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美術 >> 藝苑 >> 正文
花鳥畫是人性化自然的表現,而非自然的摹寫,這是對花鳥畫的最高要求。觀姚大伍的工筆花鳥作品,在一片看似寧靜的場景中,蘊含著勃勃生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可謂枝枝有風貌,葉葉有變化。反復揣摩,不禁被其作品所蘊含的傳統花鳥畫精髓及深深的人文氣息所感染。
姚大伍的工筆花鳥,發展了中國花鳥畫自宋代以來崇尚自然、注重寫生的風格,從古人作品中汲取營養。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中國傳統藝術的風韻,同時他又在吸收各家之長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風格面貌。學古而不泥古,尚古而不摹古,作品極富新時代的氣息。其巨幅作品《早春三月》作為其近期的代表作,體現了這種“入古出新”的精神風貌。
《早春三月》是姚大伍于壬辰年(2012)元月著手創作的,此作縱355厘米,橫94厘米,這件作品由藝術家耗時4個多月才得以完成。畫面描繪了江南早春的美景,有機地將喜鵲、叢竹、鴛鴦、太湖石繪制其中,內容豐富充實,構圖疏密有致,極富層次感。畫中叢竹茂密繁盛,梅花俏立枝頭,或含苞初展,或盛開怒放;喜鵲棲于梅梢,三兩成群,生機盎然;一對鴛鴦,一靜立蹲踞,一蜷首歇息,活靈活現。鴛鴦的靜,喜鵲的動,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更顯示出江南早春寓動于靜、自然閑適的意境。畫家對生活觀察細致,藝術概括精煉,構圖設計別具匠心,達到了“花能解語鳥能言”的境界。
在創作這件作品時,姚大伍曾5次赴江南對景寫生、體驗在江南情境下的人文精神,并將它們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崇尚自然、注重寫生,注重作品人文氣息和精神風貌的表達,這是宋人花鳥畫的精髓所在。而姚大伍的所作、所繪充分體現出其對傳統精髓的繼承,這從其作品《江南三月》中對引首回望、振翅欲飛狀的單只喜鵲的描繪可見一斑。
姚大伍在畫面色調處理上不同于傳統花鳥畫家。他不采用鮮艷明快、富麗堂皇的暖色調,而是以冷色調為主,營造出一種靜謐、恬淡的意境。同樣是描摹自然,姚大伍筆下的花鳥樹木叢竹和巖石,更貼近于真正的自然,而非園林布景的感覺,給人一種自由、本真的體驗。在他筆下的花鳥樹木和巖石,皆有生氣,其自然之美溢于畫面。這種美則是源于藝術家對自然的反復摹寫和細心觀察體驗,通過體驗當地的生活,得出與自然環境相契合的畫面構成。他對自然的摹寫,不僅僅限于追求“形似”,更是追求形與精神內核的契合和統一。
作為新時代的花鳥畫家,姚大伍在繼承了古人花鳥畫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自己的創新,發展出自己的風格與特色,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達到與古為新的效果。他努力追求的藝術創作方向,在傳承傳統精髓的同時,也為中國花鳥畫的創作注入了新鮮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