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正文
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事關大局,事關根本,事關長遠,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我們黨為什么在當前這個歷史階段,明確提出“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為什么要聚焦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四風”?為什么重提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為什么強調要領導帶頭,建立長效機制?這是因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廣大黨員干部迫切需要加強學習,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說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在某些人、某些地方還有不小的市場;說明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在某些地方沒有落到實處。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
要解決好這些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就必須扎實貫徹好學習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廣大黨員干部應該深入到群眾中去,向群眾學習,從實際出發,找差距,促整改,抓落實,真正做到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與促發展、惠民生、保穩定統籌起來,出真效,見真功夫,確保教育實踐活動不虛、不空、不偏。
貫徹好學習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形式主義堅決要不得。教育實踐活動不能僅是開開會、發發言、寫寫總結就完事大吉。要認真落實習近平同志的要求,雷厲風行,說到做到;切忌走過場,不以為然,或認為活動與己無關,等待觀望,避重就輕,浮光掠影。要把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的要求落實到履行職責的各個環節,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貫徹好學習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一定要動真格。人民群眾對我們黨“在一些方面管黨、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要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就要靠頭腦清醒,靠牢記“兩個務必”。現實問題是鏡子,群眾意見是鏡子,照鏡子就是要直面問題、接受批評、認真整改。切實解決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由上而下,一級帶一級,問題才能真正解決,群眾才能看到希望,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才能得以保證。
我們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西柏坡紀念館內,一塊展板上寫著我們黨解放全中國之際作出的6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習近平同志曾在此一一對照。這六條規定,很具體,很平實,真切地體現著黨從實際出發、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今天的“趕考”路上,我們的黨員干部仍要堅持這個優良傳統,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