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葛水平定點深入生活研討會 >> 正文

    胡平:山神凹里出靈秀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7月18日14:22 來源:中國作家網

      在村里,葛水平的父親會做二胡,打了蛇用蛇皮做琴筒上的蒙子,拔幾根馬尾巴毛做琴弦,找來竹桿做琴桿,就能拉出如泣如訴的民樂。葛水平的散文也像是一首首低吟淺唱的二胡曲。悠長而遼遠,帶有蛇皮、馬尾巴、竹節的音色。本質上,她的散文有點家傳的味道,都來自民間。她出生在窯洞里,洞壁上鑿空放有燈盞,燈盞旁常有老鼠鑿壁穿行,與人相處嬉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河水流過的那片土地,養育了一位靈秀女子,她長大后,學會用筆書寫她的家鄉,就像和墻上的老鼠對話一樣自然,這些散文是傾訴的,流淌著農民的血液。

      時尚的農村青年,不喜歡作家筆下的田園牧歌,他們最大的愿望是逃離鄉村,融入繁華的都市。葛水平卻返回了鄉里,回到山神凹,沿著沁河水兩岸行走。她在城里的宅中,在裝修齊整的單元房臥室里,砌起帶繪畫炕圍的土炕,享受著窯洞的溫馨。人的想法不同,但人的生命是有溫度的,即使那些成功逃離鄉村的青年人,有一天讀到葛水平的散文,又重返故鄉時,望著老屋頂上飄起的炊煙,也可能淚流滿面。

      山神凹、沁河水,是散文集《河水帶走兩岸》的兩個關鍵詞,作者對河水和兩岸,對故鄉的一切,包括民居、寺廟、石雕、木雕、鐵匠鋪、牲畜、墳墓、磚石、家具、社戲等,都傾注有深深的依戀。她說,“越往歲月的深里長,我越是深刻懷念”,這種感情縈繞著她,使她固守長治,描繪家鄉的一草一木。無疑,在農村出身的作家中,她屬于故里情懷最為濃烈的一類,獨獨鐘情于鄉土的寫作。中國作協創聯部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定點深入生活的代表性作家,在她的家鄉召開座談會,也說明了她的氣質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她堅守鄉村,不完全出于鄉情,也出于她的理念。她認為,逝去的鄉村文明比都市文明更健康:“我們放棄了一切有利于健康的笨重方式,去追求生活像狗攆兔子似的現代文明”。這種觀點耐人尋味。葛水平看到了現代化的代價,在她眼里,古樸的人文環境的喪失意味著一種真實生命的流逝。

      實際上,古樸的鄉村天然更具有文學性。鄉村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城市是人文的,卻不是自然的,更不要說鄉村存有幾千年的文化積淀,為創作帶來豐富資源。村里的一切似乎都能涉筆成趣,在葛水平文中,驢、貓、鼠、狗皆很生動,就是一只石碾子,也仿佛有著生命——她曾認一只石碾子做了“干大”,因為家里希望她命硬。這石碾子沉默不語,卻是溫馨敦厚的,有著人情味道,比城里的物件更具文學色彩。為什么如此呢?我想,這大約與人類的原始記憶有關。人類本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對大自然環境有著先天的親近感。讀葛水平的文字,你會不禁想到,她比許多城市作家要幸運,因為她可寫的東西太多。如她自己所說:“如果一個人出生在鄉村,童年也在鄉村,一輩子鄉村都會給人以飽滿的形象”,她的創作也的確總是飽滿的,不會枯竭。當然,更重要的是她對家鄉懷有的始終不渝的愛,鄉情給予了她的創作以無窮無盡的動機。

      這部散文集里,最佳的篇什屬于那些描摹鄉間人物的作品,其中有些是她的親人。那些普通農民一代代在那片土地上生長,與窯洞和山坡混為一色,自生自滅。只是由于他們當中出現了一位作家,用文字把他們記載下來,才使這些農人的生命在書中閃耀出異彩。如作者的祖母王月娥,年輕時即被隨軍南下的祖父拋棄,守了一輩子活寡,七十歲了還在為遠方的丈夫納鞋底。事隔四十多年后,懷疚的丈夫終于帶著夫人回到家鄉,和她見了面。這情景下她對丈夫說:成家了好,一個男人不成家,道理就說不過去。丈夫說:你一個人能把日子活過來,要我怎么說好——在此作者只用兩句對話,就把兩個人物復雜隱曲的心態刻畫得淋漓盡致,叫人感喟不已。丈夫的良心顯然受到不小的譴責,走時給原配妻子留下錢,答應等他死后跟她合葬。從此死后之事成為外祖母最大的精神寄托,她造了墓穴,常夜里偷偷往穴里運些生活用品,還推了口大水缸往里運,導致腳被摔傷。又如文中作者的父親,是個樂天派,身患癌癥,臨死前還在和女兒開玩笑,樂呵呵地和她商量,是土葬還是火化,仿佛在說別人的事。書里這些人物的生動與真切,都是令人過目難忘的。通過葛水平的散文,我們認識了這些從未謀面的人們,了解了他們有過的那些簡單的希冀,同樣充滿喜怒哀樂的生存。他們的生命之光也許是微弱的,但依然動人,我們會藉著他們發出的光亮,映照自己的人生道路。這正是讀者應該感謝散文家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應該有散文家的理由。 

      山神凹里出靈秀,是一種造化。寫過長篇小說《裸地》后,葛水平顯得氣象更大,說明還有發展潛力。我希望這位深接地氣的作家能夠不斷超越自我,也超越鄉村,養成悲世憫人的大情懷,寫好下一部長篇,也寫好更多的散文。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