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正文

    施戰軍:為人民而文學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7月27日10:31 來源:中國作家網

      群眾路線,是《人民文學》辦刊傳統中最堅定的信條。60多年來,幾代辦刊人始終不渝堅持走群眾路線,把握“二為”方向、貫徹“雙百”方針,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作家和文學愛好者的熱情支持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熱誠肯定。

      實踐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具體的存在。我們應當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切實知情,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而不是置身局外觀望與猜測,才能真正做到身心融入群眾之中。多媒體全媒體時代,僅僅靠紙媒已經不足以承載我們要了解的信息,而僅僅靠紛繁雜陳的各種媒體資訊來判斷世情民情也存在分辨、認清的難題。接受群眾教育,汲取人民的聰明才智,必須走到群眾中去,才能使正確的認識從群眾中得來。開展接地氣的文學活動,進而以親歷的實踐與現代傳播方式相化合,做到開門辦刊,來自人民、依靠群眾,群眾相信我們才能有自信,有了充足的源頭活水,才有可能保證刊物的長久鮮亮。

      今天,貼近與融入群眾、凝聚和呈現人民的智慧,也確實需要我們傾聽新時代人民的真實心聲和群眾的迫切愿望。如何描寫人的真切境遇又珍重生命的價值,如何展現人間生態的繁復表相并珍視心底樸素的訴求,如何體恤疾苦又提示光暖,如何觀照缺失并始終對人的全面發展保有信心……文學刊物應該包容和引導我們的創作永葆人民性,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和美好精神境界的意愿相統一。

      現在的新媒體新科技,讓人們打量世界的途徑和方式、受眾群體的原有接受習慣等等都發生了明顯轉換,風俗和時尚、文學趣味與文學生產也隨之出現了迅捷的調整變化。如何發揮和進一步用足紙質文學刊物的傳統優勢,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課題。要借助新媒體推廣高品質作品,打通紙質期刊的電子科技延伸渠道,還要認真做好電子科技衍生品的良性開發、拓展工作。

      文學期刊既要推重名家、也要不斷推出新秀,一方面為名家力作提供應有的版面,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使更多的文學人才從群眾中顯現,在良性的平臺上嶄露頭角。

      《人民文學》的英文譯為“PEOPLE’S LITERATURE”,這一名稱也表明:文學的人民屬性,確切地定位在我們的辦刊宗旨和工作理念中——

      一要問政于民,廣泛聽取群眾的建議和意見,把握時代精神主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和辦刊導向。

      二要問需于民,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心靈需求,是《人民文學》的精神血脈所系、生命價值所在。

      三要問計于民,繼續堅定地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密切聯系群眾的群眾路線”,取得人民群眾的由衷喜愛和智慧支持。

      正確的群眾路線,是我們在新時代辦好足以代表國家水平、讓人民滿意的文學刊物的根本保證。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