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作品 >> 藝苑 >> 正文
金鴻鈞科班出身,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畢業后又進美院國畫系深造,曾得到葉淺予、蔣兆和、李可染、田世光、俞致貞、郭味蕖等名師的教誨,是美院第一批花鳥畫專業畢業生,并留校任教。他傳統功底深厚,兼具西畫素描色彩的素養,在工筆畫界是名副其實的實力派畫家之一。金鴻鈞得益于功力,但他并沒有把功力當靠山,而是以功力為進取、攀登的利器。他非常注重寫生,可以說他的成功之作,他的藝術創造,無不受惠于寫生。金鴻鈞的重寫生,重融身于大自然,其根本旨意不是去照抄自然,而是去親近、擁抱、神會自然,從而激發起創造主體的審美感興,尋覓詩意創造的靈感之源。
熱帶雨林是最難表現的題材,也是金鴻鈞最愛畫的題材。他多次到西雙版納,深入雨林觀察、思考、寫生,無前人可資借鑒,他就師法造化;沒有現成的技法,他就“因(題)材施藝”創造新技法,正所謂無法而法。他在構圖上有一系列突破性的新創造:原始雨林,巨木直逼霄漢,唯仰視而脫冠,才能瞥見樹冠,真是很難構圖。他化用古人“折枝法”之精神,而創“截干法”。“折枝法”是從萬花叢中“折取”最美的一枝,以少勝多,從局部見出大千世界。金鴻鈞的“截干法”是“截取”巨樹最有生命力的一段,以其巨干為主體組織構圖,構成雨林特有的境界。
金鴻鈞創造的雨林藝術意象,讓人感到無限神奇、驚心動魄,大自然蘊蓄著巨大的能量、無窮的創造力。畫家把原始雨林的深邃奧秘,把現代人對原生自然的驚愕并從而引發的崇拜情感,含蘊于“截干法”的繁復圖式之中。花鳥畫給人的傳統印象是優美的、婉約的、清雅的,金鴻鈞的藝術創造,來自他的切身體驗,生發于他與遠古雨林的神交,特殊的審美感受,使他不能不突破傳統的審美藩籬。
當今的工筆畫壇,花鳥畫作數量不可謂少,但也不可諱言,有些花鳥畫作盡管技法精工,但味道寡淡,畫意索然,缺少生命的意蘊,從中品不出詩意,更遑論境界了。可見,工筆花鳥畫一味靠功夫也還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工筆花鳥畫需要靈性,需要人文內涵,需要工中有“寫”,“意”才是靈魂。金鴻鈞愛畫紫藤,他筆下的《古藤繁華》構圖新穎、別致,意象明麗、豐盈,不落俗套,古藤畫得蒼老虬曲、內涵生機,其勢似龍蛇飛動,內涵升騰氣象,怒放的藤花團團簇簇,若天邊紫霞,又似花瀑流瀉景象。
“意”是靈魂,“境界”乃格調,“有境界自成高格”(王國維語)。詩畫相通,詩心、畫意相映發,揭示了詩畫創作的內在奧秘。金鴻鈞的這幅古藤畫法本有些板實,但因其意蘊豐厚而耐人尋味起來。那漫步于花明雪香春意鬧畫意境中的幾只白鴿,閑適的神情態度中,寄寓著畫家的感懷:愜意、典麗、祥和。感恩大自然的縹緲詩意吧!石濤有言:“凡寫四時之景,風味不同,陰晴各異,審時度候為之。”“審時度候”,是要求把握大自然的時序運轉與物候特征。這不僅對山水畫創作重要,而且對花鳥畫創作同樣不可忽視。這就要求畫家不是孤立的、局部的,而是立體的、全方位的感知、沉潛、融身于自然,你才能畫出“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的宇宙深境,表達出“天人合一”的情懷。作品才可能具有審美的深度和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