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文學機構訪談 >> 正文

    把最好的書奉獻給孩子

    ——對話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院長方衛平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0月14日15:10 來源:中國教育報 卻詠梅
    朱曉蘭 繪朱曉蘭 繪
     

     

      “最佳讀本”系列已出版4套,共12冊,方衛平選評,明天出版社出版。

      近一二十年是少兒圖書發展的黃金時期,與此同時,隨著童書市場化進程的加速,一些出版物存在內容低俗、質量低劣、價格虛高等問題,有的甚至含有兇殺暴力、淫穢色情等內容,嚴重危害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家長、教師反映強烈。為此,中宣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加強少兒出版管理,童書創作與出版的倫理問題被提上了少兒圖書監管的日程。近日,記者就如何為孩子編寫、出版好書,如何培養甄別好書的“眼光”等問題采訪了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院長、“最佳讀本”系列叢書選評者方衛平教授。

      寫出令人撫掌的情味方為“最佳”

      記者:今天,面對多樣化的閱讀手段和日益豐富的閱讀內容,談論純凈閱讀似乎顯得有些不合時宜。您曾說,真正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不是遠離塵囂的精英藝術,而是能夠為所有人欣賞和共享的素樸的經典。從2007年至今,您在明天出版社相繼推出了《最佳兒童文學讀本》、《最佳少年文學讀本》、《最佳幼兒文學讀本》、《最佳中國兒童文學讀本》四套“最佳”系列,被多地教育部門列入“小學生課外閱讀推薦書目”。您認為今天的青少年會喜歡這種純文學嗎? 

      方衛平:我首先想說明的是,今天的兒童文學,就其文類的本質而言,更多地屬于與傳統“純文學”概念相對的“大眾文學”范疇,因為它不是一種小眾化的文類,而是始終在尋求最大范圍地被兒童所閱讀。因此,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完全不是我們傳統觀念中小眾化的“純文學”,而是適合所有兒童閱讀的文學作品。但兒童文學的這種大眾性、通俗性,卻并不意味著它可以在藝術上行一般大眾文學和通俗文學的媚俗之實,相反,我認為真正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雖然采用的往往是通俗化的寫作手法,但體現的卻是一切優秀文學(不論是純文學還是通俗文學)所共有的那些“經典”元素,比如獨特的文學智慧,深厚的人文關懷,等等。這也是所謂“能夠為所有人欣賞和共享的素樸的經典”的真正意思。

      《最佳兒童文學讀本》和《最佳少年文學讀本》出版后,我多次從大小讀者口中聽到對這一最佳系列讀本的褒揚。來自老師、父母和孩子的熱情回應使我進一步確信,真正優秀的兒童文學是會受到孩子們歡迎的。實際上,孩子比我們想象中更熱切地渴望著讀到這樣的佳作,這就有了后來的《最佳幼兒文學讀本》和今年新出版的《最佳中國兒童文學讀本》。

      記者:以前我們看一些選本,常常會覺得大同小異。而這幾套“最佳讀本”系列,選取的篇目除了傳統的名家名篇外,還有一些并不十分出名但又非常精彩的作品,以及一些成人文學的作品,整本讀下來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具體到篇目的選擇,您選擇文章的標準是什么?此次讀本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篇目有哪些?

      方衛平:“最佳讀本”系列選文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作品至少在兒童文學美學的某個方面,真正打動了我,讓我覺得它以兒童文學獨特的藝術方式,寫出了一種令人撫掌的情味,它可以是童稚的趣味,或是幽默的機巧,或是人生的智慧,又或者是人情的溫暖。這不是來自概念性的比對衡量,而是來自最切身的閱讀體驗,我心里的標準是,收入“最佳讀本”系列的每一部作品,都應該令我有發自內心的感動乃至贊嘆。同時,這樣的感動并不局限于兒童文學的閱讀,成人文學中那些適于孩子閱讀的短篇作品,也可以收入其中。例如,此次收入《最佳中國兒童文學讀本》的一些篇目,小說如劉玉棟的《給馬蘭姑姑押車》、散文如劉亮程的《老鼠的收成》、李娟的《山羊會有的一生》、《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丟了》,王周生的《橋在水上》,都是我從一般兒童文學領域之外的書籍報刊中遇見的好作品。

