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展訊 >> 正文

    林逸鵬當代水墨畫展8日舉行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1月07日12:42 來源:揚子晚報
    熱帶雨林的故事3  紙本水墨 123,5×248㎝ 2012熱帶雨林的故事3 紙本水墨 123,5×248㎝ 2012
     江南初夏 紙本水墨 34,5×35cm 2011 江南初夏 紙本水墨 34,5×35cm 2011
    湘西鳳凰城寫生  紙本水墨 48×36㎝ 2012,6湘西鳳凰城寫生 紙本水墨 48×36㎝ 2012,6
    盛裝 紙本水墨 179×180㎝ 2000盛裝 紙本水墨 179×180㎝ 2000
    潑水節的傣妹  181×48㎝ 2004潑水節的傣妹 181×48㎝ 2004

      林逸鵬

      1957年7月生,1983年本科畢業、1987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現為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研究生教學部主任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87年   中國畫《媽媽》獲《江蘇省建軍六十周年》 三等獎

      1988年   中國畫《水鄉晝夜》獲《中華杯中國畫大獎賽》 三等獎  

      中國畫《無題》參加南斯拉夫《中國江蘇、四川現代繪畫展覽》

      1990年   中國畫《歸曲》參加《1990當代中國畫珠海邀請展》

      1996年   中國畫《窗花》獲《世界和平友好國際書畫藝術大賽》 優秀獎

      1997年   中國畫《秋》參加中韓畫展

      1998年   出版《林逸鵬畫集》 

      2001年   發表“廢紙論”觀點引起全國書畫界、收藏界的爭論,在《南方日報》、《服務導報》、《美術》、《美苑》、《國畫家》、《美術報》、《書法報》、《書法導報》等幾十家電視臺、電臺及各類媒體連續報道和討論

      2002年   美國加州大學《中國六人畫展》

      2006年   專著《廢紙論》發表

      2007年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全國首屆草原情中國畫提名展覽》

      2008年   發表論文《中國畫的未來之路》 

      2009年  《美術觀察》、《藝術界》、《國畫家》、《美術報》都以專版介紹、刊登中國畫、油畫作品

      香港、上海《文匯報》介紹及發表作品

      發表論文《中國畫的新精神》 

      2010年   《對話——當代中國書畫邀請展》  常州

      《首屆新水墨邀請展》  上海

      第四屆《水墨江南》雙年展 常州

      《江蘇國際》頻道播出林逸鵬專題片《十年一劍、光彩照人》

      2011年  應故宮邀請講學:《關于現當代中國畫收藏》

      出版《林逸鵬特輯》

      2012年 《2012新水墨藝術邀請展》上海

      策劃并參展《2012重塑東方美畫展——水墨的現代詮釋》南京

      2013年 策劃并參展《2013重塑東方美畫展年現代生活·水墨心印》          南京  上海

      《東方墨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邀請展》杭州 徐州 鄭州 蘭州 廣州

      《林逸鵬當代水墨畫展——冠中不朽 薪火相傳》吳冠中藝術館

      《林逸鵬當代水墨畫展》江蘇省美術館

      “林逸鵬當代水墨畫展”將于2013年11月8日上午10:00開幕,當日10:30-12:00在省美術館2樓會議室舉行學術研討會,11月8日-11月12日在江蘇省美術館(新館)一樓展出。

      此次展覽由南京師范大學、美國中國文化藝術基金會、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將展出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畫家林逸鵬先生的約百件當代水墨作品,皆為近十多年來畫家的發軔之作。

      此前,“林逸鵬當代水墨畫展”于11月1日至6日在宜興市吳冠中藝術館展出。現場,林逸鵬教授以“冠中不朽,薪火相傳”表達心聲,將自己百余幅的心血之作與吳冠中先生的畫作毗鄰呈現。“作為一名虔誠的藝術信徒,我覺得向大師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用自己的作品告慰大師:跨越幾十年悠悠歲月,中國藝術的荊棘之途仍有永不懈怠的跋涉者!”林教授說。

