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文學機構訪談 >> 正文

    黃永玉的荷花并不“艷俗”——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專訪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8月12日10:22 來源:羊城晚報 何晶
    荷 黃永玉荷 黃永玉

      90歲老人

      還能趴在矮桌上畫白描

      羊城晚報:黃永玉的藝術創作可分成哪幾個階段?

      陳履生:黃永玉年輕時在上海跟隨一群老版畫家和漫畫家為書籍、報紙做插圖。那時,受魯迅影響下的新興版畫運動中成長起來一批年輕版畫家,黃永玉也在其中,他們之間互相影響。這個創作群體是基于當時創作的特殊社會環境形成的。這個時期,黃永玉的創作以1949年《勞軍圖》這類版畫為代表。他的早期作品現在見得不多,只能通過一些出版物了解到。

      進入新中國后,沒受過正規教育的黃永玉從香港到中央美術學院做老師。第二階段的代表作以《阿詩瑪》最為著名,1959年他完成了為革命博物院大廳創作的《各族人民大團結》壁畫,這可以視為新中國美術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當然,作為版畫家的黃永玉,他在新中國的繪畫發展也伴隨著革命時期的版畫在新中國的轉型。過去的版畫是為了反映當時社會的腐敗墮落,等等,是戰斗武器,隨后這個武器從批判性轉向對新中國的歌頌,一批版畫家都面臨這個轉型。黃永玉也畫過反映現實生活的版畫,以《阿詩瑪》最為著名,在第二階段,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線條的處理,《阿詩瑪》像白描一樣,有流暢的線條,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第三個時期是從“文革”后期到上個世紀80年代,往水墨畫方向發展,他的水墨畫創作不同于其他傳統國畫的人物畫家或山水畫家,他不局限于某個品類或題材,他全面發展。這個時期也看到他結合漫畫方式畫的一系列人物畫、風景畫、山水畫。同時也該看到,毛主席紀念堂山水畫、第一輪的生肖猴票,都為他累積了第三階段的盛名。

      另外,他在意大利從翡冷翠到塞納河的旅行寫生繪畫,他在用中國筆墨表現西方的風景上做了很重要的探索。

      第四階段是從1989年移居香港后直到2004年。到他回到北京建造萬荷堂,創作進入另一個重要時期,大幅面的創作越來越多,這些大幅面的創作讓他更能表達自己的個性,荷花創作開始異軍突起,進入荷花創作的高峰期。他的繪畫漸入老境,筆墨也越來越成熟,同時也面臨著三年變法。這個時期,作品數量增多,尺寸加大,同時在雕塑中融入了繪畫的專長。

      第五個階段是80歲以后的作品,他不像一般的中國畫家進入老年后創作欲望消減,他不僅沒消減,反而更加肆意揮灑,繪畫和之前也更加不同,書法上也讓人耳目一新。

      一個月前,他又畫了一張一丈二尺的白描荷花,老人家的手不抖,而且造型畫面的處理到了非常成熟的階段,可以說,他的藝術生命比一般畫家往后順延了很長時間,到了90歲還能畫一丈二尺的白描,而且是趴在很矮的桌上,畫了四天,一氣呵成,這是非常難得的。我曾經跟他開玩笑,這張白描是一份獨特的體檢表,說明他的身體非常健康。

      他有意把字寫得很怪誕

      羊城晚報:有人對黃永玉的書法有不同意見,認為他的書法是胡寫,按照他的性子亂來。

      陳履生:他80歲以后的書法確實和之前有很大的變化,一般人不了解他的書寫方式,因為很少人能見到。我見過他怎么寫字,他寫字的方式不一樣,他有意把字寫得很怪誕,一般人誤解是他在胡寫,因為他不是按照正常的書寫方式。他是畫家,畫家的書法往往不同于書法家的書法,畫家追求不同于平常人的書寫方式,這有可能成就他獨特的書寫風格。對于個體書法風格的追求,這是他書法的一個重要特點。

      羊城晚報:也有人批評他現在畫荷花太艷俗了,您如何看這種批評?

