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讓柳夢梅成為男一號

    ——專訪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青春版《牡丹亭》總導演汪世瑜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0月25日10:02 來源:中國藝術報 高艷鴿

      由白先勇任總制作人、著名昆曲表演藝術家汪世瑜任總導演的青春版《牡丹亭》 ,自2004年演出以來,已“驚艷”了國內外觀眾近10年,截至目前已在國內外演出200多場。這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故事,經由兩位青年演員的演繹,俘獲了一大批青年觀眾的心,以其“青春”氣息創造了奇跡。10月18日至19日,青春版《牡丹亭》作為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的參評劇目,登陸濟南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連演兩場。開演前排練,汪世瑜進了劇場后,發現整個劇場的色調和《牡丹亭》舞臺要求的色調完全一致,就開玩笑:“這個劇場幾乎是為《牡丹亭》而造的。 ”在第一場演出結束后,本報記者專訪了汪世瑜。

      排練那天,像回到了100場以前

      記者:青春版《牡丹亭》已經演出將近10年了,能不能回憶一下當初你和白先勇創排這部戲的過程?你們是如何打造“青春版”的?

      汪世瑜:當時排這個戲是白先勇的想法, 2002年,他在臺灣召集三四個人寫劇本,要把湯顯祖的55出的《牡丹亭》編成上中下三本,用三個情來表現,上本講夢中情,中本是人鬼情,三本講人間情。湯顯祖當年寫本子,也寫了這三情,但他也寫了很多其他的人物和情節,這個版本將這些都去掉,集中寫這三個情。

      2003年,我們到了蘇州,跟蘇州昆劇院接觸后,決定把這個戲放在這里排。當時蘇昆正在排《長生殿》 ,還要抽出人來排《牡丹亭》 ,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啟用了一批剛從學校畢業的20多歲的青年演員。這其實是相當冒險的,因為昆曲表演非常講究,不是學三五年就能夠演的,我們以前有句話,昆曲演員學習出來先跑龍套,到三四十歲剛能上臺唱,等有點體會和成就了,已經到了五六十歲了,所以以前在昆曲舞臺上的都是一批老演員。他們也有缺陷,因為年紀大了,在舞臺上給人感覺不夠青春靚麗。

      讓年輕人來演,也是白先勇的初衷,他認為昆曲演員也需要傳承,他們年輕時就要成名成家,要把他們捧出來,并用他們來培養年輕觀眾。啟用年輕演員,在當時我們內部也有一些觀點分歧,有人擔心:這么大的戲青年演員能擔起來嗎?失敗了怎么辦?最終白先勇堅持用年輕人演年輕人。

      以前昆曲節奏比較慢,年輕觀眾沒有耐心看,青春版《牡丹亭》把節奏拉快了,戲該緊的地方比較緊,年輕人也能夠接受了,演到現在演了200多場,培養了一大批年輕觀眾。我們在北大演出了6輪,將近18場,觀眾始終是滿的。這說明年輕觀眾是可以培養的。這10年來,沈豐英和俞玖林這兩位青年演員,也獲了梅花獎,他們的粉絲很多。這些都證明了當年我們的做法是對的。

      記者:現在的版本和2004年首演版本相比,有什么變化?

      汪世瑜:現在這一版變化比較多了,從三本變成了一本,原來上中下三本一共演出9個小時,分三天演,現在演3個小時。原來是以三個情為主,現在這個版本講的主題是對愛情的堅貞,為愛情生,為愛情死,死可以復生,愛得“死去活來” 。我覺得第二個變化是,演員們變得成熟了, 10年前他們還比較稚嫩,基本都是依樣畫瓢學老師的東西,現在變得老練了,能夠很好地自我發揮,把自己的體會融進去了。

      記者:這部戲已經演出近10年了,現在每次演出前,你還會對演員的表演、舞臺、燈光等,交代或者強調一些什么嗎?

      汪世瑜:沒有了(笑) 。演出100場以前,我場場都盯緊了,每一次排練我都到場。由沈豐英和俞玖林主演的重新整合后的精華本,我還沒看過,我這次來,就是再提提要求,強化一下。排練那天,好像又回到了100場之前,我每次去,對燈光、道具、演員的表演、舞臺調度,樂隊跟演員的配合等都要求比較多。

      創造人物的過程非常愉悅

      記者:當初是怎么選出俞玖林來演柳夢梅的?

