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文學機構訪談 >> 正文
在不久前由中國作協和廣東作協在京聯合召開的廣東網絡文學研討會上,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崎嶸指出,要建立科學的、完備的、系統的網絡文學審美評價體系,還為時過早,因為網絡文學走過的路畢竟不長,人們對網絡文學的接納和認識還有一個過程,但是正因為如此,恰恰說明需要有一些初步的評價標準,在網絡文學發展的初始階段,讓人們有所追尋。
他說,網絡文學對傳統文學乃至整個社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人們對網絡文學關注度越來越高,特別是各地作協著眼于網絡文學的長遠發展,把網絡文學納入了作協工作的視野,加強了對網絡文學的關注、研究、扶持、引導和管理。廣東作協就是這方面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他們最早敏銳的認識到這一點,一直走在網絡文學浪潮的前面,全國第一個創建網絡文學院、創辦網絡文學評論雜志。
網絡文學15年,我們對網絡文學的評價標準有何變化?陳崎嶸表示,主要應該是兩大取向,即思想價值取向、審美趣味取向。首先網絡文學應當有正確的思想價值取向,網絡文學作品應當體現二十四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就是,在國家層面我們要提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面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在個人層面要提倡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我們黨的十八大提出來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表述。
網絡文學同樣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而不是以人民幣為中心,也不是以市場為中心。網絡文學應當有自己的境界追求,這種追求就是對國家、民族的擔當,對真善美的吟唱,對假惡丑的鞭撻,對暴力的抵抗,對欺騙的揭露,對欲望的拒絕,對人民精神世界的永恒探尋。根據這樣的理解和要求,我們認為網絡文學應當有起碼的社會責任,基本的法理和道德的底線。比如,你可以描寫黑道,但不能鼓吹黑道。你可以描寫腐敗,但不能沾染腐敗。你可以描寫屠殺,但不能欣賞屠殺。你可以描寫獨善其身,但不能贊美損人利己。你可以描寫競爭,但不能兜售叢林法則。我們認為網絡文學應當有起碼的社會責任和基本的法理和道德體系。
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主席廖紅球表示,廣東正日益發展成為中國網絡文學重鎮,網絡文學為廣東文學原地催生了新的繁榮景象,增添了蓬勃的生機和活力。本次研討會集中推薦了林俊敏(阿菩)、賈志剛、楊林清(無意歸)、邊曉琳(亂異)、丘曉玲和艾靜一(猗蘭霓裳)六位作家,他們都是新世紀廣東網絡作家的優秀代表。
廖紅球說,這六位作家也許還不夠成熟,但代表著成長的希望,他們也許還不夠完美,卻擁有前進的動力。在某種程度上,六位作家作品稱得上是廣東網絡文學的精彩縮影,反映了廣東網絡文學作品創作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他們都是以平民化書寫方式在網絡創作中與讀者之間的認識交流、情感交流、生活方式、語言方式以及人生經驗交流,并在文學傳播中實現了文學價值的最大化,作品除了見諸于書籍之外,還延伸到了電視、電影、游戲、動漫等多種領域,可以借用三個關鍵詞來解讀。
第一個關鍵詞是大眾。六位作者的一系列作品都是以充沛的理想激情講述動人故事,倡導民族的傳統美德,把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傳遞給大眾,這些創作做到了堅持以人為本,把服務大眾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善于從民生冷暖、萬家優樂中挖掘題材主題,表現內容,尊重群眾審美需求。
第二個關鍵詞是精品。第九屆魯迅文學藝術獎文學獎最近揭曉,阿菩摘取了桂冠,消息一經公布,在廣東省內文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阿菩的成功、閱歷告訴我們,優秀的網絡創作同樣來源于學習、積累、嘗試突破,網絡作家同樣要擴大知識儲備,開拓創作視野,同樣要精益求精的精神,用情、用功、用心去打磨精品力作。
第三個關鍵詞是創新。在堅持中創新、在堅持中發展,六位作家基本上都能很好的把握了繼承與創新的平衡點,從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都是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對待外來文化,他們樹立原創思維,充分運用新的創作手法、新的語言風格、新的敘事手段、人物塑造和表達方式,不斷提升藝術的表現力與感染力,積極搭建文學、傳媒、影視等等的互動平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白燁、歐陽友權、王祥、馬季、陳定家、楊早、岳雯、于愛成、莊庸、吳長青、桫欏和劉英十二位評論家先后發言,對網絡文學作品進行了深入研討,并與網絡作家現場對話交流。
參加此次研討活動的六位網絡作家分別來自廣東省五個地區,其中四位作者是“80后”作家。作品涵蓋歷史、玄幻、仙俠、架空、魔幻、穿越、言情、女性、都市、懸疑、推理等當今網絡文學主流類型,代表了廣東網絡文學的創作水準。
無意歸認為,網絡文學和嚴肅文學之間有較大的差異。傳統文學更講究對現實的描寫,更能體現社會責任感;而網絡文學可能更追求故事性。他們更看重的是跟讀者的相互密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