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作品 >> 藝苑 >> 正文
長松高嶺,溪邊草亭,閑來垂釣,一派怡然,乃元王蒙《雙松漁隱圖軸》;桐陰亭下,文人品古唱和,仕女琴樂輕歌,淋漓盡致,為明仇英《桐陰品古圖軸》;明文征明《溪山亭臺圖》溪亭山色、層巒疊嶂;清朱耷《荷塘鳧圖軸》著墨簡淡,布局疏朗,點染數筆,荷塘汀鳧盡顯……在深圳至正藝術博物館,品古賞畫,乃一快事。
館藏珍品詮釋“至正”
早在2009年,館長吳福慶就在福建泉州開設了至正藝術博物館。2011年和2012年,至正藝術博物館又相繼在深圳南山區、福田區開館。8月28日,位于深圳新地標京基100的至正藝術博物館又即將揭開面紗,并將舉行古書畫鑒定學術研討會。
在至正藝術博物館,既有出自宋元明清大家的古書畫,如“元四家”“明四家”“金陵八大家”“揚州八怪”等,也有近現代書畫名家的作品,還有不少珍貴的瓷器、翡翠、犀牛角等。吳福慶告訴記者,“至正”是元代的一個年號。之所以用“至正”命名博物館,是因為在吳福慶的收藏中,元代的收藏品至為珍稀,并寓意藏品精、正。
在收藏名家名作時,吳福慶特別留意收藏印章。館藏品王蒙的《雙松漁隱圖軸》作于1362年,以小披麻皴和解索皴寫山,施以濃密的苔點;以工勁用筆寫松針,繁茂細密,整體畫面厚重而富于層次,用筆蒼潤,意境蕭散。這幅畫是王蒙精品,經明項元汴及清梁清標、王己千等鑒藏,流傳有序。
另一幅鎮館藏品仇英的《清明上河圖》與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同名作品,對于后人了解明代中葉蘇州的政治、經濟、風土人情、城鄉風貌、寺院建筑等,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吳福慶說,相比于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仇英這幅作品的熟知度似乎沒有那么高,但是在中國繪畫史上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歷代《清明上河圖》摹本中的精品,兩件作品皆為中國繪畫中的“國寶”。
家學淵源深厚
收藏經驗有30余年的吳福慶在收藏界有“吳半張”之稱,這因他常常在一幅畫軸剛打開一半時就能確定其真偽而得名。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收藏愛好者的人數已經達到1億,然而他們手中珍藏著的卻有為數不少的贗品。吳福慶說,辨別字畫真偽有六要點。其一,看材質。中國書畫作品主要的材質是紙、絹、綾,并且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可以根據材質來分辨創作時期。其二,看原料。古代書畫主要的原料為墨和礦物質原料,高檔的墨中摻有十幾種貴重的藥材,包括珍珠、麝香、冰片等,在我國古代醫學中,上等的徽墨還有一定的醫藥功能。這與現代的墨原料不同。其三,看畫風。主要體現在作畫者提筆落筆的筆觸風格。其四,看落款和題跋。不同作者題跋有不同的風格。其五,看印章和印油。古字畫的印章都是手工刻印的,而近現代的偽字畫的印章主要是機器刻印甚至是電腦印章。其六,看滄桑和年輪以及一些相關的輔助依據。古字畫的畫面會有點滄桑感,隨著時間的流逝,會出現磨損甚至是破損。因為滄桑年輪,所以每破一次就裱一次。
吳福慶深厚的鑒定知識源于深厚的家學。吳福慶說,外祖父留給他一大厚本自制的收集有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絹紙綾的畫材標本,這對于鑒定古書畫材質尤為重要。吳福慶生長在安徽屯溪,外祖父余榮發是地地道道的徽商,民國時期在上海、無錫、揚州、蘇州等地開了7家典當行。“開典當行最重要的是必須具備慧眼”,吳福慶說,外祖父對古書畫研究很有造詣,眼力一流,與黃賓虹、張善孖、吳昌碩等大畫家是莫逆之交。外祖父為家族積攢了大量藝術品,然而其中80%都在“文革”期間毀了,如今只留下百余件。從小耳濡目染,吳福慶對藝術品收藏鐘愛有加,除了在國內尋找藏品外,他還經常去英國、美國、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尋寶。
在深圳南山、福田、羅湖的中心區開設三家博物館,且是珍品書畫,如此高規格的民辦博物館離不開吳福慶經營企業的支持。“以企業助力文化,以文化帶動企業發展。”吳福慶說,他在深圳投身高科技、生物領域多年,并用企業70%的資金來收藏藝術品。
古代書畫價值巨大
據了解,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來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品種比較齊全。北京藝術品拍賣數量中,中國書畫拍賣品占比達60%以上。而在二、三線城市中,文物藝術品拍賣的品種則主要集中在中國書畫上,其數量和成交額的比例高達80%以上,這當中主要是指現當代中國書畫。