      陳履生:荷花的濃墨重彩,有人稱之為艷俗,這是個人對繪畫感覺的評判。當然,自古以來,文人筆下的荷花都在表達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這種品格往往以淡墨揮灑來表達意境和情境。應該說,現在黃永玉對荷花運用色彩的表達方式更接近當代人的審美時尚,當代人并不能完全理解水墨的清淡、雅逸的美學風格。20世紀中后期的美學風格發展是趨向寫實的,而他結合傳統水墨和西方色彩表達所形成的新的荷花風格和樣式,正吻合了這種寫實性。在20世紀的美術發展中,包括人們對張大千荷花的評價,也有說他有艷俗的成分。在荷花的審美中,人們一般會拒絕浮華而崇尚水墨,這是傳統審美習慣的影響。

      羊城晚報:現在也有人說黃永玉的作品在市場上標價過高,當然這包括藝術市場本身的問題,您是怎么看的?

      陳履生:有人說黃永玉的畫很貴,也有人說他的畫不貴,各有道理。我個人認為他作為當代在世的90歲高齡的畫家,賣到現在這個價錢是應該的。現在好些五六十歲的畫家的作品都賣得很貴,黃先生五六十歲的時候還賣不到這個價格呢。

      文選

      余年過七十,稱雄板犟,撒惡霸腰,雙眼茫茫,早就歇手;喊號吹哨,頂書過河,氣力既衰,自覺下臺。

      殘年已到,板煙釅茶不斷,不咳嗽,不失眠數十年。嗜啖多加蒜辣之豬大腸,豬腳,及帶板筋之牛肉,洋藿、苦瓜、蕨菜、瀏陽豆豉加豬油渣炒青辣子,豆腐干、霉豆豉、水豆豉無一不愛。

      愛喝酒朋友,愛擺龍門陣,愛本地戲,愛好音樂,好書。

      討厭失禮放肆老少,尤其討厭涎皮賴臉登門求畫者,逢此輩必帶其到險峻亂木山上亂爬,使其累成孫子,口吐白沫說不成話,直至狼狽逃竄,不見蹤影。

      不喝酒,不聽卡拉OK,不打麻將及各類紙牌。不喜歡向屋內及窗外扔垃圾吐痰。此屋亦不讓人拍電影及旅游參觀。

      ——《黃永玉自述》

      “四人幫”橫行的時候,忽然大發慈悲通知學部要錢(鍾書)先生去參加國宴。辦公室派人去通知錢先生。錢先生說:“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這是江青同志點名要你去的!”

      “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哈!”

      “那么,我可不可以說你身體不好,起不來?”

      “不!不!不!我身體很好,你看,身體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錢先生沒有出門。

      ——《北向之痛——悼念錢鐘書先生》

      樂平兄膽子特別、特別、特別之小,小到難以形容。雛音嫂覺得好笑,見多不怪,任其為之。

      飛機警報響了,我和陳庭詩兄恰好在樂平兄家里聊夜天,九點多十點鐘,他帶著我和庭詩兄拔腿就跑。他的逃警報風采是早已聞名的,難得有機會奉陪一趟。他帶路下坡,過章江浮橋,上坡,下坡;再過貢江浮橋,上坡,上坡,上坡,穿過漫長的密林來到一片荒冢之中,頭也不回地鉆進一個沒有棺材的墳洞里去。自我安頓之后,急忙從墳洞里伸出手來輕聲招呼我和陳庭詩兄進去,原來是口廣穴,大有回旋余地,我聽聽不見動靜,剛邁出洞口透透氣,他蹩腔罵我:

      “儂阿是想死?儂想死儂自家事,儂連累我格浪講?快點進來!”

      我想,日本鬼子若真照張樂平這樣戰略思路,早就提前投降好幾年了。漠漠大地,月光如水,人影如芥,日本鬼子怎么瞄得準你張樂平?他專炸你張樂平欲求何為?

      后來才聽說他膽小得有道理。在桂林,他跟音樂家張曙、畫家周令釗和家人在屋里吃晚飯,眼看炸死了身邊的張曙,怎么不怕?

      雛音嫂帶著孩子在家里,穩若泰山,好不令人感動。

      ——黃永玉《樂平兄膽子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