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武俠作家溫瑞安告誡青年:勿放低創作標準 幻的結果是隨便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10月11日15:28 來源:京華時報 田超 康佳
    溫瑞安溫瑞安

      香港武俠作家溫瑞安近日來京,將《少年鐵手》等手稿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在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溫瑞安對“武俠已死”“是不是坑王”等問題作出回應。談及近年崛起的網絡文學,他告誡年輕的網絡作家,應該與傳統作家一樣,不能放低自己的寫作標準,“幻的最后結果就是隨便,這是一種不認真的創作精神”。

      >>談武俠小說

      武俠已死是個騙局

      當下,武俠小說的輝煌期已過,但對于“武俠已死”的論調,溫瑞安直言是個騙局,“就像是電視出來的時候,因為電視免費看,人們傳電影已死一樣。武俠已死、電影已死、現代詩已死這些言論,你們都給騙了,這是本世紀最大的騙局之一。”

      在溫瑞安看來,武俠在當下正在用不同的方式傳播,其影響也越來越大,所以武俠不會死。他說:“西方已經很注重我們的武俠,現在好萊塢的片子沒有一部打的方式不采取中國化,比如《蝙蝠俠》《蜘蛛俠》,這些都加上了中國化。”溫瑞安認為,現在中外很多電影里的武俠元素都非常強,不過是以另外一種形式展現出來。

      金庸早已是殿堂級

      近年來,金庸的小說《天龍八部》《雪山飛狐》等書中節選被收錄到中學生的教材和讀本中,引起了熱烈討論,對于武俠小說能否劃入經典文學作品行列,溫瑞安認為,金庸進入文學殿堂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它本身就是非常經典的文學,不能以它流行不流行來評價。”

      在溫瑞安看來,金庸其實早已進入了文學殿堂,他說:“我以前寫評論的時候,寫過他三部小說的評論。本來我打算他每一部作品都要寫一部評論的,但他現在已經很殿堂(級別)了,多少人在寫,所以不用我在這邊煩惱和困擾。”

      >>談網絡文學

      幻的最后就是隨便

      近些年,網絡文學的崛起,唐家三少、天蠶土豆的高額版權收入令人驚訝。談到當下的網絡文學,特別是主流的玄幻文學,溫瑞安說:“網上很多作品我們比較忽視,其實里面精彩作品也相當多,有很多寫手我也是比較欣賞的。”但是他也指出,現在賺網絡稿費的人很多,“圍觀的人多,像以前一樣認真讀書的人卻不多,這是比較悲哀的”。

      溫瑞安認為,對于網絡作家來說,應該與傳統作家一樣,不能放低自己的寫作標準,“現在很多網絡寫手都非常虛幻,虛幻的最后結果就是魔幻,魔幻的最后結果就是玄幻,玄幻的最后結果就是幻,幻的最后結果就是隨便,這是一種不認真的創作精神,希望年輕的一代不至于如此”。

      >>談爭議話題

      “坑”是有原因的

      有不少武俠小說愛好者把溫瑞安稱為“坑王”,他的小說中確實還有多個系列沒有寫完,有的結尾也比較倉促。對于這種爭議,溫瑞安稱坑王這個“贊美”他不能收,這些“坑”是有原因的,“比如《逆水寒》就在創作還剩30萬字之時被主編要求在5萬字之內截稿,于是我只能匆匆結尾。”

      溫瑞安笑言:“我不是坑王,是坑神,看金庸的小說要多情,看我的小說要長壽。”他進一步解釋說:“我的寫作方式跟很多80、90后不一樣,到現在我都用手寫,我在最盛年寫作的時候遇到了傳統作家都會遇到的問題,寫了不能發表、出版社約稿變化以及版權問題。報紙一天只能登1000字,而且還有版面的變化,《神州奇俠》和《四大名捕》都是這樣登出來的。”

      市場上經常會出現署名溫端安、濕瑞安的小說,近幾年溫瑞安也更看重作品的版權問題,他說:“三年前,我通過法律途徑把我的版權都收回來了,這樣有些作品才能繼續寫下去。”據作家出版社透露,已經與溫瑞安簽了《說英雄誰是英雄》《四大名捕》《布衣神相》《神州奇俠》四個系列總計70多冊作品,目前已出版23部。

      談影視改編

      自己的作品已認不出來

      對于“武俠已死”這樣的論斷,溫瑞安嗤之以鼻。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那個靠武俠小說連載、換取稿費生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溫瑞安的多部武俠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臺灣游戲廠商開發的《四大名捕OL》也于昨天開始公測,這種改編是否會對武俠小說應有的純粹性產生影響?

      對于這個問題,對答如流的溫瑞安陷入思考,他說:“這些東西在收入方面確實是還可以的,遠遠高于稿費收入,可以按百萬算。話又說回來,這些是不會影響我創作的,因為我是一個不妥協的人,是要寫給讀者看的。有時候,我不能插手太多,比如像開放游戲的星輝車模這個游戲商,我還以為是模特公司呢。”他認為,出賣游戲改編權算不上妥協,“我從來不妥協,授權游戲這些基本上我連合約都不談,都是交給總監去談的。其實常常妥協的反而是早期賣的影視版權,因為他們財大氣粗,改頭換面。”

      對于影視改編,溫瑞安說:“從1979年開始,我的小說總共被拍過24部影視作品,他們改出來的東西我看了之后,發現不是我的了。有一次我重回臺灣,看到電視上在播一個武俠劇,我問這是誰的作品,別人說是我的,我說這是我的什么作品?原來是《四大名捕》,我說《四大名捕》怎么可能有兩個女的啊?”他直言,自己對這些改編都產生“免疫力”了,他認為,很多制作人都不太看書,還硬要改劇本。

      京華時報記者田超

      實習記者康佳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