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正文
“很多人說外企里的黨務工作者是夾心餅干、三明治,我就偏要做黨聯系群眾的連心橋。”滬士集團黨委書記陳惠芬的這一表白,用簡潔質樸的話語道出了一個深刻道理:從事非公企業黨務工作,就是要立志做黨聯系群眾的貼心人,服務企業發展,維護員工權益,用真心真情架起連心橋,為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夯實鞏固黨執政的根基作出貢獻。
做好“連心橋”,需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非公企業黨建是黨建工作的新領域,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可以照搬。如果缺乏責任擔當,就可能在難題面前踟躕不前,一事無成。剛剛進入滬士集團時,曾任一家國企副總的陳惠芬卻被安排與公司一名司機共用一個辦公桌,工作遭遇極大挑戰,而她始終認為,為了黨的事業,非公企業這塊陣地不能不爭,“在非公企業從事黨建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正是抱著這種信念,陳惠芬克服重重困難,贏得了企業和員工的雙重信任,在滬士實現了黨建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根本轉變。
做好“連心橋”,需要有積極的進取意識和創新精神。有面對困難的勇氣,還須有戰勝困難的能力。非公企業黨建基礎相對薄弱,任務繁重,如果不能創新進取,黨建工作就很難打開局面。17年來,陳惠芬立足實際,矢志創新,琢磨出了一套簡單易行、行之有效的“融和工作法”,提煉出了“品格、精神、能力”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者“六字箴言”,創造了“三有三無”、“三必訪”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以積極進取、絕不服輸的韌勁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以改革創新開創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新局面。
做好“連心橋”,需要有自覺的為民意識和奉獻精神。以心交心才能換得真心,越是在非公企業開展黨建工作,越要自覺強化為民意識和奉獻精神。“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是一副擔子,一頭連著企業發展,一頭連著職工的合理訴求,只有擔子挑平了,路子才能越走越寬”。員工生病了,她跑上跑下;經濟形勢不好,她力勸企業放棄裁人;企業有急活,她動員組織黨員加班加點……在滬士的17年,她17個大年初一在看望職工中度過,正是靠著為民和奉獻,員工對她的稱呼也越來越親切。
黨的工作重心在基層,執政基礎在基層,活力源泉也在基層。當前,非公有制企業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從業人員在我國工人階級隊伍中已占多數。加強和改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意義重大。全省各級黨組織尤其是非公企業戰線的黨的工作者,要認真向陳惠芬同志學習,立足本職,見賢思齊,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工作,不斷夯實黨的執政根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