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美術 >> 美術動態 >> 人物 >> 正文

    朱新昌:畫聊齋先得接地氣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7月26日11:21 來源:東方早報

      知名人物畫家朱新昌歷時兩年潛心為古典文學名著《聊齋志異》“造像”終于告竣,120幅畫作組成的規模宏大的《聊齋繪本》,傳神地勾勒出蒲松齡筆下的花妖狐魅世界。這些畫作近期將先后于上海中國畫院和蒲松齡家鄉山東淄博博物館亮相。這也是國內畫家首次系統地將《聊齋志異》的故事以中國畫方式呈現。近日,朱新昌就這一題材的創作與《東方早報·藝術評論》進行了對話。

      藝術評論:這次歷時兩年創作聊齋系列畫作的緣起是什么?

      朱新昌:首先我自己對聊齋題材比較感興趣。其實早在五年前我就曾經創作過單幅的國畫聊齋,當時是為了參加第11屆全國美展,草稿都已經創作好了,后因種種原因還是放下了。

      創作這個系列作品,更多是費濱海先生的提議——之前他給馬小娟策劃過《紅樓夢》組畫。當時最先考慮的就是選擇聊齋中的哪些故事來作畫,因為聊齋故事比較多,有500多個故事,需要從其中選出一些作品來:一要有代表性,大家耳熟能詳的;二要能夠入畫的。大致的范圍先挑出170個,然后范圍再縮小進行挑選。

      藝術評論:真正開始動筆大概是從何時開始的?

      朱新昌:大概是從前年春節開始的。開始是在生宣上作畫,然而畫出后感到還是熟宣能畫得深入些,而且古意比較好,對線條、白描的表現比較好。后全部改用熟宣。

      藝術評論:你最早接觸聊齋是在什么時候?

      朱新昌:我記憶里最早接觸聊齋是很小的時候看過一部香港拍的《畫皮》,非常恐怖,這是對聊齋的最初印象。年齡增長后,接觸了幾本聊齋的連環畫,覺得它并不像我小時候想的那么恐怖,里面其實是有情節的。后來再看就覺得比較適合我自己的畫風,開始讀原著。

      藝術評論:據說之前你去山東蒲松齡故居走訪過,這是你開始創作之前,還是創作進入瓶頸后去的?

      朱新昌:大概畫了20幅以后去的,主要還是沒感覺,又擔心重復。再一個,畫老祖宗的畫嘛,需要去燒燒香。

      藝術評論:其實也是接接地氣——您覺得山東之行后,給您最大的啟發是什么?

      朱新昌:首先一個當然是就像你說的接接地氣,畢竟是老祖宗的東西,有一種敬畏感。去之前更多是從興趣、好玩的心態去創作的,去過之后我覺得多了份責任心。回來之后,之前畫的20張就全部作廢了。

      藝術評論:那你之前創作的是哪些故事的作品?

      朱新昌:前面其實畫了很多比較著名的題材,比如聶小倩、紅玉等,都已經創作出來了。回來以后我就覺得不行,覺得人物造型和個性表現都不夠強,構圖變化也不大。后來我再畫,同一張畫里可能會有兩三個情景,就是打亂了時空概念。去蒲松齡故居之前,我以為那本書叫聊齋,后來才知道他寫小說的那個屋子叫聊齋。那是個很小的屋子,很昏暗,我進去以后,就覺得很多書里的情節就會浮現在腦海里。在這種特定的情景里,人就很容易沉浸其中。

      藝術評論:那你覺得創作聊齋系列畫作最大的難處在哪里?

      朱新昌:資料比較少,這是一個不利的方面。但是你可以把這個轉化成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正因為人家沒畫過,你的創作和發揮的自由度就更大些。我覺得自己畫里的特點,一個是延續以前的風格,另外是通過畫聊齋,會產生一些新的特色,體現當代人對聊齋的理解。

      藝術評論:在這方面你是怎么樣去表現的呢?

      朱新昌:我覺得在畫里的人物造型,如果沿用以前文人畫的造型可能不太適合,因為里面大都是平民百姓。我其實參考了很多民間藝術的東西,如瓷器圖案、楊柳青年畫、民間剪紙等等。另外,在空間處理和構圖上,我吸收了很多西方藝術的特點。我的畫面給人的感覺是帶有更多裝飾性,還有一些平面感。比如,我的畫面不太講究透視,我基本是打破透視追求平面感,因為平面化更具有現代感。

      從畫幅上來講,這120幅作品的創作相對來講比較小,我在畫面里沒有很深入地去刻畫一些很具體的細節,包括一些人物臉上的表情,基本都弱化了。我沒有很夸張地去表現人物面部的表情,而是比較注重它大的動態和動勢。我是希望觀眾能從作品中大的動態里面去領悟畫面里人物的感情,我覺得這樣畫出來可能更含蓄一些。

      藝術評論:但聊齋故事里很多人物有不一樣的性格,比如愛笑的嬰寧,比較含蓄的以及妖而善良的等,在表現方式上有什么區別嗎?

      朱新昌:從人物個性到人物表情上,當然不會很夸張,相比較愛笑的整個形態我就刻畫得開朗點,而不是很瘦很妖的。當然也有妖一點的,比如聶小倩表現上稍微妖氣一點。其實聊齋里面狐貍精的性格還是很不一樣的,它們并不是概念的。

      藝術評論:蒲松齡在短篇小說可以稱得上是大師的,現代的魯迅、汪曾祺、孫犁等都很受他的影響。

      朱新昌:是的,還包括莫言,莫言小說里有很多都是受聊齋影響。這次畫展序言就是莫言所作。

      藝術評論:如果讓你在這創作的120幅作品里選一幅或幾幅你最滿意的作品,會選哪一幅?

      朱新昌:應該是《勞山道士》。很多人畫過勞山道士,但大多畫的都是同一個情節——就是撞墻,因為這比較好玩,也容易入畫。我如果也這么畫會很沒意思,但起初我也想不出來該怎么樣畫,于是就放在一邊。我記得最難的就是打草稿,這個時候基本晚上都睡不著覺。像勾線、上色這樣的技術活都還是比較容易的,加上手也很熟,所以主要還是構思比較難。我經常一到晚上腦子就在考慮到底該怎么樣去表現。現在的《勞山道士》也是有一次晚上睡不著后醒來想到的,忽然想——要不就畫個月亮吧,因為故事里也是有這個情節,他跟幾個人到月亮上去喝酒,這樣畫不是蠻好看嘛。后來畫出來以后我自己也很滿意。

      創作時,我是跳著畫的,哪個故事有感覺,構思好了就先畫。有些要做加法,有些做減法。這個比較難,因為要考慮是否適合原故事情節和畫面的表達,斟酌的比較多。

      其實在這個創作過程里我還是很開心的,主要因為喜歡嘛,尤其是上色的時候,心情非常愉快。從線描到上完顏色以后看到畫面更加充實和豐滿,心里就很滿足很愉快。

      藝術評論:120幅以后,還會再就聊齋繼續創作嗎?

      朱新昌:肯定會的。因為我覺得這120張的作品還是沒有把聊齋里的精華都表現出來。這之后我還會再補充個幾十張。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