      汪世瑜:當時我們想的是飾演柳夢梅的小生,身材要比較好,五官要清秀,聲音要甜,又要能夠表演得恰到好處,因為演的古代書生,要有書卷氣,挑這樣一個小生很難。當時白先勇看了全國的昆曲團、京劇團的青年演員,就是找不到“柳夢梅” ,后來在香港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俞玖林演了一個小片段,覺得這個人演柳夢梅比較適合,他的身材玉樹臨風,嗓音相當的甜、脆、高,有書卷氣。

      記者:你曾經也出演過《牡丹亭》里的柳夢梅,俞玖林也是你親自指導的學生,他演的這個版本,跟你當時演的有什么不同?你看到他演出時會有什么感受?

      汪世瑜:俞玖林演這個戲,應該說圓了我的一個愿望,也是我的老師周傳瑛的愿望。我們以前演《牡丹亭》 ,一般只演《游園驚夢》 《春香鬧學》 《尋夢》 《寫真》 《離魂》等,其他戲都不演,這樣一來,其實柳夢梅的戲很少,他只是杜麗娘的一個夢中情人,杜麗娘需要的時候他出來配戲,不需要的時候沒他什么戲,所以我一直想搞一個全本的以柳夢梅為主線的戲,周老師也想,但后來我當院團長公務繁忙,沒有時間去搞,再加上周老師也過世了。

      所以這次搞青春版很開心,白先勇也很信任我,所以我把柳夢梅和杜麗娘這兩條線一起上,兩個人都是一號人物,男女主角并行,兩人都游園,都尋夢,這樣柳夢梅的戲份就加強了。尤其在三本的版本里,到最后是以柳夢梅為主線的,為了杜麗娘,他可以出生入死,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尋找岳父,被岳父誤解、拷打,不屈不撓,堅決以理相爭,用情戰勝理。這個戲全面展示了柳夢梅這個人物形象。

      我在教俞玖林時,等于說又創造了一個柳夢梅形象,比我當年演得豐富,我創造出來后再去教他,看他呈現的基本符合我的想象,感覺非常愉悅,看他現在一點點成熟,也很高興。當然他現在的表演也不是非常到位。

      記者:你對他還有不滿的地方?

      汪世瑜:當然(笑) 。當時排的過程中,對他的唱管得多,念管得比較少,所以他現在念還沒有過關,從表演上看,有的時候層次不是完全到位,當然總體上他也是提高了很多。

      記者:再來說說女演員沈豐英?

      汪世瑜:沈豐英當時是由張繼青老師教的,我排戲的時候指導她要從自我出發,不要單純模仿。其實選演員的時候我并不滿意她的,但是白先勇看到她的兩只眼睛比較傳神,眼角有戲,對她比較欣賞。后來排戲時我也發現了她的眼睛有表現力,就發揮她的這個長處。她聲音還可以,唱腔還是有弱點,但她自己很努力,排戲時我感覺她音準有問題,她經濟并不富裕,為了練音準,買了架鋼琴。練臺步也是苦練,非常努力。昨天的演出,她基本達到了要求,三個情,她演出了不同。夢中情,是少女思春的味道;人鬼情,她是魂,演出了對情的主動性;到人間情,她把人間的卿卿我我、男歡女愛中作為女人小鳥依人的感覺表現出來了,幾個情表現得很有分寸。

      昆曲專門人才缺乏

      記者:這個戲去了很多國家演出,比如美國、英國、希臘等,外國觀眾能理解這個故事嗎?

      汪世瑜:我們排這個戲的時候,本身就有走向國際的初衷,這個戲不僅僅演給國內人看,也要使國外愛好戲曲的、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能看懂。男女情愛他們是懂的,而且我們更多的是用舞姿、身體語言去表現故事的內容,再加上有英文字幕,到美國、英國演出時,去看的70 %以上是老外,而不是華人,他們能看懂,而且非常喜歡。

      記者:對于昆曲藝術的傳承和發揚,你有什么建議?

      汪世瑜:首先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現在兩者有些脫節,研究昆曲的書很多,但寫書的人都是從書本到書本,寫的東西演員也不看,指導不了演員的表演。我希望將來建立一個昆曲的研究機構,應該有一批有表演成就的老藝術家,來參與研究昆曲的表演,另外,編劇法、音樂創作、昆曲的曲牌體,也要有人專門研究,現在研究曲牌體的人幾乎沒有。

      同時還要培養人才。現在比較注重演員的培養,但其實作曲、舞美設計、編導人才都很缺乏,尤其是導演,實在是沒有導演了,就讓我們去導,其實我們也沒學過導演。昆曲的舞美講究雅、輕盈,舞美主創人員也需要是專門人才,現在都是有就拿來用的,舞美是搞越劇的,也來搞昆曲,搞京劇的,也來搞昆曲,一個導演也是很多劇種都導,看起來是全能。其實各個劇種都有自己的個性,所以必須培養專門人才。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