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正文

    群眾路線要和法治思維結合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9月09日17:08 來源:學習時報 何遠展

      把群眾路線和法治思維結合起來,正在成為新時期中國道路的一個鮮明的特點。

      群眾路線和法治思維相結合的思想基礎,是唯物史觀。群眾路線是共產黨人的生命線、傳家寶,而法治思維則是共產黨人的新方法、新優勢。毛澤東曾經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痹诮ㄔO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法治思維賦予了群眾路線以新的時代內涵。很難想象,在權力濫用、腐敗肆虐、潛規則盛行、冤假錯案頻繁發生的地方,群眾路線會得到真正的落實。在新的歷史時期,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人民觀,尊重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首先要全面體現在切實保障人民的憲法和法律權利上,使人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真切地感受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公平正義。不落實人民的法定權利,群眾路線就會從根本上喪失對人民的說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就會變成一種口頭上、形式上的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和法治思維相結合的物質基礎,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馬克思曾經指出,“法律應該以社會為基礎。法律應該是社會共同的、由一定物質生產方式所產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現”。在“紅旗卷起農奴戟”的革命年代,共產黨人以高度的歷史自覺,順應歷史潮流,通過群眾路線動員組織人民進行天翻地覆的社會革命,打開了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而從法律發展的歷史來看,在法治逐步成為人類社會管根本、管長遠的主要調整手段之后,作為一種以共同富裕為價值追求的新生的、先進的生產方式,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也只有在確立了與其相適應的、比較完善的法律上層建筑,形成了系統的、長期的、法治化的制度安排之后,才能從根本上鞏固自身。因此,在一定意義上,我們也許可以說,社會主義始于群眾路線,成于法治國家。

      群眾路線和法治思維相結合的實踐基礎,是依法執政。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并且強調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在浙江任職期間,下訪常帶律師,這是把群眾路線和法治思維結合起來,堅持依法執政的一個非常好的實例。最近國務院關于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的安排,就政府信息公開提出了清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使人民能夠更加方便地監督各級政府,受到了社會輿論的普遍好評,這同樣也是把群眾路線和法治思維結合起來的一個好的實例。前不久,黨中央公布了《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和《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規定》。這兩部黨內立法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隨著社會主義法治的發展,作為黨的根本組織制度的民主集中制以及各項具體制度,也必然會愈來愈多地滲透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

      領導干部要把群眾路線和法治思維相結合的文章寫好,在運用法治方式時能夠真正出實招,抓到點子上,就必須下決心在知識結構上使自己成為一個法律人,變成懂法的內行。就像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掌握群眾工作方法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一樣,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同樣需要經過比較系統的、長期的法律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法治思維是以法律素養為基礎的,它與日常思維有著很大的差別。不以甘當小學生的態度認真學習和實踐,法治思維絕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什么是“人民主權”?什么是“基本人權”?什么是“正當程序”?什么是“意思自治”?什么是“無罪推定”?請試著問一下自己,這些問題你能回答上來嗎?如果對于與法治有關的這類基本問題答不上來,就很難說已經具備了法治思維。形成法治思維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持之以恒地堅持學法用法,逐步使自己成為法律的內行。

      群眾路線和法治思維的日益融合,正在成為新時期的大勢所趨。要使中國道路越走越寬廣,回答好“窯洞對”提出的問題,跳出“興亡周期率”,就必須把群眾路線和法治思維更好地結合起來,推動群眾路線的法治化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法治化,使“只見公仆不見官”的清風正氣,既來自共產黨人充分的自覺和自律,更來自社會主義法治的強有力的約束。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