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作品在線 >> 在線閱讀 >> 《尋找與考證:蕭紅居地安葬地及紀實作品研究》 >> 正文
母親生病三天就突然逝去,疫病的“意外”打擊使蕭紅陷入巨大的不安中。母親說“不怕,媽死不了”的話,她一輩子念念不忘。彌留之際,母親流露的慈愛讓蕭紅頗感溫暖,然而這遲到的溫暖很快就變得冰涼。母親終于還是拋掉她和弟弟,離世時僅34歲。
蕭紅親生母親共生育四個孩子,三男一女,蕭紅大弟富貴三弟連富夭折。只留下蕭紅和二弟秀珂一男一女。在散文《牙粉醫病法》里,蕭紅記載了她弟弟患黑死病,被英國醫生用玻璃管從肚臍下一寸的地方刺進去,用膠皮管連著漏斗,往肚子里灌冷水,肚子脹大,人也就死了。這段經歷蕭紅原寫進《生死場》里,魯迅認為醫學上是沒有這種治療方法的。
送母親的孝布還在縫在鞋面上,喪母之痛讓敏感的蕭紅無法轉換思維,她和兩個小弟弟就不得不接受新母親。
無依無靠的蕭紅和弟弟張秀珂,為獲得生存空間與父親和繼母組成的新家庭開始了殊死的搏斗。家里只有年邁的祖父心疼記掛著“前窩”的兩個孩子,不時地照拂一下受委屈的姐弟。
倔強的蕭紅,佑護著膽小病弱的弟弟,和父親與繼母的關系變得相當惡劣。
第二節 龍王廟小學:《兩朋友》《鍍金的學說》
蕭紅的父親張廷舉是個頭腦精明,“提倡維新”的鄉紳。1920年,呼蘭縣城兩個小學設立女生部,招收女學生,對于頭生女兒的讀書問題,家里沒費什么周折,就讓她進入龍王廟小學女生部一年級讀書。對此,繼母明確表示支持。
和男孩子一樣去讀書,蕭紅十分得意。
1924年,蕭紅轉入縣立第一初、高兩級小學校繼續讀書。
讀書為蕭紅插上自由飛翔的翅膀,這時的她已不是局限于后花園里與祖父談天說地的小女孩,她從家庭轉向社會的第一道大門,就此打開。她和同齡人聊天也以讀書為主題,讀書成為小女孩設定自身存在價值,并獲得優越感的最初資本。
對讀書的欣喜若狂和自得自滿,讓失去母愛的蕭紅自負之極。蕭紅在《兩朋友》中詳細地描述此時心境。兒時的小朋友金珠與華子(蕭紅乳名榮華)的對話,非常能說明華子因讀書而顯得居高臨下的心理:
“ 你念幾年書了?”
“四年,你呢?”
“我沒上過學——”金珠把皮球在地上丟一下又抓住。
“你怎么不念書呢?十三歲了,還不上學?我十歲就上學的……”。
金珠說:“我不是沒有爹嗎!媽說:等她積下錢讓我念書。”
華子讀書是因為家境好,金珠沒書讀是爹去世了,沒人賺錢養家,母親在華子家打工,也是想攢錢讓金珠將來能受教育。兩個同齡人就在讀書這件事上拉開距離。華子炫耀地看著沒錢讀書的“落后的”金珠,在氣勢上先就壓倒了她。
讀書一度成為失去母親的蕭紅,獲得家族和社會認同的砝碼,她為此興高采烈,以為從此生活將有所不同。她將依靠讀書上學超越自身在家庭中的邊緣化和局限性。然而,讀書卻使她陷入另一種矛盾沖突中,她和家族里的男孩子們形成了尖銳的對立關系。
伯父在蕭紅早期教育中起到很大的推促作用,讓其意識到以聰明的天資,良好的悟性,她應該比其他同族的男孩子更有競爭力和發展前途。族中的男孩子們聽到伯父夸獎她,甚是不服氣,嚷著要打她。
等我入高級,他開始給我講古文了!有族中的哥哥弟弟們都喚來,也講給他們聽,可是書講完他們臨去的時候,伯父總是說“別看你們是男孩子,櫻花比你們全強,真聰明。”
……
他們扯住我,要打我:“你聰明,能當個什么用?我們有力氣,要收拾你。”“什么狗屁聰明,來,我們大家伙看看你的聰明到底在那里!”
