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藝苑 >> 正文
寇克讓是一位年輕有為的書法家,他潛心探索草書藝術的基本規律,形成了具有時代人文特征的藝術風格,在當代書壇尤顯清新、純粹、氣象宏大。他學習草書從唐人孫過庭《書譜》入門,體悟孫氏對草書藝術的理性思辨;他長期致力王羲之研究,使自己的草書意境向著魏晉格調接近;繼之,他涉獵王獻之、張旭等,以尋求作品的變化和豐富。
草書的古意在于篆隸的滋養和相關真書的訓練。克讓的草書之所以生機勃勃且古樸淡雅,是因為他早年掌握了篆隸的基本要領,篆隸精神一直統攝著他書法的思維模式。克讓在北魏墓志和顏楷方面具有一定的功力,這在一般人看來是他草書成就的基礎,其實,更為有意義的,是他傳達出了墓志、顏楷作品中的那些篆意、隸意。如果墓志及楷書中缺少了籀鼓斯碑的味道,可能會落于俗套。
草書絕對不是書寫的潦草,它是作者表情達意的方式,它不再是通過簡單的識讀文本來實現其價值,而是依靠它的藝術感染力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草書“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它的藝術語言基礎是陰陽辯證,是變化,是不可重復。其形態包括跌宕起伏、盤紆跳蕩,或連綿流暢,或筆斷意連,或疾或澀,或欹或正,或疏或密,或虛或實,一句話,一件作品,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克讓草書的活力,皆來自于疾澀、正側、疏密、虛實等一對對矛盾的對立統一,來自于書法元素的組合與對比。克讓草書,其狀若水,至柔、至剛、無形、因勢而動,而克讓本人就像他的字,質樸平靜,卻內蘊深刻。
書法只有堅持傳統才有高度。中國書法傳統和中國傳統文化一樣博大精深,靜止的、機械的、片面的理解傳統,是對傳統的不負責任。中國書法傳統所涵內容豐富,風格多元,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限寶藏。書法家的繼承與光大包括本體和人文兩部分。克讓草書風格的形成,除了對書法本源的尊重外,還得益于他綜合素質的修養與提高。他本科學工科,碩士學書法,后來在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獲得博士學位,這使他具備了視野寬闊的優勢;他堅持讀史、治經、寫詩、作文,他認為這些是書法人的必修課;他習篆隸、寫行楷、精工草書,不斷從其他書體吸取營養。這種知識與藝術的修養,是藝術體現時代精神的必備條件。克讓作為一名書法家,堅持傳統、堅持書法的本體,在書法藝術性方面大膽創新,大膽探索,具有一定的潛力和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