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舞劇《紅軍花》:15年磨一劍(梁娜)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0月24日10:47 來源:中國文化報 梁 娜

      提起紅色題材藝術作品,激烈的戰爭場景、艱苦的長征歷程……想必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這些。然而在“十藝節”文華獎參評劇目中,來自四川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的舞劇《紅軍花》,讓人眼前一亮。該劇沒有硝煙彌漫的戰爭場面,講述的也不是浴血殺敵的豐功偉績,有的只是紅軍女傷病員在特定年代和特殊環境下,飽受的人們難以想象的磨難以及她們不屈不撓的斗爭。

      靈感源自女戰士雕像

      “像養育孩子一樣,不斷創作,不斷改進。”談及《紅軍花》的創作經歷,國家一級編導、該劇總導演馬東風告訴記者。其創作靈感源于1998年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看到一座懷抱嬰兒的紅軍女戰士雕像。“當時就被那座雕像深深震撼,我是一個女人,我最能體會雕像的含義!瘪R東風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心情!拔乙欢ㄒ堰@座雕像背后的故事搬上舞臺!彼f。

      該怎么表現紅軍女戰士雕像的真正含義,該用哪種方式詮釋紅軍精神?為了破解這一系列問題,馬東風多次到四川各地了解紅軍長征的故事。此后10余年間,馬東風對自己創作的劇本進行了反復修改和調整。

      直到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馬東風讀到藏族作家章戈·尼瑪的紀實文學《通往天國的路》,書中紅軍女戰士真實的經歷讓她立即想到那座雕像。她隨后毅然推翻之前已經修訂過數十次的劇本,以此為原型創作了舞劇劇本《紅軍花》。

      紅色題材亦能動人

      “紅軍也是血肉之軀。他們渴望愛情,有他們的理想,也有他們的青春,從這個角度去表現他們,更能折射出長征精神的偉大!边@是馬東風在創作過程中一直堅守的準則。

      從人性的角度出發,馬東風摒棄“貼標簽”似的人物塑造方式,通過舞蹈語言細致地刻畫人物情感與矛盾沖突,深挖人性的執著、人情的溫暖、精神的內涵,在真實反映生活的基礎上達到較高的審美層次。

      “現在很多紅軍題材作品過分夸大,感覺很虛!23歲的四川大學學生李麗穎在看完《紅軍花》后告訴記者,在看到第二章紅軍女戰士“米兒”中彈滑下山崖,另一位紅軍女戰士“小妹”用盡全身力氣去抓“米兒”,卻未能抓住的時候,她已淚流滿面。

      精雕只為絢麗綻放

      2009年8月,首次亮相的《紅軍花》贏得各方好評,同年還入圍全國“荷花杯”舞劇比賽,并榮獲四川省文華劇目獎、編導獎、音樂創作獎和表演獎。但讓人意外的是,首演之后的《紅軍花》卻“刻意”隱藏起來,開始“閉關修煉”。2011年,“出關”后的《紅軍花》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獻禮演出,赴北京參加“2011年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2012年,《紅軍花》獲得了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

      “一部優秀的作品始終都是處在不斷修改、不斷打磨的過程中!瘪R東風告訴記者,為了參加此次文華獎評選,還專門設計了很多新的、高難度舞蹈動作!叭宋锴楦械目坍,也是我們這次主要的修改和調整的地方!瘪R東風說。

      當記者問到,假設本屆文華獎評選中,《紅軍花》未能入選!皼]關系啊,遺憾可能還是會有的,繼續打磨,繼續升華嘛。”馬東風很淡然。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