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正文
堅決剎住樓堂館所濫建歪風--部分地區“問題”樓堂館所回訪記
新華網北京8月8日電 國務院8日公布各地落實“約法三章”情況。針對其中“政府性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的嚴格要求,新華社記者近日回訪了一些被輿論曝光的“問題”樓堂館所,發現有的已經緊急作出處置,有的仍然置若罔聞、繼續建設。有關專家表示,下大力氣遏制樓堂館所濫建風,體現了新一屆中央政府“讓人民過好日子,政府過緊日子”的決心,必須以嚴厲的監督問責機制加以保障。
嚴格落實中央政策主動處置“問題”樓堂館所
記者采訪發現,新一屆中央政府提出“約法三章”之后,很多地方政府進行了對照檢查,一些原本準備新建樓堂館所的地方立即予以停止,一些地方還對輿論曝光的“問題”樓堂館所迅速進行了處置。
今年6月,有網民通過網絡舉報中部某地級市職能部門擁有“超豪華辦公大樓和高檔酒店”。記者實地采訪發現,這棟“超豪華辦公大樓”共19層,外墻使用石材、金屬扣板和玻璃幕墻裝飾,很有氣派。走進大樓,從南側上樓可至10樓以下的辦公樓;而從東北側經過一個富麗堂皇的大廳,則直上10樓至18樓的一家酒店。政府機構及其下屬單位與酒店共享中庭花園。
記者看到,位于6樓的原局長辦公室如今已經掛上了“閱覽室”標牌。這個50多平方米的房間,有獨立衛生間、落地窗和嵌墻木質書柜。在桌椅搬走后,顯得很空蕩。在5樓,工作人員指著一間掛著“局長室”標牌的10多平方米小辦公室說:“局長辦公室已經換到了這里。”該職能部門一位擁有獨立辦公室的中層干部也告訴記者:“我這里過幾天就有3個同事要搬進來。”
據當地市委通報,針對輿論舉報,當地組織專門班子開展調查。目前查明,總建筑面積約29648平方米的辦公樓,系2006年這家機構及其下屬單位從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手中購買的寫字樓。其中,這家單位出資5286萬元購買1至9樓,主要用作“信息化建設及機關辦公樓”,126人占用辦公面積約3300平方米,其中局長辦公室面積超過50平方米;此外,大廈10至18樓被這家單位下屬3個二級單位出資7222萬元購買,出租給人辦酒店。
參與調查的工作組認為,這座大廈反映了一些共性問題:一方面,部分黨政部門對機關辦公用房建設和使用標準執行不力;另一方面,公共建筑房屋及門面租賃收益沒有嚴格納入國有資產管理,租金沒有嚴格收歸財政。
近期,這個城市黨委、政府作出決定:收繳辦公樓超標部分,由市政府統一調劑使用;調整局長辦公室,按規定重新配備;對相關下屬單位已收取的租金追繳國庫;出租房屋及門面按合同約定到期予以收回,未到期的待合同到期后收回,由市政府統一調配使用。當地黨委、政府還要求紀檢監察機構和各機關單位舉一反三,認真開展督查與自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對政策置若罔聞繼續頂風興建
記者采訪發現,面對“政府性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的嚴要求,有的地方主動落實,緊急處置,有的地方則置若罔聞,甚至繼續頂風興建。
近期中部某地級市地稅局被網民曝光“建16層豪華辦公樓、人均200平方米”。日前,記者來到該局“綜合業務大樓”建設工地,看到塔吊仍在往已經封頂的16層大樓上一趟趟運材料,一些工人則在建筑物不同部位施工。
根據項目公示信息,去年上半年開工的該市地稅局“綜合業務大樓”,總建筑面積約20000平方米,有辦公、辦稅、會議及“數據處理”等功能,造價預計超過7000萬元。當地人就此估算:這個局100多名工作人員在新樓人均辦公面積達200平方米;即使扣除辦稅大廳等公共服務區域,人均辦公使用面積也在100平方米左右,遠超2009年頒布的《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規定人均16至18平方米標準。
面對輿論非議,這個局沒有明確回應。而當地發改委一位部門負責人則對外界表示,該項目經省地稅局立項、市發改委審批,是手續齊全的“業務用房”。
以嚴厲的監督問責機制狠剎樓堂館所濫建歪風
“‘約法三章’雖然只是很簡單的三項約束內容,卻直接命中了這些年一直遭社會詬病的公共開支弊端,是針對政風中的尖銳問題的直接回應。承諾既已作出,就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學部馬慶鈺教授說。
一些專家表示,這些年,國家已出臺多個有關樓堂館所建設的相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樓堂館所濫建風,但仍有一些地方心存僥幸,頂風興建。“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要遏制政府性樓堂館所濫建歪風,將中央政策落到實處,除了配套細化的制度和機制外,更要進一步嚴明紀律,加強對基層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并對違規行為進行嚴厲問責。決不能睜只眼閉只眼,或者蜻蜓點水、做表面文章。”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長賈桂梓說。
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教授吳亦明指出,對樓堂館所建設中的新傾向、新問題也要及時拿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如,各種“業務用房”是近些年各地、各部門“包裝”樓堂館所建設的通行做法,突出反映了前期對公共基礎設施特別是辦公用房監管存在的制度漏洞,國家必須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新華社參與采寫記者:蘇曉洲、晏國政、楊守勇、凌軍輝、王圣志、李鵬翔、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