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出版人訪談 >> 正文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一個讓億萬孩子感到無比親切的名字。
它旗下的《幼兒畫報》《兒童文學》《中國少年報》等報刊,引領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不同階段的成長;它出版的《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丁丁當當》《一年級的小豆包》等一大批優質少兒圖書,為廣大少兒讀者提供了健康豐富的心靈養料。
“為了孩子,為了未來,為了祖國,為了世界”,秉承這樣的辦社宗旨,中少總社始終堅持主流導向和健康品位,不斷壯大發展,成為中國少兒出版的排頭兵。
整合出版資源,提升內容原創能力
“堅持做內容,內容創新是出版單位的核心能力!闭劦竭@幾年的發展,中少總社社長兼總編輯李學謙毫不遲疑地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在他看來,離開內容創新、信息傳播和文明積累,出版就沒有意義;出版,就是要為文化產業提供內容基礎、品牌支持和價值引導。
基于這樣的理念,從2007年開始,中少總社開始調整出版結構,壓縮教輔書的出版規模,提高大眾圖書的比重,并在原有品牌的基礎上,大力度整合出版資源,提升內容原創能力。
2007年,依托發行量逾180萬冊的《幼兒畫報》的品牌、作者以及發行渠道資源,低幼讀物出版中心成立,開始出版低幼圖書,并迅速顯現出影響力。2012年,中少總社低幼讀物的銷售碼洋達4億1000萬元,占全社總碼洋的近一半。
2009年底,在發行量超過100萬冊的原創文學刊物《兒童文學》的基礎上,兒童文學讀物出版中心成立,開始出版中長篇小說,推出金牌作家、兒童文學典藏等系列。其中新書在40種以上,重印率100%,每種平均發行5萬冊。
在兒童文學讀物出版中心成立之前,編輯只負責《兒童文學》雜志的稿件!秲和膶W》的作者如果想發表中長篇小說,還要另找出版社。李學謙提出:“既然兒童文學編輯部具備上游作者、下游讀者和中間渠道這所有的出版資源,那為什么只種青苗不收果子呢?”
兒童文學讀物出版中心的成立,有效地整合了雜志原有的資源,發現并培養了一批兒童文學作家,為中少總社創造了新的生產力,也為繁榮國內兒童文學市場作出了積極貢獻。青年作家陳柳環,原是海南一家銀行的職員,現已是兒童文學界知名的專業作家,就是一位通過《兒童文學》雜志成長起來的作者。其作品《蘿鈴的魔力》是一部關于友情、勇敢、成長的長篇魔幻系列小說,已推出5部,在兒童文學界掀起熱潮,累計發行超過200萬冊。
書報刊互動,資源共享,中少總社藉此打造出一個又一個新的原創板塊,內容創新能力也逐步增強。
少兒讀物的編輯工作也是教育工作
現在的中少總社,是由中國少年報和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合并組建而成的。
李學謙說,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第一任社長葉至善的兩條編輯觀對他影響至深:一是少兒讀物的編輯工作也是教育工作;二是編輯不應只是剪刀加漿糊,而應參與到作者的寫作之中,憑借其對市場的了解和對出版實際的要求,去引導作家。
被譽為國內幼兒第一大刊的《幼兒畫報》,就是以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教學指導綱要》作為辦刊的基本依據,按照其中提到的健康、語言、藝術、科學、社會等五方面規定去策劃選題。雜志出版后,編輯部還要組織教育專家評估、幼兒園試讀等活動。嚴謹的編輯流程,保證了正確導向的落實,形成了《幼兒畫報》的權威品牌。
走進《幼兒畫報》編輯部,會看到一個常年擺放的大紙箱,里面放滿了讀者來信。多年來,編輯部做到了有信必復。來信中常見的是家長遇到的各種難題和困擾,這些都變成了低幼讀物出版中心的圖書選題,并據此組織作家進行創作。金波、高洪波等著名兒童作家,就常常接到這樣的“命題作文”。
“專業少兒出版社要想引領少兒出版,就要拿出專業的水準來,使自己的出版活動更好地融入教育,融入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闭劦疆斚抡谶M行的少兒出版市場整治,李學謙說,對已發現的少兒出版的問題,中少總社也要引以為戒,今后要繼續加強對編輯隊伍的建設,把堅持導向落實到行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