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wǎng)>> 理論 >> 理論熱點 >> 正文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內(nèi)蘊教育與實踐兩個維度,前提在教育,根本在實踐,關鍵在“深入”。
一、以學習求“深入”,增強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自覺性。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對待人民群眾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觀點。它反映了一種世界觀,提出了“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重要結論,肯定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和實踐主體作用;內(nèi)蘊的是一種價值觀,揭示了共產(chǎn)黨人最崇高的價值目標,就是解放最廣大人民的本質(zhì)力量,實現(xiàn)最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肯定了人民群眾作為價值主體和利益主體的存在;提供的是一種方法論,不僅解決觀念層面的問題,而且解決實踐層面的問題,為黨的群眾路線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
二、以結合求“深入”,增強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針對性。一是宏觀上結合文學定位。文學要在“大局”、“大勢”、“大道”中正確定位,擔負起以文學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fā)展的時代責任,記錄人類社會發(fā)展歷史和中國人民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的歷史責任,為世界文學史和中國文學史留下寶貴財富的莊嚴責任。二是中觀上結合服務作家。作家是人民群眾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努力做到盡職盡責、盡能盡為、盡心盡力、盡善盡美,聯(lián)系、團結、培養(yǎng)、引領、服務作家,使聯(lián)系更加有為,團結更加有方,培養(yǎng)更加有成,引領更加有力,服務更加有效。三是微觀上結合作家培訓。要突出“一切為作家成長發(fā)展服務”;突出“講責任、講使命,出作品、出人才”,培育我國未來文壇的骨干力量;突出教育科學化、管理規(guī)范化、服務人性化、隊伍精英化、方式多元化、保障精細化;突出培養(yǎng)為人民寫作的堅定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的正確方向,宏闊的世界眼光,深刻的中國意識,崇高的人文精神,豐富的知識積淀,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突出啟發(fā)式、討論式、問題式、案例式、研究式、實踐式培訓方法;形成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為學員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成長發(fā)展體系。四是個案上結合班子和個人實際。領導班子要把實現(xiàn)群眾根本利益作為最終目的,決策工作牢記群眾觀點、推進工作依靠群眾參與、評價反饋依據(jù)群眾滿意,真正做到“為民”;在掌握實情上調(diào)研、在依據(jù)實際上定策、在狠抓落實上用力,真正做到“務實”;警鐘長鳴抓廉政、堅持不懈抓監(jiān)督、持之以恒抓防控、以身作則昌清明,真正做到“清廉”。確保黨員細胞有生機,黨的肌體有活力。
三、以具體求“深入”,增強深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效性。江澤民有句深刻名言,“一具體就深入”。要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引向深入,要害在具體。具體抓,抓具體,才能保證做到深入。一是活動主題把握要具體;二是征求意見要具體;三是查擺問題要具體;四是開展批評要具體;五是整改措施要具體。(李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