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作品在線 >> 在線閱讀 >> 《尋找與考證:蕭紅居地安葬地及紀實作品研究》 >> 正文

    《尋找與考證:蕭紅居地安葬地及紀實作品研究》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7月31日15:30 來源:中國作家網 郭淑梅

      目錄

      第一章成長之地:呼蘭哈爾濱北京阿城

      第一節家世:《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九一八”致弟弟書》

      第二節龍王廟小學:《兩朋友》《鍍金的學說》

      第三節“東特女一中”:《一條鐵路底完成》《一九二九年底愚昧》

      第四節北平女師大附中:《中秋節》

      第五節阿城福昌號屯:《夏夜》

      第二章闖蕩之地:初登哈爾濱文壇

      第一節寒冬流浪:《過夜》

      第二節哈爾濱市立醫院:《棄兒》

      第三節新城大街歐羅巴旅館:《歐羅巴旅館》

      第四節道里公園“羅鍋橋”:《公園》《冊子》

      第五節商市街25號:《同命運的小魚》《最末一塊木柈》

      第六節新城大街“牽牛坊”:《十元鈔票》《幾個歡快的日子》

      第七節金劍嘯“天馬廣告社”:《廣告員的夢想》

      第三章卓而成名:青島上海東京

      第一節青島觀象一路一號:《小六》

      第二節上海拉都路:與魯迅先生見面

      第三節上海薩坡賽路:《生死場》紀事

      第四節上海北四川路永樂里《苦杯》

      第五節日本東京:魯迅“遺囑”

      第六節上海呂班路:《天空的點綴》  

      第四章武漢:創作理論轉型家庭伙伴重組

      第一節武昌小金龍巷21號與《七月》座談會

      第二節為日本友人畫像《記鹿地夫婦》

      第三節臨汾車站:“蕭軍萬歲!”

      第四節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聶紺弩與蕭紅的小說學

      第五節重回小金龍巷與端木蕻良牽手

      第六節武漢小朝街:蕭紅“作家是屬于人類的”戰時轉向

      第七節“寧靜幽美”的寫作《無題》《黃河》

      第八節漢口:“文藝咖啡室”的幻想

      第五章邊走邊寫:重慶居地

      第一節在江津:“產一子已殆”

      第二節洋鬼子的醫學試驗:《牙粉醫病法》

      第三節歌樂山“鄉村建設”招待所:《長安寺》《蓮花池》

      第四節重慶市區中央公園與《放火者》

      第五節嘉陵江畔黃桷樹鎮:《回憶魯迅先生》

      第六章筆桿年:蕭紅香港居地

      第一節香港與內地文化的血緣關系

      第二節蕭紅赴港落地時間

      第三節諾士佛臺3號:《民族魂魯迅》

      第四節樂道(Rock Road)8號:《北中國》

      第五節半島酒店與玫瑰谷:史沫特萊與蕭紅的國際化

      第七章太平洋戰爭爆發:蕭紅居港醫院及逃難地

      第一節公立香港瑪麗醫院

      第二節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

      第三節港島思豪酒店

      第四節港島銅鑼灣連道周鯨文寓所

      第五節港島中區告羅士打大廈

      第六節港島中區士丹利街時代書店職工宿舍

      第七節港島跑馬地私家養和醫院

      第八章埋骨南國:蕭紅仙逝世地及安葬地

      第一節仙逝地和安葬地圣士提反女子中學

      第二節跑馬地日本火葬場

      第三節安葬地淺水灣

      第四節遷葬地廣州銀河公墓

      第五節 蕭紅百年誕辰“蕭紅日記”還鄉

      你在文字的彼岸引領我與你相遇(后記)

      第一章 成長之地:呼蘭哈爾濱北京阿城

      第一節 家世:《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九一八”致弟弟書》

      1911年6月1日,農歷五月初五,蕭紅誕生在呼蘭縣城龍王廟附近長壽胡同的張家大院。這一年,中國政體發生重大變化,辛亥革命爆發,封建帝制傾覆。與同時代作家一樣,蕭紅的一生糾纏在改朝換代、政治動蕩、外敵入侵的家國命運中,不得不四處流浪,羈旅天涯。因而,家鄉在她心目中格外重要。她的自述傳,這樣形容呼蘭縣城,在“中國的最東最北部——黑龍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個月飄著白雪。”

      張家大院的主人張廷舉(1888-1959),字選三,是蕭紅生身父親。他是從阿城福昌號屯過繼給呼蘭縣城的親戚張維禎(1849-1929)做繼子的。張維禎和夫人范氏膝下無兒,生養的三個女兒又都出嫁,于是,年老無依的張維禎夫婦,不得已過繼家族里12歲的堂侄張廷舉為養子,以備養老送終。過繼形式是山東移民由祖籍帶來的“延續香火”傳遞根脈的民間風俗。張廷舉是張維岳(1861-1910)這房的第三個兒子,張選三也寓意張維禎選擇第三子侄為繼子。

      張家大院建于1908年,有五間青磚大瓦房,依照晚清民居風格,刻有浮雕和盤腸圖案,“前窗扇為上下對開的,總共二十多扇!彼愕蒙虾籼m縣城的富戶。

      張氏家族祖籍山東省聊城地區的莘縣,是挑著擔子“闖關東”出身的移民,張岱是“闖關東”這一脈的祖先,到蕭紅這輩已歷六世。對此,蕭紅在《“九一八”致弟弟書》中憶起家世,對弟弟說:

      我們小的時候,祖父常講給我們聽,我們本是山東人,我們的曾祖,擔著擔子逃荒到關東的。

      因此,張氏家族并不是在本地擁有土地,并把土地出租給他人耕種享受特權的滿族八旗子弟,有研究認為蕭紅是滿族人,顯然是錯誤的。張家祖先與大多數“闖關東”的關里人一樣,是從滿族子弟手中租賃土地耕種的漢族人。依靠山東人的吃苦耐勞、聰明勤奮的秉性,經過不懈努力,道光年間,張氏家族已步入輝煌期。在阿城、賓縣、呼蘭、五常、榆樹、綏化、海倫等地購置大量房產田產,擁有商號,而且形成一個較大的族群。到第四世張維禎一輩,家族中開始分配財產,開枝散葉,各據一方。張維禎分得呼蘭縣城的田產和房子,遷到呼蘭縣城定居。

      張維禎性格溫和散淡,飽讀詩書!稏|昌張氏宗譜書》載“秉性溫厚,幼讀詩書約十余年,輟學時正逢家業隆勝之際,輔助父兄經營農商事務”。張維禎口碑好,但性格不夠強勢,居家過日子處理事務,倒是不如她妻子范氏(1845-1917)精明能干。因此,家里大事小情,伸不上手,盡由著范氏當家作主。

      在這個女性掌控局面的大家庭里,蕭紅的父親張廷舉,仍然按著自己的意愿在外讀書,他畢業于齊齊哈爾省立優級師范學堂,因學習優秀被授予師范科舉人中書科中書銜。先后做過教員、小學校長、義務教育委員長、實業局勸業員、縣教育局長和督學等職。偽滿時曾出任過偽協和會長。光復后又作為開明紳士被選為松江省參議員。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69 70 下一頁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