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正文
堅持群眾路線就是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腳下接“地氣”,身上沾“土氣”,去掉嬌氣、官氣、傲氣和躁氣,實打實過過基層的“日子”,面對面聽聽官兵的心里話,保持“脫鞋下田”的質樸情懷,開展工作才能更具活力、更有底氣
習主席強調指出:堅持群眾路線,就是要“多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解決問題,多到發展最困難的地方去打開局面”。我們黨是靠群眾路線起家、看家和傳家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當前,之所以面臨“脫離群眾”的最大執政危險,根本在于偏離甚或遠離群眾路線,忽視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必須不斷進行思想的自我凈化,擺脫“官本位”,在真走、會走、勤走上有所動作、有所作為,在群眾路線上走出“群眾滿意”,如此方能讓“生命線”更具生命力。
真走,就是要脫掉鞋子,接好根植實踐的地氣。毛澤東曾把共產黨人比作“種子”、把人民群眾喻為“土地”,強調“種子”只有深入“土地”才能生根開花。如果我們深入基層只是從車上到樓上,身不接地氣,腳不沾泥巴,基層官兵的喜怒哀樂怎能了然于胸?1958年,時任軍區司令員的楊得志、鄧華、許世友等高級將領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主動下連當兵。許世友見到連長第一面就說:“我這個兵好領導,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絕不會找你們的岔子!币粋月時間,將軍們與戰士結下了深厚情誼,發現并解決了許多在機關不易發現的問題。就此而言,用腳丈量出來的群眾路線,才是最鮮活最有生命力的。堅持群眾路線就是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腳下接“地氣”,身上沾“土氣”,去掉嬌氣、官氣、傲氣和躁氣,實打實過過基層的“日子”,面對面聽聽官兵的心里話,保持“脫鞋下田”的質樸情懷,開展工作才能更具活力、更有底氣。
會走,就是要開動腦子,撥開浮云遮眼的霧氣。陳云同志有句名言:“我們做工作,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研究情況,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決定政策!眻猿秩罕娐肪不能一走了之,還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當前,之所以出現對下情知之不多、知之不準、知之不深的現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調查研究來去匆匆、浮于表面,身入心未入、車動腦不動,缺乏“見微知著”的敏感度和“霧里看花”的洞察力,有的甚至“被安排”“被調研”。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對于黨員領導干部而言,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指導權、決策權。我們要堅持把群眾路線貫穿調查研究全過程,擴大調研的覆蓋面和與群眾的接觸面,既要有“規定路線”還要有“自選動作”,多到一些不打招呼、沒做準備的地方,尤其要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聽真言、察實情,防止“走過場”“被忽悠”,必要時不妨殺殺“回馬槍”。以務實求扎實,以踏實求真實,方能全面、準確、深透地了解掌握情況。
勤走,就是要瞄準靶子,培養一以貫之的銳氣。常言說得好:“親戚常走,感情常有;親戚不常走,親也不親了!备星槭翘幊鰜淼模沓M星榉侥芘c日俱增。同樣,堅持群眾路線貴在持之以恒,難在堅持不懈。只有多走、常走、勤走,才能越走越踏實、越走越輕松;鶎咏ㄔO是一項動態的永恒課題,服務基層、服務官兵靠的不是一天兩天的努力、辦一件兩件的實事,而是要有一以貫之的韌勁和常抓不懈的恒力,經常抓、抓經常,反復抓、抓反復,形成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和全員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堅持群眾路線當成一種品質來錘煉、一種習慣來堅守、一種責任來擔當、一種制度來遵循,不怕身纏“瑣碎事”、攤上“麻煩事”,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基層困難掌握了多少、突出問題解決了多少、官兵實惠得到了多少上,有事沒事常到基層轉一轉,有意無意常和官兵聊一聊,在基層官兵心中建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才能聽到實話、查到實情、出好實招、辦好實事,保證兵心高度凝聚,促進事業永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