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谷川俊太郎是一個巨大的宇宙。
這個巨大宇宙里包括他出版的80余部詩集(含數冊兒童詩集和童謠)、20多部詩選集、250多首歌詞(包括大學、中高小學校歌的歌詞)、近300冊繪本、100多冊譯著、幾十冊隨筆、劇本和編著、近60冊被翻譯成數十種外國語版的詩集和詩選集、還包括2008年他與覺和歌子合作導演的《我是海鷗》這部電影、以及年輕時與寺山修司共同制作的《影像書簡》影像帶,當然也包括他文學想象中巨大而又復雜的富饒世界。
2011年底,第三屆中坤詩歌獎的授獎辭是對谷川俊太郎文學世界的最好概括:“……他的詩在中國的登陸,不僅改變了中國詩人對日本現代詩的印象,而且也給中國當代詩歌帶來了一定的啟示,并激發了一些詩人的創造活力。……谷川俊太郎也是國際詩壇為數不多的重要詩人之一。在日本現代詩壇,谷川俊太郎一直走在嘗試和探索詩歌的最前列,他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成長。世界、感動、沉默和自省始終貫穿著他的作品。多元的創作手法,多彩的作品情調,感性豐沛的詩歌文本,對宇宙和歷史獨一無二的想象,嫻熟的表現技巧和對日語的巧妙運用和發揮等,是構成他作品主要魅力的根源,也是形成他詩學精神壯闊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人生和人性、宇宙與自然、生命與生活的思考與探究是谷川俊太郎作品的重要主題。人類的悲歡離合,孤獨與生死,存在與虛無,對人性善惡的揭示與鞭撻,以及渴望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樸素愿望,被他的詩篇表現得淋漓盡致。谷川俊太郎不是什么主義的追隨者,他的整體創作無法用既定的流派、主義和思潮來界定和命名。他的詩扎根于日本本土文化的土壤,又深得西方現代主義的文化精髓。他在悖論中表達肯定,在肯定中表達質疑。他以平易的語言表達深刻,以簡潔的語言表達復雜,呈現出人類精神生活的共同困惑,并體現出精湛的文學品質。因此,來自不同語種的讀者,都能從谷川俊太郎的作品中得到慰藉……。”
作為圍繞人生和人間性、生命和生活、宇宙和孤獨展開的詩人,谷川俊太郎更忠實于自己內心沉默的力量,這一點或許是他對宇宙和歷史等等產生獨一無二想象的原因之所在,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詩歌宇宙觀。沉默是谷川詩學中的一個關鍵詞,它像一根無形的金線,將其作品貫穿始終。谷川曾試圖用詩歌揭示沉默的本質,其結果正如他青年時的一篇隨筆所寫:“能夠訴說沉默的只有沉默本身。”從一開始寫作,谷川俊太郎就是日本現代詩壇的“局外人”,他的不合群性似乎帶有與生俱來的成分,這種不合時宜的特立獨行使得他在戰后文壇像一匹孤獨的狼一直獨來獨往。這跟他自始至終從沒把詩歌寫作視為一種高人一等須仰視才見的職業有關,也跟他從沒有野心般地立志做一位令人仰慕的大詩人不無關聯吧,單從他的個例來看,保持內心的純凈和沉靜、排除內心的雜念和功利的干擾對寫作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跟日本更多的戰后詩人相比,出生在大知識分子家庭(其父親谷川徹三不僅是著名哲學家和文藝批評家,還擔任過法政大學校長和國立博物館館長,被日本知識界譽為大正時代的文人代表)的他,無論天時地利都比別的詩人擁有更多的生存優越感,但這種優越感并沒有成為日后他進取的惰性、障礙和倦怠感甚至目空一切的狂妄,更像一種從不枯竭的泉水,滋潤著他的勤奮、謙卑和成長。自幼在與父親有著神交的文化精英堆中(川端康成、志賀直哉、武者小路實篤、三好達治、小林秀雄、梅原龍三郎、谷崎潤一郎等)長大的他,21歲成名后公開表示對權威持有反感,而且對拉幫結伙的詩人小圈子毫無興趣,并對只是局限在被詩人小圈子里閱讀那種自鳴得意的詩歌寫作不以為然。這很可能是他最初寫作的20余年跟日本那時并不多的詩歌獎無緣的主要根源。我曾花費時日在圖書館查閱過他沒獲獎的20余年里的所有獲獎作品,大部分曾因獲獎名噪一時的作品不僅已經成為讀起來明顯有過時感的過去式,而且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即使說已被時間的塵埃埋葬也不過分。而谷川俊太郎寫于那20幾年的作品,如今卻一直持續再版被廣泛閱讀。有時,時間和讀者該是對獎項的多大諷刺啊!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曾把著名作家分為兩種:一種是不斷被人談論的;一種是不斷被人閱讀的。這句話同樣適合于詩人,作為兼顧二者———不斷被閱讀和談論的谷川俊太郎,他的寫作目的極為簡單樸素,就是想通過自己的勤奮寫作,用微不足道的稿費養家糊口,這種樸素的理想實際上是對詩歌寫作者的極大挑戰。我不知道世界上是否還有像他一樣靠詩歌寫作、版稅和稿費的收入如此豐厚以及生活得十分富裕的詩人,如果有也一定是鳳毛麟角。谷川俊太郎之所以幾十年如一日一直保持著良好和旺盛的創作熱情和激情,除了取決于他自身的天分和努力,跟日本有著良好的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有關外,也跟日本普遍的民眾擁有的讀書熱情分不開,延伸一點說也許跟日本不存在盜版有點關聯吧。當然,這一切都建立在日本這個經濟大國對文化的尊重之上。