      好書一定不能“與童年為敵”

      記者:在“最佳讀本”系列中,涉及了關于童年、人生、人性、社會、命運等最基本的價值命題,具有相當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力度。您特別提到當前一些兒童文學作品中存在暴力、殺戮等情節,還有不少作品只把兒童設定為一個被否定的、需要教育的對象,為此,您呼吁“兒童文學不要與童年為敵”。請您談談童年閱讀對人的一生會有怎樣的影響?少兒圖書種類很多,比如文學、科普、藝術、軍事等,什么樣的書最適合少年兒童閱讀?

      方衛平:您提到的兒童文學“與童年為敵”的問題,是我多年來觀察、閱讀、思考現當代中國兒童文學時深切感受到的一點。在今天,兒童文學成為了童年(尤其是低幼童年)最常選擇的一種閱讀資源,而眾所周知,這一時期是人的觀念、心性等塑形的起點,正如惠特曼所說的那樣,一個孩子遇見什么,這東西就變成他生命的一部分。所以說,童年時代的閱讀太重要了,因為這樣的閱讀涉及生命和人性的奠基。無數真實的生活經驗證明,童年時代能夠與優秀的閱讀文本相伴,將為孩子當前和未來的生活歲月,提供豐富而長久的精神營養。

      當然,童年期的閱讀絕不局限于兒童文學。我倡導只要是屬于文化的好東西,文學、藝術、科學、歷史等等,孩子們可以什么都讀,也應該什么都讀,把口味調養得豐富些,寬廣些。我這些年常向家長、老師和孩子們推薦比爾·布萊森的《萬物簡史》(少兒版),這本科普讀物對于宇宙、地球和人類歷史的介紹,結合了物理學、地質學、化學、生物學、人類學等學科的豐富知識,淵博的同時又極為深入淺出,更重要的是,它對于各種自然和科學知識的解說,處處體現出一種開闊、大氣的人文氣象,是把人類的生命和生活放到大宇宙的廣袤時空中,來導引孩子深入地觀察、思索、體驗。

      記者:有人說,當前兒童閱讀存在嚴重的“生態危機”,一方面是少兒圖書出版飛速發展,另一方面是粗制濫造的書鋪天蓋地,當全民都在談論讀書的重要性時,教育界一定要思考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今天,孩子們都在讀什么書?應該讀什么書?您從事兒童文學教學和研究30年,對一線中小學師生的情況比較了解,請您具體談談。

      方衛平:實際上,關于孩子們應該讀什么書的問題,并不是今天才引起普遍關注的,而是童書閱讀界長期以來一直在探討的問題。但在今天,這個問題的緊迫性空前凸顯。我們也可以說它反映了少兒圖書出版和閱讀領域的一個良好趨向,即在“量”的需求得到一定滿足之后,我們開始更多地關注“質”的問題。

      在針對當前童書“生態危機”的反思中,應該看到,從家長、教師到孩子本人,對優秀的童書都懷有真誠的期待,但由于缺乏一個可靠的童書公共評價體系的參考,他們對于如何辨別和選擇,還存在著諸多疑惑和無奈。我聽許多致力于推進童年閱讀的小學老師說,他們非常渴望有一個可靠的渠道,可以為他們在課堂和課外指導中選取優秀的童書,提供有力的參考性幫助。教師希望孩子讀好書,孩子們自己也想讀好書,只是在缺乏足夠閱讀訓練的情況下,他們還不能很好地辨別哪些是真正的好書。換句話說,好的童書絕對是有市場的,關鍵是如何使好書到達教育者和孩子們的手中,并且成為他們閱讀視野中的主要構成部分。

      我以為,在未來的童書評判和指導實踐中,兒童文學的專業研究者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也是兒童文學專業研究直接為當代兒童發展提供服務的契機。我個人也有這樣的想法,即通過我目前主持工作的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與兒童文學學科的專業力量,撇開一切市場功利因素,完全從童書的質量評判出發,為廣大家長、教師和少年兒童編訂可供參考的年度優秀書目。

      甄選好書需要專業指導

      記者:最近,中宣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加強少兒出版管理,嚴厲整治“內容低俗、質量低劣、包裝豪華、價格虛高”等問題。您認為造成少兒出版亂象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議?