2012年,吳福慶還曾作為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的主講嘉賓,為市民講述鑒定和收藏。吳福慶認為,當今藝術品拍賣市場和交易市場可謂讓人眼花繚亂,特別是近幾年來,近現代作品和當代書畫作品的價格直線上升。目前我國收藏市場雖然很紅火,但這還是一個初級階段,收藏只是根據現在市場上的拍賣記錄來衡量藝術品的價值。吳福慶表示,當代書畫作品遠遠超過了古代書畫的價值,并不是一種正常現象,其中不乏相互追捧和炒作的因素。雖然各種藝術品門類都有它的價值,但最能反映中國歷史文化的還是中國古代繪畫。中國書畫講究繼承和發展。近現代、當代書畫都是在古代書畫基礎上發展而成的。追根溯源,古代書畫承載著中國的歷史和文明,反映出中國古代的社會變遷、社會文化和社會經濟,表現出不同流派的技巧和特色,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我國傳統文化精華所在。因此,他斷言,由于古代書畫遠遠沒有體現出它的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未來投資潛力巨大。
保真拍賣助力藝術品交易產業
據了解,北京是文物藝術品拍賣的重鎮,一共有百余家可以拍賣文物的拍賣企業,其中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具備一類文物資質的拍賣企業有40余家;國內第二大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城市是上海;排名第三到第七的文物拍賣省份為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陜西省和河南省。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相對良好的地方具備兩個特點:首先是文物資源豐富,其次是經濟發達。吳福慶說:“廣東經濟實力具備,但收藏文化根基相對較淺,因此,廣東省的藝術品交易平臺不夠發達,這主要因為專家隊伍不夠完善,以及拍賣藏品得不到保障。”
為解決這些問題,至正藝術博物館正計劃與深圳文博會公司創辦中國首家國際保真藝術品拍賣公司。吳福慶說:“到目前為止,所有的拍賣公司對古董藝術品都沒有保真措施。而成立國際保真藝術品拍賣公司之后,一件作品在拍賣之前,需要經過7位國內外最有權威的頂級專家認可。這些專家不僅要具備很高的學術知識、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豐富的實踐知識,要上手過幾十萬件作品。同時,我們還與銀行合作,經過國際保真的藝術品,銀行可以直接作為抵押貸款。這種新型拍賣模式的出現,將會大大推動廣東省、深圳市藝術品交易平臺健康、穩定、正能量地發展,而且為收藏交易者提供最好的平臺,收藏家不會為真假犯愁。”
鏈接
至正藝術博物館福田館展廳面積2800多平方米,主要分近現代和當代書畫展區、古代書畫展區和瓷器、青銅、佛像犀角等雜項展區。
近現代和當代書畫展區展示的是近現代大家作品。其中包括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黃賓虹、潘天壽等巨匠名家,也包括近年來作品同樣活躍于藝術品市場的常玉、潘玉良、關良、靳尚誼等大家。
古代書畫展區展示了上至宋元、下至明清的作品近百張(卷)。館藏古書畫包括歷代的典型代表書畫家作品。其中有:元初之大家錢選,“元四家”之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其他元代名家曹知白、盛懋和陸廣;明代中期“吳門四家”之沈周、文征明、唐寅(伯虎)、仇英;寫意花卉大家徐渭(青藤)、陳淳(白陽);晚明書畫大家董其昌;人物大家丁云鵬、陳洪綬;清代初期傳統山水和花鳥代表畫家、“清初六家”之王鑒、王翚、吳歷、惲壽平;極具創意的“四僧”之八大山人、石濤、髡殘、弘仁;“金陵八家”之龔賢;清中期“揚州八怪”之鄭板橋、金農、羅聘、黃慎;同期花鳥、人物、山水皆精、技法全面的華巖;晚清人物大家改琦;海派名家趙之謙、虛谷、任頤、任熊等。這些藏品,涵蓋了元以來歷朝歷代大家之精品,使我們得見數百年來中國畫畫風、技巧乃至氣息之漸變。殊為珍貴。
瓷器、青銅、佛像犀角等雜項展區則展示了館藏各時期的典型器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
至正藝術博物館還聘請了一批國內外頂級專家,如原故宮博物院宮廷部主任、故宮研究員單國強,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上博研究員單國霖,故宮陶瓷專家、故宮研究員葉佩蘭,中國青銅研究會專家會長賈文忠,瓷器專家丘小君,玉器及雜件專家楊寶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