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正文

    法制日報評論員: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方式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0月17日15:24 來源:法制日報

      “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問題”,這是對“楓橋經驗”的最凝練概括,也是“楓橋經驗”的最突出特點。歷經50年歲月洗禮,“楓橋經驗”的突出特點和核心本質始終未變,但其具體形式和實踐內容一直在變,“變”與“不變”的結合,正是“楓橋經驗”之所以始終具有生生不息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我們要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必須在新的時代背景和客觀環境下,從創新理念、完善政策、健全機制等方面入手,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方式,著力提高預防化解社會矛盾水平。

      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方式,要把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真正從源頭上減少社會矛盾。當前,因土地征用、房屋拆遷、歷史遺留等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多樣多發,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一些干部在處理政府與群眾利益關系上,沒有樹立把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的理念。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創新是為了發展,發展是為了群眾,讓群眾分享改革成果,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所在。實踐證明,只有讓廣大群眾從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中獲得實惠,我們才能贏得廣大群眾發自內心的認同和擁護。各地各部門要牢固樹立把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的理念,統籌協調、妥善處理好各方面利益關系,努力使廣大群眾從深化改革、推動發展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方式,要堅持科學、民主決策,防止因決策不當引發社會矛盾。作什么決策、怎樣作決策、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一項不當乃至錯誤的決策,其對群眾利益造成的損害難以估量。開展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是科學、民主決策的“推進器”。各地各部門要積極拓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范圍,凡是直接關系群眾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廣、容易引發不穩定問題的重大事項,都要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前置程序,切實做到應評盡評。要通過建立公示、聽證、對話、協商等制度、機制,加強與群眾的溝通、協調,努力形成群眾可以接受的方案,使評估過程成為傾聽民意、化解民憂、贏得群眾理解支持的過程。要探索建立“第三方”評估制度,對可能引發的各種風險進行科學預測,切實提高評估的科學性和公信力。

      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方式,要完善工作機制,努力掌握預防化解社會矛盾主動權。檢驗社會治理水平的高低,不僅要看緊急情況下應急處置能力,更要看常態下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效果。矛盾不會從天而降,其發生發展是一個過程,實踐證明,要有效避免小事演化成大事,關鍵在于完善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化解、處置機制,將矛盾糾紛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做到發現在早、防范在先、處置在小,尤其要防止矛盾碰頭疊加、蔓延升級。在預防化解矛盾工作機制上,還要努力把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實現對極端案(事)件到多發性民間矛盾再到專業領域矛盾糾紛的全面覆蓋。對于重大突發案(事)件,要堅持統一領導、整體防控、輿論引導同步部署,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50年來,“楓橋經驗”始終與時俱進,不斷體現著時代要求,關鍵就在于創新;50年后,社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又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積極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依然是堅持和發揚“楓橋經驗”的重要法寶,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所賦予我們的重大時代課題。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