      方衛平:造成目前這些少兒出版亂象的原因,與少兒圖書帶來的商業利益有著直接的關聯,而針對少兒圖書的傳統監管體制的缺乏,則間接導致了上述出版亂象的蔓延。在整治童書出版亂象的過程中,來自國家法律的監管和懲治無疑是最有力,也最具約束力的。

      近幾個月來,我一直在關注國家有關部門針對少兒出版亂象提出的整治措施,也看到國家出臺了許多針對不良少兒書刊業的令人振奮的強力舉措。這些舉措對于保障少年兒童的文化權益和閱讀權益,無疑具有重大的效力和意義。但僅有政府行為還不夠,來自法律的監管和懲治能夠將一部分顯然只顧追逐商業利益而無視損害兒童身心權益的劣質童書驅逐出出版市場,但它還不能對大量獲準進入市場的童書進行藝術質量上的仔細甄別,后者的工作,還需要一個更為系統、專業的童書公共監管平臺。

      另外,童書評判“眼光”的養成,與一般書籍的鑒賞一樣,是需要時間培養的。對家長、教師和孩子來說,多讀童書,尤其是多讀好的童書,對于個體判斷能力的提升能夠起到根本性的促進作用。但在前期閱讀經驗有限的情況下,大人和孩子十分需要借助來自專業領域的指導幫助,以使他們能夠更準確地判斷什么樣的書是真正的好童書,好在哪里。這樣的專業指導和反思性閱讀,對于承擔著“把守”童書閱讀關隘重任的家長和教師來說尤其重要。但歸根結底,童書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培育,是一件屬于每個讀者本人、也只有他自己才能最終完成的任務。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國外在這方面可資借鑒的方法。

      方衛平:西方發達國家,像美、英、德、法等國,都十分重視發展少兒圖書和兒童閱讀事業。在這些國家,比如美國、英國,童書行業的起步較早,也發展起了一套相對完備的少兒閱讀保障體系。它主要體現為由來自學校、家庭和公共圖書館的力量共同構成的童書閱讀評價和參考體系。除了學校普遍重視兒童閱讀的推廣、推薦,教師也具有較好的童書評判素養外,英美等國的公共圖書館業也有著優良的發展傳統,其面向社區的服務能力比較強大,并擁有一些有影響力的童書評論雜志。如美國的《號角雜志》(創刊于1924年),就是一本致力于童書出版資訊普及、評介與推薦的知名雜志。以上兩個渠道所提供的有關優質童書的資訊和資源,也為家長們的選擇提供了較可靠的參考。此外,在這一氛圍下,英美等國的許多家長也養成了自覺的童書審查意識,在面對一些他們認為不適宜孩子閱讀的童書時,為了維護孩子的閱讀權益,他們會對這些含有不適內容的童書提出抗議。他們的批評不一定合理,但這會反過來促進學校和公共圖書館對其童書推薦標準的反思。

      近年來,國內公共圖書館也獲得了較大發展,其中包括來自官方的支持。我與各地一些少兒圖書館的館員接觸,能感受到他們對這一職業的熱情、敬業以及他們渴望使圖書館更有效地服務于社會的心情。但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同行,他們可以借取的傳統和專業資源,無疑還十分有限。近年來,隨著兒童閱讀推廣的拓展,許多學校和家長也慢慢培養著童書優選和推薦的意識,但總體看來,面對愈益龐大和蕪雜的童書市場,這些圖書鑒別和遴選的力量仍顯得分散而薄弱。目前我們要做的或許是把這些分散的力量逐漸整合起來,在公共領域建立起一個公正、有效的童書質量監管、評判和推薦體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