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正文

    掛牌子就能轉作風?

    --部分地區以“馬上辦”整治庸懶散透視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8月20日11:04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8月19日電(“新華視點”記者)群眾的事辦得快不快、好不好,是檢驗服務型政府的重要指標。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近期在山東、湖北等地采訪發現,一些地區通過職能整合、機制創新與系統內部調節,在不增人員、編制和經費的情況下,設立“馬上就辦辦公室”。本應擔負“馬上就辦、辦就辦好”職責的相關部門,掛個牌子是多此一舉還是名正言順?“馬上辦”能否改變工作作風?如何使“馬上辦”成為習慣工作?

      掛個牌子到底有多大用處

      當高空作業車開到家門口準備維修路燈時,山東曲阜市民李緒付還不太相信這是自己撥打了“馬上辦”熱線報修的結果。他說:“這也太快了,打電話報修后幾個小時就過來了,周末還以為人家不理會呢!”

      李緒付的經歷是“馬上辦”工作的縮影。2011年,山東曲阜市從各單位抽調精兵強將集中辦公,掛牌設立了101個“馬上辦”。同時,該市還出臺了“馬上辦”管理辦法,設立了“馬上辦一線通”服務熱線等配套機制,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規定。

      無獨有偶。2011年,湖北襄陽市樊城區整合糾風、優化和督辦等6部門力量,成立“馬上辦”,組建工作專班,既要求專職專崗、分工明確,也要求機動使用、隨時調配。

      在曲阜市,各部門“馬上辦”一年多來受理、辦結典型事例1.4萬余件,群眾滿意率超96%。湖北樊城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涉及1.7萬多戶居民搬遷,該工程有望在3年內實現。樊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厚文說,如果沒有“馬上辦”的理念和大督查的保障,這樣的高效率是不可想象的。

      南開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徐行等認為,在一些經濟發展平平,行政效率低,群眾意見大的地區,“馬上辦”的出現,對于轉變干部作風、扭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政機關“踢皮球”現象、反對官僚主義確有較明顯效果。

      一些基層干部和專家表示,部分地區設立“馬上辦”具有臨時性,是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時期的過渡性安排,在短期內確實能促進干部作風發生變化,但時間一長,會不會流于形式仍不好說。

      也有不少群眾質疑:“馬上辦”本是理所當然的事,為何還要專門掛個牌子,這真讓人想不通。“難道不掛牌子,群眾的事就不‘馬上辦’了?”

      “馬上就辦”豈能只靠“馬上辦”

      盡管“馬上辦”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行政效率的牛鼻子,成為干部庸懶散神經的緊箍咒,但從“馬上辦”的工作體系來看,目前仍不足以從根本上改變現行政府職能部門的傳統工作規制和流程。

      “我們應辯證地看待‘馬上辦’,從過渡時期來看,不失為地方政府提升效能的有力之舉。”安徽省社科聯研究員程必定認為,這也折射出一種不良作風:之所以成立這樣一個機構,恰恰是其他一些部門不能或不愿意“馬上辦”,僅憑一個“馬上辦”,轉變工作作風是難以實現的。

      記者在山東曲阜“馬上辦一線通”熱線采訪時看到,負責全市市民電話咨詢、投訴和對101個“馬上辦”協調工作的熱線,只有8名工作人員。熱線的工作人員仍采用手寫方式將電話咨詢事項進行備案,在規范性方面存在漏洞和缺陷。

      山東曲阜市委書記李長勝認為,“馬上辦”機構的出現,僅僅是有限的“量變”,“馬上辦”成為習慣作風才是“質變”。

      事實上,在一些地方,遇事不能“馬上辦”的情況時有發生。今年7月,陜西西安市300余名環衛工遭欠薪4個月被報道后,經相關領導過問,拖了幾個月的問題才解決。

      更有甚者,有的干部還“刁難”群眾。近日,安徽潁上縣發生一起“國土局干部酒后意外身亡”事件。經調查,這是一起國土局干部要求辦事群眾“請客求人”引發的事故。為辦理土地證,這位請客的群眾近幾個月幾乎天天去國土局“求人”,但證一直沒辦下來。

      專家表示,當前,一些群眾“難辦”的事,經領導過問才解決、遭黨政機關“踢皮球”等現象的確存在。這暴露出一些部門和干部的庸懶散思想,漠視群眾利益和合理訴求。若不從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上徹底改變,此類作風頑疾將難以從根本上革除。

      “馬上就辦”何時能變成慣性作風?

      記者采訪了解到,一些地方推行“馬上辦”成效明顯,離不開嚴格的問責機制。在山東曲阜,“馬上辦”的舉報和回復情況,是政府部門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低效的將被評定為不合格。襄陽市樊城區推行“馬上辦”以來,61名黨員干部被問責。

      作為群眾對黨政機關的基本要求,“馬上辦”要當好效能建設的“試驗田”,是對其他地方的一種鞭策。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高小平說,“馬上辦”不僅要當好政府工作的督查室和調度室,還應該承擔行政效能實踐調研、理論建設和經驗推廣的責任。

      專家認為,不管是“作風辦”、“治庸辦”,還是“馬上辦”,其實都只是外在形式。面對當前部分部門行政效能低下現象,唯有將“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思想入心入腦,并落實在實際行動中,才能真正轉變工作作風、解決群眾“辦事難”的問題。

      “行政效能問題存在著反復性、頑固性和復雜性。”高小平等表示,只有“馬上辦”單兵突進,沒有整體推進,并不符合轉變作風的要求。各地除沖破思想藩籬外,還要探索機制創新,確保每個政府部門都成為“馬上辦”,讓其成為一種工作常態。

      用制度壓力促使政府部門提高行政效率,對不為群眾馬上辦事的公職人員依法問責,效果才會更明顯。東北財經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劉麗霞表示,依法行政才是最好的“馬上辦”,如果沒有法治的內在壓力、輿論監督的外在壓力,轉變行政效能的實踐是不能持久的。

      專家還建議,要改革黨政機關現行的自己人考核自己人的做法,將評判機關作風的話語權交給群眾,開辟渠道讓群眾和媒體參與對政府部門履職的評價。(記者任鵬飛、趙穎全、程子龍、姜剛、劉寶森、何偉、葉超、禹志明)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