      近幾年來,林逸鵬教授以其鮮明的繪畫風格給中國畫壇留下深刻印象。這次展出的《云南印象》、《海南》、《游泳》等系列的百余幅作品中,林逸鵬教授以其高超的藝術天賦輕松地將眼中世界轉化為結構的、多彩的圖畫世界。畫面所體現的張力與豐富的藝術語言,不與原作面對面實難真切享受。正如在宜興展覽時一位觀眾所言:“這么好的展覽長久沒有了,必須看原作才過癮。”

      南京大學校長助理、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教授周憲認為:“林逸鵬君銳意革新,突破傳統章法,在告別傳統意象與筆法的同時,為水墨應對新生活及新體驗走出一條令人矚目的新路徑。藝術史只會留下那些創新者變法的足跡,我期待著林逸鵬君書寫下濃重的一筆。”“水墨不死!水墨常新!水墨無限!這是林逸鵬君個展給我們的啟示!”

      “通觀其作品,首先給我深刻印象的,就是縱橫叱咤于中西古今之間的非凡氣度。”著名美學家、南京大學潘知常教授看過作品后說,“在他的作品里,我們看到了無數前輩大師的身影,以情感人的意境之美,清新脫俗的人格之美,充滿節奏感的韻律之美,中國畫的這至今仍舊鮮活的三‘美’,處處流淌在他的作品之中。”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倪健林在看了林逸鵬《云南印象》系列作品后說:“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強烈的個人風格,響亮的畫面,濃烈的色彩,有著豁然洞開的境界……畫面彌漫著大自然的清新,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散發著來自思想深處的現代氣息。在他的畫作前,我們感受到了陽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底蘊。”

      著名畫家陸春濤表示:“他(林逸鵬教授)對當代水墨的認識絕不是簡單的西方意識觀照下的一個媒介,一個程式的解構,他是要在解構中重塑具有東方美學意蘊的當代水墨,建構其生命內核。我深知力行這樣一個進程絕非易事,能走到今天,逸鵬兄在這其中也是嘗盡百味的,但是他越戰越勇。也正是基于此,逸鵬兄對水墨藝術在當代的自由探索和其獨立精神的倡導也顯得更有意義。” 

      林逸鵬教授的現代水墨不同于傳統中國畫。它是結構的、精神的,畫面的任何一部分都圍繞著整體而構造,這整體的構造中又蘊含了一個藝術家活生生的、宏大的精神世界,這是對傳統文化中崇尚自然、尊重生命的美學精神高屋建瓴的現代詮釋。因此,欣賞孤立的用筆和孤立的形象對林逸鵬教授的作品不具有本質意義。只有欣賞其整體的結構,感受其內在的精神境界,才能觸摸到這位極具個性的藝術家的靈魂。

      2001年,林逸鵬曾發表震撼中國畫壇的《廢紙論》一文,文中充分體現了他對當代中國畫愛之深、恨之切的心情。但他未停留在“破”的層面上,又于2009年發表了《中國畫的新精神》重要論文,提出了對善與和平的理解是中國畫的新精神。對這個觀點,潘知常教授認為:“林逸鵬教授提出新精神的觀點,這一全新思路,確實是一個洞見……他關于中國畫的新藝術精神的提倡為當代中國畫賦予了新的靈魂。”同濟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張堯均說:“把中國畫的新精神歸結為‘對善與和平的理解和追求’,這是一種既立足于時代的要求,又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的定位,同時還把這種精神內涵提升到了一種終極性的哲學本體論的高度。其氣魄和胸襟可謂博矣,大矣!”    

      2012年春,林逸鵬發起并設定為每年一度的“重塑東方美”大型現代中國畫系列展覽活動,短短兩年已在美術界產生廣泛影響。林逸鵬教授說:“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使中國畫真正地走到世界的前列,而不是停留在漢文化圈里自娛自樂!”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