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作品在線 >> 在線閱讀 >> 《中國西部兒童文學作家論》 >> 正文

    第五章 西部的新生代(7)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0月14日16:10 來源:中國作家網 李利芳

      楊紅櫻擅長在一個故事中寫出生命的多種感情或情愫,而且它們之間是沖突難以調和的。正是對情感與思想的復雜性與厚度的自由處理,使得她的作品總是沉甸甸的,初始接觸有只知味道醇美而不知從哪兒開始剖析的感受。比如《保姆狗的陰謀》對愛與恨的關系的表現,《塔頂上的貓》對理想與現實、超然與世俗關系的透視,《想變成人的猴子》在幽默滑稽之外所顯露的哲思成分等,以及眾多人物形象差異個性的互補共存,全部建構為故事多層次豐富立體的世界,生產出令人琢磨咀嚼不盡的文學意味。

      從2006年至今,《笑貓日記》已出版17本,發行量愈1800萬冊。“笑貓”曾在《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中不時會有出現,但不構成主角,應孩子們不斷的對這只貓的故事的追問,楊紅櫻創作了以其為主角的新作,現在來看,這次創作又是相當成功的。“笑—貓”體現出楊紅櫻很強的獨創性與原創性。這是一只智慧的中國貓,他的笑是因為他的思想。笑貓的思想使這個系列的風格整體沉靜了下來,與此前馬小跳的快速閱讀節奏呈現了對立。笑貓是一只成年貓,他對生活現象有超然的觀察與領悟的思考,他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他有信念,對愛情忠貞不渝,他善良寬容,善待他人,他對生活有熱忱的投入,但又詩意安然,寧靜面對大自然,他日常的生活體驗與感受都是藝術性的。透過笑貓的眼睛,楊紅櫻引領孩子更深刻地穿透生活表象,去認識與面對桎梏我們生活質量的更本質的存在命題,如人性的貪婪、嫉妒、欲望等,讓孩子們更透明地去感悟人生的幸福、愛的價值、個體的追求、純真的美麗、生命與死亡等等。《笑貓日記》中有童話母題的痕跡,但更多卻是現代思想,其精神土壤又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脈,東方人哲思的心靈意境,與對美善和諧生命價值的追求。笑貓是具有本土文化氣質與文化性格的童話形象,他是動物,但思想又遠在常人之上,作為“人與動物”特征集于一身的特殊存在,他在孩子生活世界中的進入,其功能與意義都是顯在的。作品的思想很深,但孩子接受起來卻并不難。

      “笑貓”的出現標志著楊紅櫻對生活的觀察與發現,對人生的思考已進入了新的境界,她已在逐步走進每一種生命形態的內部,去解讀人生與世界的真義。

      2012年,楊紅櫻出版了散文《愛仔仔的理由》。洗凈了文學的鉛華,這一次她又回歸了本真。《愛仔仔的理由》以其個體真實的生活為原型,寫她的寵物狗仔仔和她的日常故事。平凡的生活中蘊涵著存在的要義,在人與動物的相伴中,世界被涂滿了色彩。

      通觀楊紅櫻的整體創作歷程,在科學童話階段她表現的是客觀實際的物的世界;童話階段的動物世界是在美善理念的籠罩中的,富有理想性的光環,動物世界可說是“人心”中的“烏托邦”;兒童小說則直入現代孩子的現實生活,客觀實際的人的世界是基石,“解放兒童、創造兒童”的理念是創作軸心,馬小跳的頑童形象則是現代中國兒童文學史上的一個創舉;《笑貓日記》階段,物的世界雖返回卻行至一個特殊的高度,物與人發生了奇妙的融通,動物的眼睛透視出了立體的人生,甚至捕捉到了微動的生命呼吸的聲音,愛與美雖然延續了以前童話的思路,但內涵與意境卻在層次結構與精神啟示上復雜深邃了許多。物的世界再也無法從人的世界中剝離,在兒童的語境中,它們共同繪制出一片現代人理想視界中“生存”與“生活”的原形圖,其中有生命本相的揭示,更有理想、信仰、清潔生命形態的持存,而破解童心與捍衛純真也是其中一種重要的音質。

      從自然之物、到童話之物、到現實之人、再到人與物的消融,楊紅櫻30多年中在中國大地上建構出了自身獨特的兒童文學表現語域與表達方式,其中鮮明的主體性與本土化特征,在中國兒童中所產生的強烈的影響力與號召力,都使中國原創兒童文學能夠站立在國際平臺,對抗全球化的文化進攻,這樣的兒童文學生態效應在中國目前是唯一的。

      第二節 安武林:多維視景的兒童文學表達

      陜西作家安武林已在多維視景內開掘出了自己的兒童文學話語空間。這既包括他在創作領域對多種文體的自覺探索,也涵納了他在兒童文學批評研究方面的持續介入。童話、小說、詩歌、散文,各一文體的感性書寫都印刻了其在童年境域內強烈的詩意追尋,而對經典兒童文學文本系統的追蹤與剖析,對當下兒童文學現實的緊密關懷,顯示出其兒童文學批評活動對兒童文學文學性的深度求知。由其多維的文學視景,安武林逐步建構起了自我深層的童年精神世界。著述在此集中就其兒童文學創作按文體作出論述。

