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正文

    真“照鏡子”才能找準真問題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9月13日08:49 來源:解放軍報 徐魯東、董建啟

      “照鏡子”,是個形象比喻。喻指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依據黨的先進性要求進行對照檢查。這既是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成效的基礎,又是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關鍵步驟和重要方法。

      “照鏡子”旨在“正衣冠”,關鍵是找準問題和不足。“照”不到問題和不足,或者“照”到了不以為然,本身就是問題,“正衣冠”就無從談起。因此,是否真“照”問題、是否找到真問題,是檢驗態度誠懇與否、端正與否的試金石。

      把自己擺進去,才能發現問題。無論是普通黨員,還是領導干部,都要認真以黨章為鏡子,以黨的先進性為標準,以人民期待為衡器,照一照自己的形象,稱一稱自己的斤兩,看一看是否合乎標準、是否足斤足兩。黨章是黨的最高行為規范,人民期待是黨的根本價值追求,在這個鏡子面前,沒有特殊黨員,任何人都不能成為逾越者、規避者,任何人都不應只當“觀察員”“評論員”,更不應做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越是領導干部,越要自覺,越要帶頭,發揮好示范作用。其實“照鏡子”既是一種政治清醒,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常照鏡子,就會營造出一條“人格警戒線”、一條“法紀高壓線”,保證自己不走歪路、不越雷池、不栽跟頭。

      勇于自省自警,才能直面問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缺點和不足,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種客觀存在,“照鏡子”找不足,對于每名黨員干部都具有現實意義。自我感覺良好,自滿自足,就看不到問題;眼睛只盯著成績,“照美不照丑”,自我欣賞,自我陶醉,就發現不了問題;以俊遮丑,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就找不出問題。唯有勇于“以我為非”、善于自省自警,才能真正發現和認識問題;唯有在鏡子面前不躲閃,敢于照“真容”,露“真像”,才能切實把問題找出來。在阿爾卑斯山入口處,有一句警醒世人的睿語——“認識你自己”,它與我國民間那句“人貴有自知之明”,異曲同工,都是規勸人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定位和進取心態。顯然,我們今天“照鏡子”的要義也恰在這里。

      善于開門納諫,才能正視問題。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有缺點有問題并不可怕,缺點改掉了思想就進步了,問題解決了工作就前進了。可怕的是,不知自己有缺點;可怕的是,閉上眼睛也能發現別人的缺點,睜大眼睛卻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可怕的是,把自己的缺點當優長,為缺點辯解,為缺點粉飾,以丑為美。克服這些缺點的最好辦法,就是敞開大門、虛心納諫,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從群眾的期待和評價中,看工作得失、察作風優劣、知成績多寡,強化自我改造意識,追求“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我們的黨員干部、政府官員,從本質上說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是人民的公仆,群眾是當家主人、是檢驗標準。群眾給分越高,說明我們的工作成績越大;群眾的滿意度越高,說明我們的自身形象越好。反之亦然。

      開門聽意見要有誠懇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把“照鏡子”定位于“照”問題,常照常受益。它能使人發現問題,保持清醒;它能使人直面問題,常懷砥礪精進之心;它能使人正視問題,勤于學習勇于突破,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在“照鏡子”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清洗掉的是思想上的灰塵,克服掉的是作風上的缺陷和毛病,糾正掉的是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而收獲的則是健康的肌體,以及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之中的力量支持。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