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民族文藝 >> 文學評論 >> 2013年《民族文學》作家翻譯家改稿班 >> 正文

    繪寫藏族文學與各民族文學更加絢麗的圖卷(吉多加)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0月18日13:48 來源:中國作家網 吉多加

      繪寫藏族文學與各民族

      文學更加絢麗的圖卷

      《民族文學》藏文版作家翻譯家改稿班綜述

      近日,“《民族文學》藏文版作家翻譯家改稿班”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50名多民族作家翻譯家就《民族文學》藏文版推動藏族文學發展繁榮、促進多民族文學交流和民族團結進步,以及藏文版繼續提高創作和翻譯質量、培養和扶持文學新人、進一步辦好刊物等方面議題進行了交流研討。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白庚勝說,《民族文學》是中國作協少數民族文學工作做得好的重要標志之一。這個優秀團隊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在凝聚少數民族作家、出版作品、培育新人、推出精品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貢獻。《民族文學》少數民族文字版為多民族作家翻譯家搭起了一個互相展示與交流的平臺,為中國文學的多樣化發展作出了貢獻。希望少數民族作家緊貼時代脈搏,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創作出更多精品力作,讓國家的文化圖卷更加絢麗多彩。

      《民族文學》主編葉梅講到,《民族文學》5種民族文字版在慢慢成長、有了一定的讀者和影響之后的今天,我們更加意識到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傳播多樣化的民族文化,為我們的人民和讀者帶來更多的精神食糧。我們要求真務實促精品,要不斷提高母語創作的質量,要不斷提高作品翻譯的水平。目前在舉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中國作協的領導下,《民族文學》也在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就是要更多地接地氣,與廣大作家翻譯家進行面對面、心對心的交流,要更多地走進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去領略,去學習,去提升。

      中共甘南州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扎西草表示,《民族文學》改稿班在甘南舉辦,這對于調動甘南廣大文藝工作者和文學愛好者的創作積極性、提高創作水平、推動甘南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近年來,甘南州產生了一批扎根甘南大地、表達百姓情懷、謳歌時代進步的文學作品,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甘南文化軟實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副局長李萬瑛講到,《民族文學》一直以來都講究精心辦刊、優質辦刊,在少數民族讀者當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受到中國作協和國家民委的聯合重托,翻譯局承擔《民族文學》5個民族文字版的翻譯審讀工作。翻譯局迄今共完成了《民族文學》87期的翻譯和審讀工作。翻譯不僅要翻譯語言,更要翻譯出文學本來的風格和色彩,真正做到“信達雅”。我們將繼續按照《民族文學》的要求,把翻譯和審讀工作做好。

      內蒙古文聯主席巴特爾說,蒙古族和藏族有著非常悠久的淵源和密切的聯系。各民族之間的不斷交流促進了少數民族文學的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學是中華民族文學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年來,從中央到各地方,特別是中國作家協會,對民族文學的支持力度很大,是空前的。《民族文學》從一個文種變成了現在的6個版本,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

      作家肖亦農表示,在這個普遍浮躁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回歸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在非常詩意的氣氛里研究人、研究自然、研究文學,是很難得的一件事情。更難得的是,《民族文學》為中國多民族作家坐在一起進行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這是一個給人夢想的地方、一個產生希望的地方、一個講述文學的地方。

      滿族作家周建新講到,信息社會已經將地球壓縮成一個村子,文化的差異性越來越被削弱。一方面,我們享受著人類共有的精神資源,另一方面,我們又對自身文化被不斷消融困惑不已。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是激烈碰撞的結果,但每一次碰撞都要喪失掉一些古樸與純真的東西。保持文化的差異性,保持各種文化在交融中的相對獨立性,才能保護住我們豐富多彩的世界。

      土家族詩人冉冉說,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寫的是催眠問題,寫作的進展很慢很艱辛,其情形有如筆下的那位催眠師,整個寫作既是去發現和接近真實、讓存在顯影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自我療救、改變乃至提升的過程。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她真切地感覺到,自己對生命、理想、信仰以及愛等都有了全新的理解。感謝《民族文學》雜志一直以來對作家的貼心支持與服務。

      青海師范大學教授扎布認為,一部作品由它的主題和語言所構成,而這兩者均來自于文化的傳統和民眾的生活。如果語言是一座森林或一片草地,那么文學就是一朵花,要把這朵花呵護好、栽培好,使它能夠美麗地綻放。《民族文學》藏文版有義務和責任多發表一些母語佳作,建議設立母語作者作品和譯者翻譯作品的獎項,以鼓勵藏語作者和譯者。

      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副院長扎巴表示,一些藏族作家在學習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學創作方法時非常積極,但卻容易忽略從自己民族的根子里提煉出來一些獨特的東西。要走向世界,必須具有民族獨有的東西。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因為他的文學具有地方性和民間性,而不僅僅是因為他學習了西方的某種文學技巧。在翻譯方面,當前最嚴重的一個問題是文學語言方言化,使藏族三個方言區的文學語言的距離拉大,形成了閱讀理解的隔閡。

      甘肅聯合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嚴英秀說,藏族女性文學在30年的發展中從單一走向多元,從平面走向立體,從區域走向全方位,已形成了一支整齊有力的隊伍,呈現出多種文學景觀共存的優勢。藏族女性文學也是中國少數民族女性文學的中堅力量,她們以文學的方式,完成了使藏族女性從歷史的幽暗處、從文化的邊緣處一路走來,“從此越來越明亮”。這些作品建構了獨特的想象空間,為中國女性文學增添了瑰麗多姿的畫卷。

      翻譯家萬瑪仁增就藏族當前散文創作發表了看法。他說,藏文散文無論從主題內容、敘述語言,還是表現形式都有所提高。古代羅馬人說散文是無限制的敘述,若藏族散文能踏上寬廣的大地,相信明日的文壇會更加絢麗多彩。

      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翻譯家羅科表示,作為《民族文學》藏文版的一名翻譯審讀工作人員,在此次研討會上,看到大家對《民族文學》的關心和愛護,對文學作品翻譯標準的思考與探索,深受鼓勵和鞭策。《民族文學》藏文版在選題、編輯、翻譯、審稿、設計、排版、裝幀等各個環節會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后在《民族文學》藏文版園地里,讀者不僅能夠用母語閱讀到中外文學巨匠的經典作品,而且能夠欣賞到更多的當代文壇新人新作。(吉多加)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