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正文

    建設服務型政府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8月14日15:28 來源:黑龍江日報 梁亮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边@是黨的十八大修改后的黨章對群眾路線所作的科學表述。群眾路線既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要求。服務型政府與群眾路線具有本質上的一致性,堅持群眾路線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有力保證,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堅持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因此,建設服務型政府必須堅持群眾路線。

      一、服務型政府與群眾路線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

      毛澤東曾經用“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來概括“一切為了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是黨的根本宗旨,也是黨的先進性之所在。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目的歸根到底就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可見,中國共產黨除了忠實地代表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這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其他階級政黨的重要標志。歷史證明,正是由于我們黨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制定并執行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所以才能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不斷勝利。

      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政府是由黨領導的人民政府。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須也只能是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服務。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努力為人民服務”。服務型政府基本的內涵就是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務,以滿足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訴求。建設服務型政府,最根本的就是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以人民群眾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為指引,轉變服務方式,充實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能力。可見,建設服務型政府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運用、發揮和強化,二者具有本質上的一致性。

      二、堅持群眾路線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有力保證

      “一切依靠群眾”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根本手段和力量源泉,也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具體體現。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向我們揭示了,任何推動歷史前進的事業都是人民的事業,任何創造歷史的過程都必須有人民的參加。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創建新中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大規模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那樣,“共產黨最基本的一條經驗是一刻也不能脫離人民群眾”,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

      服務型政府建設肇始于對廣大人民群眾愿望要求的回應,是對傳統官僚行政和集權行政的否定和超越,官僚行政的要害就在于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建設服務型政府最根本的是要變“官本位”為“民本位”,變“權力本位”為“權利本位”,實現政府從管制到服務的現代轉型。這就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拜人民群眾為師,向人民群眾學習。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從人民群眾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建設服務型政府是堅持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

      首先,服務型政府必須服務人民和依靠人民。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是服務型政府的核心職能和主要特征。政府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怎樣提供服務以及什么時候提供服務都應該由人民來決定。政府在謀劃發展、制定規劃、出臺政策的時候,都要尊重人民群眾的意愿,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

      其次,服務型政府必須公開和透明。這是服務型政府與專制政府的一個重大區別。政府信息公開性強,透明度高,才能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表達權。人民群眾才能夠觀察政府官員是否懶散懈怠,了解政府是否在為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努力,從而增強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實現政府與民心、民意、民情的聯動。

      再次,服務型政府必須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和問責。只有政府的職責權限、辦事程序、辦事結果受到人民的監督,才能保證政府依照法律權限和程序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避免濫用權力,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當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因不作為、亂作為或不當作為造成不良后果時,必須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給人民一個“說法”。

      最后,服務型政府必須以人民群眾作為評價政府的主體,以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評價政府第一標準。要把人民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作為衡量服務型政府一切工作的尺度。

      四、以制度保障服務型政府建設中堅持和貫徹群眾路線

      古人云“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敝贫冉ㄔO具有根本性、長期性和戰略性。在服務型政府建設中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同樣需要通過制度建設來加以保障。

      1.建立以堅持群眾路線為標準的黨員干部考核機制。建設服務型政府必須打造一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員干部隊伍。首先,要以是否踐行群眾路線、踐行群眾路線的程度、是否具有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效果作為考核黨員干部的重要標準,并將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干部任免、獎懲的依據。引導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利益觀, 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真誠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想;真情關心群眾疾苦,把握群眾所盼所憂;真實反映群眾愿望,解決群眾所需所急。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其次,加大群眾評價在黨員干部考核中的權重,使堅持群眾路線成為黨員干部的一種剛性需求。再次,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把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的黨員干部選拔到重要領導崗位上來。

      2.建立和完善保障公眾參與的公共決策機制。傳統型政府是管制型政府或稱統治型政府,政府執掌甚至壟斷著社會的公共權力,人民群眾是被管制、被統治的對象,在公共決策制定過程中只有被動服從的義務而無主動參與的權利。“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闭伴]門造車”、“一言堂”,難以作出符合人民群眾利益、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科學決策,這樣的決策也難以在群眾中得到落實。凡是正確的決策必然是將群眾的意見集中起來,化為系統的意見,再回到群眾中去,使之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即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人民群眾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力量。因此,必須以制度建設來保障人民群眾能夠積極參政議政,充分表達民意。所有公共決策,必須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對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重大事項實行聽證制度,防止不當決策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

      3.建立以群眾為重點的公共權力監督機制。群眾路線凸顯了權力運行的服務邏輯,以及人民主體地位的價值預設。政府的權力來自于人民,政府及其官員行使人民委托之權力,并以保障人民之權利為其行使權力之終極目標。為減少權力運作的隨意性,必須使政府的行政活動過程和行政權力的運用公開化、透明化,從機制上形成人民群眾對公共權力合理而有效的監督。只有建立人民群眾監督政府的機制,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對權力運行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有效監督,政府才不敢松懈,才能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為此,首先要培養人民群眾主動監督政府的意識,使監督政府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以確保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其次,要暢通人民群眾監督政府的渠道,為人民群眾監督政府提供便利條件。再次,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監督政府的能力,使政府的權力運行符合黨的宗旨和人民的期待。

      4.建立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的政府績效考評機制。在傳統行政模式中,由于政府權威與責任分離,因此,難以對政府績效作出準確的評估。建設服務型政府既是政府本身的自我革命,又離不開公眾積極參與和認同。首先,要不斷提供和拓寬人民群眾參與政府績效考評的途徑和渠道,為人民群眾評價政府績效創造便利條件,減少參與成本,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評價政府績效的積極性。其次,科學設計政府績效考評的指標體系。要把政府對人民群眾呼聲的回應速度和對人民群眾訴求的滿足程度作為重要指標。再次,要將政府績效考評結果向人民群眾公開,并以此作為問責的依據,讓人民群眾滿意。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