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作品在線 >> 在線閱讀 >> 《尋找與考證:蕭紅居地安葬地及紀實作品研究》 >> 正文

    《尋找與考證:蕭紅居地安葬地及紀實作品研究》(20)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7月31日15:30 來源:中國作家網 郭淑梅

      舒群曾拿出原打算交給父母蓋房子的錢,資助出版蕭紅、蕭軍的合集《跋涉》,兩蕭與舒群這位共產黨人的親密往來成就哈爾濱文壇一段佳話。蕭軍寫到,《跋涉》集子的出版,“只有默記黑人弟(舒群)和幼賓兄的助力”。《跋涉》流露出初登哈爾濱文壇的蕭紅十分明顯的左翼傾向。把對現實人生的看法附于書后以向讀者明確蕭紅蕭軍的寫作觀念,“一切以經濟作基底的現社會,僅憑感情上結合的友誼是不可靠的”,“惟有你同一階段的人們,才能真的援助和同情你”,“藝術是救不了現實的苦惱”。這些體驗話語源于每日碰撞到眼目里的殘酷的現實,“那些不成人形的乞丐,攤睡在水門汀的側路上,——更是那個爛穿了足心的,輾轉在積水洼里的老瞎乞——我便要燒掉了所有的積稿,永久丟開筆桿子,爽利的去走路吧�?墒墙K于還是沒能這樣作,并且這冊子居然是成型了——我知道這全不是他們所需要的——而那個老乞丐,依然還是自己爛著他的腳心�!�

      逃離日本控制的偽滿洲國,也離開了給予兩蕭文化滋養的文學福地哈爾濱,這種依依不舍使兩蕭在人地兩生的青島,與舒群彼此的感情更深了。

      讓兩蕭不開心的事情,是他們離開哈爾濱之后,哈爾濱朋友傳來的消息。

      前天到劍那里去串門子,才知道你們還沒忘了我呀!你們這樣關心的垂問我,我是多么感激喲!如果要說哈爾濱沒有什么變動,那么真是說謊。我不愿欺瞞我親愛的朋友,所以我向你說:如今這里和你們在這里的時候,又大不相同了。

      “虹入獄的事(被日本憲兵弄去的)你大約知道了吧?那就是‘端午節’后的第二日,(正是你們離開這里一個星期),一直到現在還沒有出來的消息!

      “在虹的事發生后不過兩星期,突然有人光臨到我的敝寓。恰好我當時沒有在家,只調查了一下就走了�?墒沁@已經嚇得我兩天也沒敢回家。至于以后怎樣呢,這只有鬼知道了!不過暫時算沒事了。

      “距今三星期以前,文兩次被傳。他非常駭怕,打算要走。所以職業也辭掉了。由了文的影響劍也駭怕了,所以把你們的來信都燒了,及至我去時已不及。所以你們的信,我一頁也沒讀到。真是可恨!……這信你許能接到嗎?”

      這就是我所盼到的消息!深深地剌著我的心!

      到青島后,蕭軍在《青島晨報》任副刊編輯,繼續哈爾濱已著手寫作的長篇小說《八月的鄉村》。蕭紅則續寫在《國際協報》已發表兩章的小說《麥場》,也即《生死場》。兩蕭租住在青島觀象一路一號,與舒群、倪青華為鄰,分住一樓兩個房間。后來,兩蕭由樓下搬到樓頂額面繪著“太極圖”的那個房間。

      觀象一路一號是一棟二層樓房,地處開闊地帶,由石頭壘成的外墻圍欄抵擋著青島的海風,時髦且堅固,遠望非常醒目。小樓起于“觀象山”北角下的一道山梁上,左右兩面都可以看到藍色的大海,極目眺去,煙波浩淼,環境靜謐,空氣里彌漫著浪漫氣息,特別適于靜下心來寫作。青島的“大港”、“湛山灣”、“炮臺山”、海濱浴場,身居小樓,均可盡收眼底。小樓北面有一大片山崗,可以看到各種色彩和形狀的旗子升起落下。據蕭軍猜測,這些旗子可能是信號旗,指揮著進出港的航船,此山大概稱為“信號山”。

      觀象一路一號建筑目前已列為青島市保護建筑。她的成名作《生死場》就完成于青島這座小樓。

      青島不在“滿洲國”的勢力范圍,德國、日本勢力較大,但人員往來相對自由,因此青島一度成為“滿洲國”東北和關內的中轉站。逃往關內投奔祖國的人多在此停留,乘船出行。舒群在青島立足后,充分利用關系展開地下組織活動,并在青島觀象一路一號開始寫成名作《沒有祖國的孩子》。逃離日偽文化鉗制的蕭紅,在青島心情舒朗,常和蕭軍、梅林游大學山、棧橋、海濱公園、中山公園、水族館等地,回到了安定的寫作環境,蕭紅格外開心。

      在《青島晨報》任編輯的梅林憶起青島的快樂時光,興奮溢于言表�!拔沂亲≡趫箴^里的,三郎和悄吟則另外租了一間房子。自己燒飯,日常我們一道去市場買菜,做俄式大菜湯,悄吟用有柄的平底小鍋烙油餅。我們吃得很滿足”。蕭軍戴著一頂窄邊氈帽,淡黃色俄式襯衫一條皮帶,下著短褲和草鞋,樣子像是洋車夫。蕭紅頭上系藍綢帶,布旗袍西式褲子,后跟磨掉一半的破皮鞋。

