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葛水平定點深入生活研討會 >> 正文
來了沁水到歷山一看,這個山村美景,山巒霧海,真是漂亮,這樣的美景是產生祥瑞,佳麗的基本條件,難怪上古有舜在這里耕田,有過趙樹理,有葛水平,這都是自然的賦予,這都是山川靈秀的給予。我這才明白為什么葛水平這幾年對我的影響是那么巨大,雖然我們見面不多。我們第一次見面是在山西的一個小說會上,當時這位女子給了我非常非常深刻的印象,她的長像和穿著都很傳統,怎么看都漂亮,很耐看。讀她的文字就像在品味她這個人,很耐看。
我這段時間一直在外面走,從北京到內蒙,從內蒙到陜西,一路上都在看這本《河水帶走兩岸》,而且在不停地做筆記,做了很多。并不是因為要看這個研討會我才看才做筆記,是因為我覺得我要向她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我自己的文字語言、表達都太實,太陳舊,太笨重。讀她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覺是她對于歷史的敬重,對于文化的推崇,對于民族精神的審視和追尋都是發自于內心的,這種素材,你如果不深入下去是尋找不到的。我想葛水平出生在這片美麗的土地,那么她受到了先天的滋潤,而她回過頭來的追尋,是一種很難得的拷問,對歷史、對自身的拷問,對于鄉村自己生活過的地方的拷問,這種素材她可以做到信手拈來,所以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做作,是于心的一種流出,比如她寫到陽城的琉璃塔,她說“琉璃澄明的特質契合著佛教明心見性的境界。”她談到了琉璃的制作,我一看,這是一個行家。甚至在我之上。我家是一個陶瓷世家,我父親傾畢生之力研究一種藍色琉璃瓦的制作。而且在文章中可以看出,水平不光對琉璃,而且對古代建筑的規制、建制都非常清楚,這種文化的積淀絕非常人能比的。由此可以看出深入生活,有我們意想不到的精彩,民間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我們深入生活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充實的過程,提高的過程,豐富自己靈魂的過程,也是提高我們生命質量的過程。通過這本書可以看出水平對生命走過的理解,人生的苦為,生的悲涼,活著的無奈,從而引出了對生命的思考,對生的敬畏,對死的豁達。水平年紀不大,但思想非常的貫通,對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理解的非常非常的透徹和深刻的。
第二我要說的是水平的寫作和歷史的銜接,和文化的銜接,這也是我最看重和喜歡的一點。她將歷史和今天巧妙的聯系在一起,自然而生動。正是所謂時間讓文字留下憑據。寫農村的戲臺、農村的面、四合院的雕刻,她還在她的文章中說“我幾乎看不到流動”說的是河水,其實也是說時光。歷史在她的筆下掰開了揉碎了又結合在一起,這種文字是沉甸甸的是內斂的,絕非當下很多輕飄飄的那種散文可以比的。
最后一點就是水平的文字是非常靈動的,雖然是散文卻有著詩一樣的韻律,這也是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的原因之一。我要向這個小妹妹學習,也向這個小妹妹祝賀:你的前程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