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白燁:做文學與時俱進的見證者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0月25日12:49 來源:中華讀書報 舒晉瑜
     《文學藍皮書:中國文情報告》,白燁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59.00元 《文學藍皮書:中國文情報告》,白燁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59.00元

      有評論稱白燁為“80后的文學保姆”。的確,白燁諸多評論文章中,不乏有80后作家;在他主編的圖書中,更有不少80后的優秀之作;在各種論壇或作品研討會上,也常見他條分縷析力薦某部作品;而不同場合的遇見,他也會熱情地向媒體或作家朋友推薦關注80后作家。

      作為當代文學研究會的會長,為什么如此“鐘情”80后作家?白燁的解釋很簡單:80后作家作為一個群體,他們所顯示出文學上的成就以及聚集起的力量已不可忽視;這些年輕人,他們熱愛文學,但不像我們當年愛得那么純粹,一旦有比文學更多的誘惑,他們很有可能放棄文學。這個時候,給他們一些有益的引導和建議,有可能幫助他們在文學道路上堅持下去。我當年寫文章的時候,也曾經找過一些老評論家,希望得到他們的指點。現在我已經“混”到當年我尋求幫助的評論家的位置,感恩的同時,我還應該去幫助那些像當年的我一樣的作者。無非就是辛苦一些,多看點書,多寫些文章,很有可能就改變他們的命運。

      白燁的幫助,可不僅僅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去看、去寫。出版人興安帶來80后女作家鮑爾吉·金娜的一部作品,白燁看后覺得金娜的作品語言靈動,敘事成熟,很有文學上的潛力,慨然應允作序。后來金娜的作品在北京召開研討會,邀請白燁參加,他又欣然前往。去了以后才知道,事先邀請過幾位評論家,別人都沒答應,就他應了。他說,自己的出場,不是作秀,而是對作品有切實的體會和感悟,確實有話要說。

      這還只是開頭。半年之后,白燁在和平里街頭正走著,突然聽身旁有人喊:“白老師!”回身四顧,竟然是鮑爾吉·金娜。一問,才知道金娜辭職了,但是還沒想好去哪里工作,先租了房子寫小說。白燁建議她先加入作協,爭取在作協尋求一些幫助。在他的推薦下,鮑爾吉·金娜順利加入北京作協。次年,北京作協推薦80后作家參加中國作協組織的魯迅文學院作家班學習,進行三個月的培訓,為鮑爾吉·金娜走上文學之路可謂扶上馬又送了一程。

      還有一位沈陽的80后女作家沈詩琪,當模特半途而廢,后來去酒吧做陪酒女郎。寫了一部書交給博集天卷圖書公司。圖書公司請來白燁判斷此書的價值,白燁看后覺得她的作品很有獨特之處,作序《北京的朝酒晚舞》,圖書順利出版后,沈詩琪的父親看到白燁作序,大吃一驚。他和女兒的關系向來緊張,偶爾打電話,問沈詩琪做什么,沈詩琪說:“寫小說。”父親不相信地斥問:“你還寫什么小說?”他把小說看得無比神圣,壓根不相信當模特的女兒居然會去寫書。他先看了白燁的序,再回頭看女兒的小說,對女兒刮目相看,當即飛到北京向女兒道歉,從此父女和睦相處。

      會有讀者質疑:為什么白燁幫的都是女作家呢?不然。當年,他力薦蔣峰、南派三叔加入作協。可是作協里有一條規定,要求單位推薦。恰恰這兩位80后作家都是沒有單位的。白燁就建議中國作協放寬條例,后來他們順利加入作協。而中國作協對80后如此看重,在各項政策上傾斜,也與白燁當年一篇內參被有關領導重點批示不無關系。他在內參里談到當下文學的三分天下,并對網絡文學的發展提出建議。很多建議后來被作協采納,更多的80后作家慨嘆寫作環境得以改善的時候,大概不明就里,而白燁才是幕后的推手。

      其實,白燁力薦80后作家,早在80年代就開始了。1984年,他評鐵凝的文章在《人民日報》發表。而當時的鐵凝當時就是80后女作家。2010年11月,白燁當選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同時,作為《文學藍皮書:中國文情報告》、《中國文壇紀事》的主編,十余年來參與并見證著中國文學的變化與成長,對于新世紀文學前所未有的多樣性、復雜性和可塑性,他有怎樣的見解和評判?近日,本報記者專訪白燁。

      讀書報:《文學藍皮書》自2003年出版,已經走過十年歷程。見證了中國文學十年進程,在編著過程中,您是如何梳理其發展和變化的?