在日本,谷川俊太郎戴著三種不同的詩人帽子:宇宙詩人、國民詩人和教科書詩人。前者在于他詩歌世界的宇宙意識,我個人更愿意認為谷川的詩歌宇宙觀涵蓋了三種概念:一、“宇宙是精神的”(黑格爾);二、“宇宙是物質的”(馬克思);三、即一般論的“宇宙是最大的生命體”。國民詩人在于他被普遍的閱讀;教科書詩人則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他的作品幾乎征服了各種版本的中小學和高中課本及大學教材。日本批評界還曾把谷川界定為“方法詩人”和“本能詩人”。我也在論文里戲稱過他是“三不主義”詩人:不持名片、不系領帶和不接受政治家和有政治意味的任何文學獎。在撰寫他的博士論文時我發現,谷川在漫長的寫作生涯中,平均每年都有一本以上的新詩集問世。當然,衡量一位詩人的世界性,除了我們要求他的作品必須具有一定的數量外,更重要的則在于他作品的整體素質和質感,亦或說其作品是否具備獨創性的普遍價值意義。他(她)創作了什么作品、其作品揭示了什么精神或者有著怎樣的思想深度和生命哲學、以及給讀者留下了什么樣的思考和啟示等都是不得不參考的必然要素。我曾在微博寫過一句話:“一個詩人和作家偉大與否其實不在于他(她)獲過什么獎,而在于他(她)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多少經典之句和不朽之作”。作為一位“等待靈感降臨”(谷川俊太郎語)的被動式寫作的靈感型詩人,谷川俊太郎不僅是一位罕見的絕世天才,而且也是惜時如金,讀書、思考和寫作的努力家。
在跟谷川的長篇訪談里我曾問過這樣一個問題,讓他從我列舉的30多個與詩歌密切相關的修辭“自然性、洗煉、隱喻、抒情、韻律、直喻、晦澀、敘事性、節奏、感性、直覺、比喻、思想(力)、想象力、象征、技術、暗示、無意識、文字、純粹、力度、理性、透明、意識、諷刺、知識、哲學、邏輯、神秘性、平衡、對照、抽象”中依次選出認為對現代詩最為重要的5個詞匯。他的答案是:無意識、直覺、意識、技術、均衡。這一點足以驗證他作為詩人的類型———以感性為主的詩人。已故一代大儒、日本當代著名批評家加藤周一曾認真而又半開玩笑地告訴過我,如果說詩人,一百余年的日本也就三位:宮澤賢治、中原中也、谷川俊太郎。這三位詩人的共同特點除了被持久廣泛閱讀外,詩選集幾乎每年都在不斷再版。
十數年前,仿佛是一種宿命,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走進了谷川俊太郎的詩歌世界。我至今仍對初讀他詩歌時所受到的沖擊和產生的興奮記憶猶新,之后我開始系統和計劃性地閱讀并著手翻譯他的詩歌作品,在我沒有購買電子辭典之前,谷川俊太郎的詩讓我翻破了整整一本厚厚的《日漢大詞典》。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受到了谷川俊太郎詩歌精神的鼓舞,增強了我了解日本現代詩的積極性。谷川的詩歌像一面鏡子,它不僅讓我看到日本現代詩人不同的面孔,更讓我閱讀和感受到無數日本現代詩的優秀品質和豐富性。同時,谷川俊太郎的詩歌也為我重新評價中國近百年的現代詩提供了契機。長年的翻譯和研讀,我甚至愿固執地認為,谷川的詩歌文本已經形成了評判現代詩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相信日后會形成一個評判的傳統。當然,這個標準是建立在他整體作品中的“易讀和耐讀”這一特征之上的,沿著這一特點追溯歷史,我們還可以找到跟谷川俊太郎比較接近的詩人:普列維爾、松尾芭蕉和李白。
谷川俊太郎如同詩人中的三頭六臂,仿佛同時活在兩個以上的時代。他總是在不斷的自我更新和變化中提升自己,他旺盛的創造力不僅常常激發我對他的想象,而且也總是牽動我對他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我始終認為,無論在日本還是世界現代詩壇,谷川俊太郎都是絕對的稀有存在。他的詩歌是開在時間中不敗的玫瑰:對歷史是永不消失的記憶;對未來是不可磨滅的叮囑;對傷痕是一種慰藉;對歡愉是一句祝辭。
20世紀的日本,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列舉出一大串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的巨人,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小澤征爾、谷川俊太郎、武滿徹、荒木經惟……。他們不僅都是人中之杰,同時又都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他們像一個個強烈的發光體,不僅不會局限于自己的母語,更不會因歲月的流逝和文化的差異而減弱,反而隨著的時間的推移和久遠散發出自己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