•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電視 >> 學術看點 >> 正文

    為愛歌唱 為公益集結(陳芳)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1月13日09:16 來源:中國作家網 陳 芳

      大型音樂公益節目《夢想星搭檔》——

      為愛歌唱 為公益集結

      在2013年電視綜藝節目的大戰中,中央電視臺秋季推出的大型音樂公益節目《夢想星搭檔》可謂立意高端、創意獨到、另辟蹊徑,不僅開啟了音樂秀類節目的新篇章,更體現出綜藝娛樂節目的社會責任感,彰顯了人間情懷。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公益內容最大限度地成為歌唱類選拔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有些同類節目也不乏公益元素,但大多停留在小我、小公益、小圈子的范疇,如:選手比賽的目的是要創建一個音樂工作室,或是出版個人專輯,或是幫助智障家人、朋友完成一個心愿,但建立一種“大公益”的概念,把目光投放到全社會的某一群體,成系統、成規模地去做公益項目,這在歌唱類選拔節目中尚屬首次,也是該節目最大、最有意義的亮點。給人們帶來愉悅感、輕松感、快樂感本是綜藝娛樂節目的本分,具有撫慰和減壓作用。但是,實現這個過程,并不意味著綜藝娛樂節目就是單純的為娛樂而娛樂,不需要主流價值的表達,放棄社會責任和教育功能。相反,綜藝娛樂節目更應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呼喚正確的審美價值。“限歌令”出臺后,全國各電視臺相繼對歌唱類選拔節目進行了調整。原本也想擠入暑期檔播出的《夢想星搭檔》恰好利用延后播出的時機,進一步完善了這一本土原創模式,特別是設計、凸顯明星參與公益項目的表現方式,讓節目傳遞正能量,為中國夢增彩。

      其次,回首以往一些歌唱類選拔節目不難發現,不僅節目樣態基本上都是引進國外成熟的節目模板,而且唱歌本身也不再是吸引觀眾的法寶,放大選手的“幕后故事”、“成長的曲折歷程”,節目中的刺激性、戲劇性、奇異性以及人情味的情感故事,甚至是一些編造出來的“劇情”,往往成為贏得收視率的策略行為。明星導師們在臺上的一場場個人秀,他們被關注的程度甚至超過了選手,這多少有些背離了歌唱類選拔節目的初衷。相比之下,《夢想星搭檔》徹底改變了對引進節目模式的依賴心理,用歌聲為公益集結,從節目內容、樣態、環節等方面,極大地凸顯了本土原創的力量,實現了歌唱類選拔節目的創新,更實現了音樂性與公益性有機的融合。選手比拼的根本目的,是用音樂的美好能量給“為了孩子”的5個公益項目贏得基金。每個單元賽的冠軍都將獲得一筆公益基金,成為一個公益項目的代言人,切實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選手們的比拼,不再僅僅關注個人的演唱、榮譽和名次,而是用歌聲捍衛心中的音樂夢想和公益熱情,為困境中的孩子打開夢想的翅膀,點燃生活的勇氣,為愛歌唱,為公益集結。

      再次,張揚搭檔的概念,凸顯團隊意識。兩人一組組成搭檔,彼此間需要的是相互配合、揚長避短、協作信任和默契,這遠遠勝過單個人的演唱。搭檔對一首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演繹,更能夠增強歌曲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凸顯作品的主題。這一點也是該節目的一個創新亮點。還有,每一組搭檔上場前于圓臺兩則取話筒、擊掌鼓勵;每一組搭檔臺前幕后多視點、多方位的花絮記錄,環狀天幕上點贊器一個一個的閃亮、舞臺建構的大氣炫亮,燈光的色調也隨歌曲內容的不同而變換,時而浪漫柔和,時而現代鮮艷,這一切都使節目豐富飽滿。此外,該節目還將新聞元素、專題紀實元素、談話元素、競技比拼等多種元素,當然還有公益元素,有機地融入音樂歌唱節目中,使節目在總體娛樂的基調上融入了一些厚重內涵和人文思考的分量,色彩豐富,信息飽滿。

      最后,節目在環節、賽制的設計上頗有突破和創新。它打破了以往同類節目逐輪淘汰定終身的線性發展模式,不僅有單元賽,還有晉級組和逆襲組,借用體育比賽的一些規制,將本輪成績帶入下輪再行PK,暫時落后的搭檔,通過與暫時勝出的冠軍進行比賽,還有翻盤的可能。總之,編導要讓這幾組搭檔在這個舞臺上站夠,站的足夠長,以此弱化PK的成分,而凸顯公益項目代言人的色彩。這種賽制設置,不僅增加了節目的趣味性和懸念感,也使整個比賽變得一波三折,更重要的是,整個賽季(11期節目)的舞臺是屬于這8組搭檔的,而不是越比人越少,最后節目淪為少數個人秀的舞臺。

      一種節目模式形態在熒屏“扎堆”出現,從一個方面說明觀眾對這種節目樣態的喜愛。但業內人士常常掛在嘴邊上的追求差異化生存策略,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很大。各省級衛視大量引進域外電視綜藝節目的模板,雖然規避了很多成本風險,但這也是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發展進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就像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對外引進高新技術和手段,需要一個消化、理解和最終吸收的過程。如今,在跟風模仿之后,中國電視綜藝娛樂節目的自主創新,包括打造本土原創的模式、內容、形態等,越來越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如何提升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新能力,借海外節目模式之軀殼打造自己的內容,構建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和諧共進、可持續發展的電視綜藝節目的生態環境,是值得電視人深思并需要提上議事日程的重要問題。在這些方面,《夢想星搭檔》可謂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當然,作為一檔公益娛樂節目,《夢想星搭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第一,在高調彰顯公益概念的同時,歌手的選擇也應當是一流的、最棒的。真公益,更要真PK、真晉級,用實力說話。第二,要把握好娛樂性與新聞元素、專題紀實元素、談話元素等之間的關系。一定分量的悲情、苦難敘事固然需要,但是,更需要悲情中的勵志精神、苦難中的樂觀精神的極大張揚,以及鮮明的時代感和時尚感。第三,歌曲曲目及搭檔的選擇,應承載一定的功能作用,切忌盲目性和隨意性。歌曲曲目當與節目主題、與社會主流表達相契合;而搭檔的組合,當凸顯彼此的默契配合,揚長避短、優勢互補。第四,對助演嘉賓的使用應有設計,尋找其與節目的關聯度。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