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人物 >> 正文
中國的武術,中國的書法和繪畫,都講究師承,必須從臨摹開始,必須重視傳統,“六法論”之一便是“傳移摹寫”。這“用筆”就必須有功力,“善書”者必從臨帖開始,也是必須有傳統的。張彥遠還寫有《敘師資傳授南北時代》一節,論畫人的師承關系。一句話,中國的書畫,沒有傳統是不行的,有傳統就必須按套路去練。
傅廷煦的畫,就是道地的傳統。我初看他的畫,以為是他收藏的古人畫,看了題款,才知是他畫的。他是老老實實按照傳統的套路去練習、去創作。他開始學明以前諸家,對倪云林、王蒙下的功夫尤多。學古人的用筆、用墨,勾線、皴、點、染,無一不似古人,不惟得古人用筆之法,更得古人之神韻。因而,他的畫,氣息也是古人的。
在浮躁的今天,世人畫畫,爭著先鋒、前衛,筆筆求新、求洋,而傅廷煦作畫,筆筆求古、求中,誠為難能可貴。古就是傳統,中就是中國的,和西方畫拉開大的距離,在一片求新、求洋的氛圍中,他的畫不求新反而新了。而世人皆求新,反而不新。當然也有一些新的花樣;世人皆求洋,也并不洋,只有怪誕。傅廷煦老老實實按中國的傳統去畫,反而突出了,同能不如獨詣,這就顯示出不隨波逐流者的魅力。
我曾寫過一篇《復古也是一條路》的文章,指出中國歷史上凡是高舉復古大旗的,無論是文是藝,都取得很高很突出的成就,文學史上韓愈高舉復古大旗,他成為了杰出的散文家;宋代高舉復古大旗的文學家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實際上,復古并不是完全重復古人,而是認真學習古人的精華,也就是按照傳統的套路去修煉自己的功力,使自己具有雄厚的踏實的基礎。但你不是古人,你具有現代人的精神。學古過程中,你的修養也隨之加深,所以,你表現出的必然是既有古人精華又有新的特色的作品,這就比那些不師古而無基礎的空架子“創新”的作品要高明得多。
傅廷煦的繪畫,已經進入古人殿堂,他于傳統已經有所得,只要他繼續在這條路上努力,等他再打出來,必然是更加充實,更加雄厚,更有功力的繪畫,也就會更加突出。路子正,基礎厚,前程則不可限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