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王躍文作品研討會 >> 正文

    王躍文:《漫水》研討會上的答謝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1月05日10:26 來源:中國作家網
    《漫水》作者王躍文研討會上發表感言

    尊敬的敬澤書記,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

      我十分感謝大家出席我的作品研討會。我從事文學創作25年,出版和發表過一些文學作品,但從沒開過真正意義上的作品研討會。今天有機會在這里討論我的作品,對我提出批評意見,我要感謝中國作協領導,感謝中國作協創研部、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及湖南文藝出版社,感謝我們省作協及其同事,感謝所有與會專家和朋友。

      今天這個研討會的題目是我同中國作協創研部的同志共同商量確定的,不過我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是一個病句,因為《漫水》同王躍文作品不是并列關系,而是從屬關系。我有意忽略掉邏輯上的毛病而用了這個研討會題目,反映的是我內心的糾結。我的糾結在于,既想讓專家們對我以《漫水》為代表的鄉村敘事小說予以指正,又想讓專家們對我迄今為止的全部創作把把脈。更重要的是我還有一個私心,就是想讓專家們看看我全部的作品,幫助我從某種標簽化、符號化的困境中擺脫出來。當然,我也知道一個作家在讀者心目中、在媒體報道中,一個流行的口碑式的說法是很難通過一次研討會就能改變的,而且改不改變也并無實際意義;但是,作為一個作家,他也有必要通過某種途徑表達自己的心跡。所以,我十分珍惜并感謝有這樣一個機會。

      剛才,各位專家對我的作品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我知道很多專家都是出于愛護之心,出于朋友之誼,講了很多褒揚的話。我愿意把這些好聽的話看成是鼓勵和鞭策,看成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更愿意聽到的是對我作品毫無保留的批評指正,因為我在創作中存在的問題有些是我自己可以意識到的,有的是自己未能察覺的。盡管作家哪怕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也未必有能力予以改正,但能夠讓自己活得明白些總是有益的。如果能夠盡能力改掉自己創作中的毛病,則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

      我在感謝各位領導和專家的同時,也想借此機會簡單表明一下我的文學認識。發端于新文化運動的中國現代文學,同社會大變革休戚與共,它從一開始就天然地擔負著社會啟蒙的責任,不管期間有多少論爭,多少流派,中國現代文學的主流一直是擁抱社會和時代的文學,誠如魯迅先生所言,是“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并寫出他的血和肉“的文學。這是中國現代文學難能可貴的品質,這種品質體現一大批現代作家身上則成為作家的可貴品質,增添著他們的人格魅力和文學魅力。

      中國當代文學繼承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寶貴遺產,也繼承了強烈的現實擔當精神。在全球化語境和互聯網時代下的中國當代文學,很多作家和文學評論家更關注文學本身的自足性和獨立性,強調文學回歸本位。作家在創作中更關注于展示個體生命的現實境遇與困惑,展示人的生存的豐富性和復雜性。這是文學的進步。但是,誠如魯迅先生在《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中寫道,他要寫出的是“在我眼里所經過的中國的人生”,魯迅先生的文學,無不深深刻下了中國的現實烙印。伊格爾頓說,文學性本身“是一種關系性的存在”。我認為,完全脫離現實,脫離時代的“純文學”是不可能存在的。文學無論怎樣個人化,他所描寫的對象,依然是中國這一特定歷史處境下的人,是有著中國的現實命運和文化負載的人。當代文學,依然應該反映現實,甚至依然有必要干預現實,時代的脈搏應該在文學中得到回響,民族的心靈應該在文學中得到呈現。

      我對文學充滿信心。我相信文學在人類的進步中,在我們時代和民族的進步中,仍然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蘇珊。朗格說,“文學是人類生命存在的展開,是人類生命的必然活動。”人類不死,文學不死。作為一個文學工作者,我愿意作出更謙卑、更勤奮的努力。

      謝謝大家!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