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理論探討 >> 正文
改革開放開啟中華民族復興之旅,中華文化隨之振興,書法作為中華文化標志性元素也再現生機。環顧中華大地,從來沒有如此多的書法作品在城鄉各地展出過,從來沒有如此多的書法活動如火如荼地在開展;從來沒有那么多的書法社團在從事各種各樣的書法活動;從來沒有那么多的學校開設書法專業。書法之林的繁茂,讓我們對中國書法復興多了一份信心。
改革開放,對于身經其時的中國人來說,是洗心革面的。文化再振興也充滿痛苦和挑戰。對于書法來說,出現了真正的斷層。好在還有像林散之、蕭嫻、啟功、沙孟海這樣的老先生在,但是,相對于國民大眾,書法面臨再熏陶、再傳延的重大課題。記得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上,大多數作品還是臨帖。能臨帖的,當時就算是“書法界”的人了。但是,就是這些愛好者,在老先生們的支撐下,開始了書法復興之路。
書法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走到現在,三十多年來,多少有識之士為此獻出自己的身心,多少棟梁之材為此嘔心瀝血。其中,具有中國特色的書法文化體制——中國書法家協會,為書法三十多年發展貢獻良多。特別是蘭亭獎設立的這十年,其功之大,有目共睹。當代書法界的大批成功人物,都是從中國書法家協會環境中走出來的;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的百花齊放,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眾多書法大展、大賽,并給予各類書法活動學術的、組織的、經濟上的全力支持。三十多年,對于中國書法史來說,是彈指一揮;對于中國書法復興運動,是“而今邁步從頭越”的第一步。這三十多年是讓中國書法從忘卻、到記起、到開始、到發展、到振興,很重要的一個階段。
在中國書法家協會努力下,中國書法有了自己的專門書法出版機構——大眾文藝出版社。幾代人的夢想,并為之努力的事情終于有了碩果。專業書法出版社的出現,為書法家系統整理、研究前人經典,提供了自己的陣地。因為專業書法出版社的出現,為研究當代書法,整理、發表當代人的書法書籍,提供了專業的保證。
與書法藝術有關的報紙讀物則以各種各樣的風貌展現在大眾的視野里,由他們主辦的各類活動也越來越吸引人們的眼球。藝術展覽的多樣性,藝術品味的多樣性,重讀藝術的多種視角,使得書法藝術百花盛開。
互聯網的時代,是個機遇的時代,是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時代,也是所有人必須接受的時代。站在這個制高點,必為后來的書法發展創造新的一輪大機遇,做好了精神上、物質上的準備。全國各類書法網站的不斷催生,反映了書法的欣欣向榮和對互聯網時代的厚望。一個由中國書法遠程教育為主導的網絡體系正在創建形成之中,學術研究的互動,創作的互動,必定給書法人帶來新的福音。
中國書法復興時期,無數人在努力地為著書法的復興而工作。在群眾性的書法復興中,培養出了無數的書法人才,這些骨干力量由基層起,直至全國,形成了人才的金字塔。由這些人輻射,在自己的周邊,又培養出了一大批書法藝術的愛好者、欣賞者。任何一項偉大的復興,人才的成型是個最基本的要求,沒有無數的人才,就不能構成中國書法的復興。由文聯牽頭的各級書法家協會,起到了組織、示范作用。尤其近年來各級書法組織在《中國書法發展綱要》的指導下,書寫經典、書寫正大氣象,使書法的復興和國家的復興一樣,迎來大好時期。
當然,因為書法的斷層,因為文化的著力點、環境發生了變化,我們離書法史上最好的經典有相當的距離。我們也要看到這樣的幾點:一、中國書法復興時期是個相當長的時期,而對于我們來說,當今的中國書法復興是萬里長征邁開的第一步;二、任何時代,對于當時的分析都是比較苛求的,所以,我們的經典需要后人定位;三、當今對于復興中的中國書法來說,除了需要大量的書法家,還需要大量的學問家、思想家。中國書法對于學識的要求,比之于其他藝術門類,是相當高的。這是有關部門要組織做的功課,也是個人需要做的功課。但是,至少有一批人相當于或接近于,還要有相當一部人能夠懂他們;四、在一定時期,由書法組織或有組織的書法工作是有巨大推動力和影響力的,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實踐表明,靠個體的努力,有的工作是很難做到的。
藝術來自于人民,人民創造藝術。書法,作為中國文明的象征;作為世界先進文化的象征;作為表達心靈的載體,在中國歷史上,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沉浮。在中國書法復興時期,書法藝術的民眾化,使得書法藝術在幫助全民提高藝術審美上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更重要的一點,書法藝術平民化,為書法的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不過書法發展至今,一個問題在困擾大家,如何發展書法產業?雖然不少人對此持不屑的態度,但是,發展書法產業已成為勢不可當的一種內在需求。而書法平民化,為解決這個問題,搭建了上佳的平臺。創建中國書法出版傳媒公司,是對發展書法產業進行的探索。書法產業,前人沒有留下經驗,近人沒有大規模的運作,如何做?這是個大智慧的事,對于未來中國文化的發展,文化借經濟的發展,也將是件相當重要的大事。
綜而觀之,我們迎來了書法在歷史上難得的發展時期,我們迎來了書法在歷史上參與人數眾多的機遇期;我們把一個貴族化的藝術活動,終于交還到了人民的手中。最重要的是,這一時期我們的書法發展有良好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支持,我們有眾多杰出的書法家在努力的前行中;我們有越來越多的思想者加入到了書法的隊伍。因為是全民族的,書法會導引我們走得更遠;因為是民族精英的,書法創作的水平有望迎來“新經典”時代。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唯有全民族的藝術,才能有這樣的境界,才能有這樣的機遇,才使書法的復興有了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