      午后,三個青年人會“把自己拋在匯泉海水浴場的藍色大海里,大驚小怪的四處游泅著。”蕭紅在水淹到胸部的淺灘里,捏著鼻子閉著眼睛沉到水底,爬蹬一陣嗆咳地大喊,“是不是我已經泅得很遠了?”待梅林告訴她一點都沒移動,應像三郎一樣“球一樣滾動在水面上”,蕭紅大不以為然地說,“他那種樣子也不行,毫無游泳法則,只任蠻勁,拖泥帶水地瞎沖一陣而已……我還有我自己的游法�!闭f著她又捏著鼻子沉入水底�?梢�,就是日常小事,蕭紅也是頗為“較真”,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會人云亦云的。

      盡管心情快樂,蕭紅身體的肺病癥狀已初步顯現。在青島的她,梳著兩個小辮子,穿著條黑裙子,一幅蒼白的面孔。蘇菲憶起的場景頗值得回味。

      蕭紅在青島觀象一路一號居住,天氣漸冷。還在青島讀大學的蘇菲來訪。她看到蕭紅不停地咳嗽。

      蹲在階石上生炭風爐;對著爐門吹氣,一邊咳嗆著。

      “買點杏仁露來吃吃吧!”

      “沒有錢��!”

      “你再躺一回,我上街去買菜。”這是小眼睛、矮腿肚、頭發蓬松的蕭軍說。他在毛毯上取來女人穿的那件米色、下圍有著紅綠的毛線衫披在自己的黑襯衫外面,那已經是十月天氣了�!霸偬梢换睾�!”蕭軍提著小籃子到街上買大蔥豆腐去了。女的就躺在床上翻閱著《國際譯報》,一邊同我說:“介紹你們《明天》社里幾個女同學,替我們報紙上寫點稿子吧!”說完又是一陣咳嗆。那時蕭軍是在青島《晨報》編副刊,蕭紅編《新女性》周刊。

      “你去買點杏仁露來吃吃吧,沒有多少錢!”

      “是的,等幾天,等報館發下錢去買點來,現在沒有錢呀!”

      蕭紅在青島的家居生活,留下病象筆墨的只有蘇菲《記蕭紅》,她從另一方面補充作為男性的梅林觀察不足的部分。在梅林筆下,蕭紅居家生活最常見的是給朋友們做蔥油餅和哈爾濱俄式菜湯——“蘇泊湯”,還會經常在海里游泳。留給梅林最多的是歡快的場面。青島見證了蕭紅、蕭軍的彼此恩愛居家過日子的生動景象,見證了蕭紅成名作《生死場》的殺青,還見證了兩蕭與魯迅先生的通信往來。蘇菲,則讓我們看到掙扎于貧困線上的蕭紅,在青島無錢醫治肺病的窘境。蘇菲擔心蕭紅咳嗽太厲害會變成肺癆,她最好吃點魚肝油,或者是去劉吉贊醫生的療養院,不應該早上晚上地寫稿子。蘇菲只是暗中思量著蕭紅的身體,卻不敢說出口。對于蕭紅而言,女性看到的是她的糟糕的身體,男性看到的則是她平底小鍋帶來的家的好味道。

      梅林說,兩蕭按時寫作,休息,很有規律。十月間,蕭紅的長篇《生死場》完稿。“她朗誦一二節之后,我讀著她的原稿。筆觸還是清麗、纖細、大膽,好像一道牧歌。”他透露出蕭紅朗誦的習慣,也很符合蕭紅小說的詩性特征。尤其是居港時的《呼蘭河傳》更被奉為開中國現代文學詩性小說先河。

      “怎么樣?阿張?”一天下午我將原稿交還她,她這樣問。

      “感想還好。只是全部結構缺少有機的聯系�!�

      “我也這樣感覺的。但現在為止,想不出其他方法了,就讓它這樣罷。”

      三郎從書架上抽出一冊硬紙封面的原稿冊,拍著它,并且翻動頁面,如同一個孩子似的,傲然說:

      “哼!瞧我的呢�!�

      “那么,拿來讀它呀�!�

      “但是不忙,還沒謄清呢�!彼f著放回書架里去了。

      這是《八月的鄉村》。

      梅林記憶中的蕭紅蕭軍,性格最傳神,他們快樂活潑,除了寫作就是享受日常消夏生活。尤其是沉在水里,找回許多他們居住商市街時,逢夏季到松花江上游船和戲水的美妙時光。在流亡生活中,青島帶給他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作“奴隸書”的好日子。

      兩蕭與魯迅先生的接觸源起于蕭軍和主持青島“荒島書店”, 兼職《青島晨報》編輯孫樂文的一次閑談。孫樂文說,他在上�!皟壬綍辍痹浥既灰姷竭^魯迅先生。蕭軍急切地想請魯迅先生指導寫作,就決定寄信給“內山書店”轉魯迅先生收。社會經驗頗豐的孫樂文,建議他可把通信地址落款為青島廣西路新4號“荒島書店”,另用假名寄信,一旦有事情發生,就托說是顧客隨便寫的即可。“蕭軍”的名字就此誕生。

      魯迅先生于10月9日收到蕭軍信,即復。其中有兩點答復,一是“不必問現在要什么,只要問自己能做什么�,F在需要的是斗爭的文學,如果作者是一個斗爭者,那么,無論他寫什么,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是斗爭的�!倍强梢钥匆豢此麄兊母遄�,“但恐怕沒工夫和本領來批評”。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中国作协重走长征路主题采风活动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 人民文学
    • <诗刊
    • 民族文学
    • 中国作家
    • 小说选刊
    • 长篇小说选刊
    • 作家文摘报
    • 中国校园文学
    • 作家出版社
    • 作家通讯

    博 客

    精彩博文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