      白燁:《文學藍皮書》2002年以“中國文情報告”的題目在社科院作為重點項目立項,2003年正式出版,于今已整整十年。“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當代文學的發展與演變,一直跟政治、經濟、文化等總和構成的社會生活的不斷變異密切相關。文學的問題,必須放置于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大環境中去考量和觀察,才能確知其演進的走向及其背后的動因。在每年的《文學藍皮書》里,都有一個我執筆撰寫的“總報告”。在這個“總報告”里,我會就當年文學的發展狀況在宏觀層面上的傾向與問題等,作一個大致的梳理與概要地論析。10年來的文學發展,這個“總報告”連綴起來,就可勾勒出一個基本的走勢與輪廓。

      讀書報:《中國文壇紀事》從1999年出版,在文學界已有廣泛認可和影響。今年最新出版的《文壇紀事》,著力點在哪些方面?

      白燁:《中國文壇紀事》屬于年選類圖書,當時的考慮是,每年都有出自不同人主編、不同出版社出版的許多作品類的選本,但文壇的發展變化已經越來越泛化和分化,每年都有很多重要的文學探討,文學論爭,文學官司,還有一些焦點話題與熱點現象,這些并非作品創作的現象,雖然都在創作之外,又在文壇之內,應該有一個時文選編圖書,以更為全面而鮮活地反映文學的年度演變情形。基于這種想法,從1999年開始選編《中國文壇紀事》。“文壇紀事”因要從全年的各類文章中選文,這就要求從年初到年末,既要密切跟蹤文壇動向,又要不斷進行梳理與淘選,找出更有代表性的反映年度特點的研討與論爭,現象與聲音,焦點與重點,等等。這本書中也有一些需要編纂與撰寫的文字,如“年度文壇大事記”、“年度逝世文學家”等。這兩個資料性的年度資訊,是這本書所特有的,這些都需要用心用意而為。

      今年編《中國文壇紀事》,已經有一些焦點性現象的梳理與意向性的重點,莫言獲獎引起的中國經驗的探討,青春文學新變與青年作家的成長,閱讀的持續變化與分化帶來的相關問題,等等,可能都會得到應有的關注與反映。

      讀書報:您認為青年創作面臨怎樣的問題?

      白燁:基于我多年的觀察所得,我覺得以“80后”為主的青年作家群,和別的代際作家區別較大,問題也較多,需要在相互走近和彼此互動中,增進理解和相互影響。還有,“80后”們所置身的社會環境與文化氛圍,日趨豐繁復雜甚至曖昧難辨,而他們所具有的經驗與能力,在應對這種復雜與曖昧時,常常顯得簡單和稚嫩,這使他們的成長,不僅不很順遂,反而更添困惑,更具難度。作為他們的文學長輩,我們有責任以我們的方式和能力,去幫助他們,以使他們減少迷茫,添加清醒,增強自信。近年以來 “80后”雖然日益得到人們的關注,但從文學領域來看,因為他們更多地依賴于網絡平臺,存身于圖書市場,仍與主流文學或傳統文壇有所分離,甚至不在主流文學批評的視野之內。“80后”與傳統型文壇之間,需要有評介與批評的“中介”與“中轉”,起到溝通聯系,傳布信息的作用,以使“80后”了解和走近傳統文壇,傳統文壇認識和吸納“80后”。

      我在與“80后”的接觸中,受過許多累。包括頂撞、誤解等等,但也受過許多惠,如撞擊、啟迪等。我覺得就是本著文學前輩與人生長輩的責任,說該說的話,辦該辦的事。至于能起到什么樣的效果,可先不去管它。我相信,只要降低姿態,平等對話,相互之間還是可以相互走近,彼此理解,并發生一定的影響作用。

      讀書報:您如何評價自己的評論風格?覺得對自己評論形成干擾的因素有哪些?

      白燁:我的文學評論,自我檢省起來,覺得數量不少,成績平平,風格也并不怎么鮮明,在作家作品評論方面,我信奉魯迅所說的“好處說好,壞處說壞”的批評精神。這句話在現在能夠做到的,只是“好處說好”了。這跟自己的相對溫和的批評習慣有關,也跟批評領域已經形成的風習有關,還跟整體的文化氛圍有關。

      我覺得我這些年的文學研究與文學評論,在文學現狀研究和年度文情考察上,初步形成了一些特點,這就是在宏觀層面上對一些傾向性問題的梳理與把握,以及對新的文學群體、新的文學現象的關注與捕捉,等等。

      總體來看,在當下的文學批評領域里,仍然很難做到“實話實說”,這是文學批評中的最大問題。這個問題的造成,也不是單方面的。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