      一、童話:泥土里長出的太陽花

      安武林的童話創作已自成一體。可以說,他對童年、對兒童文學本質的感悟、思考與文本實踐最大程度上投入在了童話這一文體上。他對童話的藝術境界的探求是有標高的,他一直在向著經典注目。基于長期的閱讀沉積與對經典作家自覺的理性分析,安武林對童話文體的精神宇宙及其文學性構成已有了自己深刻的認知。他的童話寫得很干凈利落,人物與故事的獲得表面看很輕松自如,似乎信手拈來,不著艱苦構思經營的痕跡。語言與敘述同樣有如此的觀感,語言自然白描,敘述直入正題,每一篇故事都能于開篇瞬間通達至一種情境或氛圍,吸引著閱讀者的眼球讀下去。他的語言不華麗,卻有平白中散逸的優美質地,語流中蘊含了童話文體的溫情,但也滲透了一種男性作家所能為的通透與爽朗。

      安武林的童話多數在寫孩子們自己的生活,寫貫穿在純真童年時代中的日常生活。他的童話中有一些固定的孩子形象,如胖小豬、小熊、小白兔、蘑菇妞妞等,也有變化中的更多的孩子形象,這些形象的共性是他們都是從生活中脫胎而出的平實的兒童,具有萬千孩子身上所具有的最普通的人性特征。現實中的兒童閱讀這些孩子的故事,其實就是在閱讀自己的生活。作家在藝術基點上絲毫沒有篡改原生態童年的意圖,他始終立足童年本位,貼近孩子的現實大地發現張揚詩情。他的很多童話并不長,在很短的篇幅內截取的其實就是孩子生活中的幾個畫面,一小段時空距離與范圍,不多的動作與對話,經由作家精煉的語言與結構再現,童年內部所積聚的藝術能量便被迸發了出來。細心品味他的這些童話,你會發現,童年的生活圖景是多么自足完整的一個精神世界,孩子們所創造的生存意蘊與生命意義是多么的令大人們望塵莫及。比如說孩子們之間的友誼,與他們的共處。《趴在樹上的小熊》寫小熊和小白兔分離后的互相思念,他們急切地想找到對方,于是天剛亮就都出門了。小熊趴在一棵大樹上好遠遠地看見小白兔,不曾想因著涼噴嚏連天嚇壞了小白兔。這篇童話的情節性并不強,開卷很小,也沒有什么奇崛的想象力或虛構的大手筆,短短一篇,閱讀完感覺卻很清新宜人,又充滿了感動,寫盡了孩子之間深厚的友誼。類似這樣的寫友誼的精彩短篇還有很多,有的通過更寬闊范圍的物世界的引入來實現,如《卷心菜和藍青蛙》。這一篇中兩個形象的組合呈現出純粹色彩的美感,他們的共在帶給讀者的是意外中的和諧之美,兩個形象都閃現出清澈的生命質地,滿篇童話蕩漾的是詩意的審美蘊含。

      生命間的互相陪伴是世間存在永恒不變的真理,也是文學表達永遠的主題,兒童文學在透視與映現這一命題時絲毫不遜色于成人文學,而且由于它抵達的是生命的根性部分而對此的觀照更顯本真與純粹。童話文體因其超現實的審美屬性而將審美對象更多投射于人之外的萬物,所以它關于生命主體間性的開掘形態便更為豐富,更富想象力與創造性的表現力。《老蜘蛛的一百張床》是安武林童話中的一個名篇,這篇童話因其極富童真的想象邏輯與童年價值視域內文學意義的生成而一直以來倍受稱贊。老蜘蛛原有的生命目標是成精,在一百張床上做一百個夢他就可以成精了,不曾想他的最后一個夢卻被小松鼠給打亂了。小松鼠引來更多的小動物們在一起嬉戲,快樂的游戲徹底改變了老蜘蛛的人生觀。他終于知道,原來和其他生命“在一起”才是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

      生命在外在形態上均以“個體”形式存在,于是作為主體意識的“自我”首先便成為“個體”價值追求的全部。在世的個體總是不滿足于生活現實的局限,總是希冀向往那些人力不能為的“自由”,但是一旦愿望真能如所求,他們會發現,“自由”的感覺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那么人生的真正樂趣究竟來自于哪里呢?類似這樣的對終極人生價值觀的追問,也是安武林積極通過童話引導孩子們思考的命題。《我有一個夢想》中的蝸牛笨笨想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想在大海中快樂地游戲,可是當神仙爺爺滿足了他的這些愿望的時候,他卻并沒有獲得多少幸福和快樂,經歷了這些以后的笨笨終于知道,原來在大地上行走著的他已經擁有了最穩當踏實的快樂,珍惜這些快樂,尋找屬于自己的快樂才是人生的要義。笨笨終于有了新的夢想,那就是要所有不快樂的朋友都獲得快樂。我們看到,藉由笨笨心靈求索的軌跡,安武林對人生的“自由”作了怎樣辯證的詮釋。人生的終極價值支撐根本不在自我內部,卻在生命之間。個體只有將“他人”納入存在范疇,才能找到生命的支點。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