蕭紅在親戚中間,除讀書好導致男孩子嫉妒聯合對付她,和繼母之間也由于繼母喜歡向父親“告狀”,父親轉而“收拾”她和弟弟秀珂而關系緊張。
張廷舉在族人的眼里,是個書呆子,不太會理財,只知道在外地教書,很少插手家務。回到呼蘭縣城的家里,聽到的都是繼母對“前窩”孩子的不滿。據張秀珂之子張抗從親戚中間了解到,“蕭紅自幼在祖父的溺愛下很調皮任性。據族人回憶,蕭紅小時很調皮,常爬樹上房掏鳥窩,同鄰居的孩子跑出去玩耍。以前生母碰到這種事常常罵一頓也就算了,蕭紅也少不了祖父的一頓愛撫。但此時卻不同了,繼母常把對姐弟不滿之事告訴了父親,由父親出面嚴厲訓斥。”繼母睡的晚起得也晚,待張秀珂早起上學,廚房里還沒有做好飯,他只能胡亂地“吃幾口小米飯就上學了”。在上學的路上,吃不上早飯的張秀珂經常會到豆腐坊拿兩塊豆腐吃。豆腐坊到家里要錢,繼母就把此事告訴父親。顯然,張秀珂就會受到責罰。
蕭紅對繼母經常讓父親或其他親戚包括住在姜家窩堡的舅舅管教她十分反感。蕭紅不同意嫁給汪恩甲,要繼續上學。她為此大吵大鬧,“繼母便把屋門打開讓別人看,表示自己管不了前房的孩子。”繼母還把此事告訴蕭紅的大舅,他從鄉下專程趕來管教蕭紅,揚言“要打斷這個小犟種的腿”。蕭紅的老嬸回憶到,蕭紅一家人住在阿城福昌號屯時,繼母常把蕭紅不結婚非要念書的事告訴大伯子張廷螢。張廷舉的哥哥張廷螢性格粗暴,“就去打榮華”。為躲避大伯父的拳腳,蕭紅躲進老嬸的房間,吃飯都要由老嬸端進端出。在老嬸房間住著的時間里,閑暇的蕭紅為老嬸和孩子織了許多襪子手套,然后找機會逃出張氏家族的大本營阿城福昌號屯。“走時穿著一件蘭士林布大衫,空著手坐著拉白菜的馬車離開了家”。這次從軟禁中的出逃,永遠結束了蕭紅對父親和家族的念想。
散文《兩朋友》寫得冷靜客觀,把繼母、蕭紅、傭工女兒三個人的關系,拎得十分清爽,投射了蕭紅對繼母利用他人整治蕭紅姐弟,耍手段的厭惡心理。
蕭紅寫到,繼母在拉攏金珠、孤立華子而不得時,把送金珠的東西又要回來,繼母、華子、金珠三人形成的三角關系并非穩定不破,繼母與金珠的強勢慢慢由華子與金珠的結盟所取代。
在蕭紅散文創作中,這是唯一一篇詳細描寫她與繼母梁亞蘭關系的散文。但在《祖父死了的時候》,蕭紅也還是提到繼母,更突出了她性格上的特點,“很客氣,不打我,就是罵,也是指著桌子或椅子來罵我。客氣是越客氣了,但是冷淡了,疏遠了,生人一樣”。梁亞蘭的妹妹梁靜芝回憶,繼母對蕭紅“沒有一次聲言厲色,惡言惡語,更不用說打罵了”。實際上,蕭紅對于繼母這種客氣的,“指桑罵槐”式的關系并不贊成。不是發自內心的相處,讓她感到非常不舒服。母親去世以及繼母很快就進入家中替換母親位置,對于蕭紅的反抗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考察蕭紅童年生成環境,這段經歷對她倔強性格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注腳。
《兩朋友》寫到,弟弟小珂在玩小車,金珠跑過來把車搶去。祖父以息事寧人的態度告訴小珂“別哭,小珂聽說,不要那個”。連這個家庭最年長的祖父都要讓金珠三分,可見祖父和弟弟在家庭里的地位如何地卑微。但對于蕭紅來說,這個家是祖父、她和弟弟的家,金珠只是一個傭人的女兒,她若沒有繼母支持,無論如何是不敢對弟弟發威的。因此,她開始強硬地對待金珠:
“這也不是你的家,你管得著?不要臉!”
“什么東西,硬裝不錯。”
“我看你也是硬裝不錯,‘幫虎吃食’。”
“我怎么‘幫虎吃食’?我怎么‘幫虎吃食’?”
華子的后母親和金珠是一道戰線,她氣得只是重復著一句話:
“小華子,我也沒見你這樣孩子,你爹你媽是虎?是野獸?我可沒見你這樣孩子。”
“是‘幫虎吃食’,是‘幫虎吃食’。”華子不住說。
蕭紅這里使用的“不要臉”、“硬裝不錯”、“幫虎吃食”都是東北孩子間吵架常用的罵人的土語,“不要臉”是指無恥,“硬裝不錯”則說某人本來很差勁,但硬要打腫臉充胖子,“幫虎吃食”則是指某件事本與某人無關,可卻愿意替主子當打手欺負人,也即奴才,狗仗人勢。這些話蕭紅用在家庭成員的爭吵上,可見矛盾的激烈程度。
后母親和金珠完全是一道戰線,她叫著她:“金珠,進來關上窗子睡覺吧!別理那小瘋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