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理論 >> 文學理論 >> 正文

    經典閱讀在全球化時代的大學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7月09日13:03 來源:文學報

    張旭東、陳思和做客“文匯講堂”,暢談—

                              經典閱讀在全球化時代的大學

        在全球化網絡和新媒體覆蓋下,經典閱讀如何增益于大時代下的個體?如何培育出有自我塑造能力與批判性思考的個體?當下大學人文學術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自處與調整?高校人文教育如何面對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在近日由《文匯報》主辦的“文匯講堂”之“經典閱讀在全球化時代的大學”講座上,紐約大學東亞學系張旭東教授與上海復旦大學陳思和教授展開對話,由“經典閱讀”的話題引申開去,探討教育問題與現代性人文危機,引發聽眾廣泛思考討論。

      張旭東將大學教育放置于全球化背景下,有其重要背景與出發點,他介紹:“后現代的特征是反思現代性,強調自我塑造,推崇文化基礎的存在與可適應性。同時大學教育在多媒體與跨學科的改革下更需要有視野上的整體性把握,能夠對全球變化有及時的思考能力與應變能力,這時候,回歸經典閱讀便是重要的原點與方向。”

      當下中國高校的人文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從張旭東的比較視野來看,當下國內人文教育問題集中表現在“標準”的異化以及知識界缺乏共識。大學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生產論文,迎合各類考核指標,而非關注人的素質培育,這是當下表現出的最大問題。這造成大學以及學生的競爭力發生很大問題,在國際競爭中突顯出較大弱勢,特別是宏觀思維與思考能力上的不足尤為明顯。

      他特別提及了當下國內“新國學熱”現象,他認為“新國學”是否真的能夠傳遞給個體思考能力與自我感悟是值得商榷的,國學的當代形式傳播還是可以有很大空間去探討,就目前表現來看,是存在著“自我地域化、自我對象化、自我商品化”這三個問題,偏離文本本意,執著于單一的本土視野,既缺乏自然個人化的閱讀體驗,也缺乏更多視野上的交流比較。

      大學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究竟為何如此重要,張旭東歸納為,全球化意味著每個國家與個體都需要發出自己的聲音,需要有持續不斷的“話語生產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展現自己的存在價值與意義,也就是避免成為西方文化的寄生品、衍生品。

      在對比中美高校人文學術研究環境的背景下,張旭東舉例說,每年在紐約大學會收到來自全球各地的讀博申請,他特別注意了來自美國本科生與中國本科生的成績單。他注意到:“大一時候,中國本科生需要應付十幾門課程,而多數課程是與其專業無關的,極大浪費了時間精力,同時美國的文科本科生在大一時,會集中于四五門課程,且都是經典閱讀課程,以小班教學方式進行,閱讀量很大。所以我認為現在是從博士訓練回到本科訓練的時候了,重視本科生的專業素質,現在看來更為緊迫。”對此現象,陳思和表示,國內高校大一的通識教育分散了許多精力和專業素質的深化,大四又因為就業壓力而分散精力,專業教育只有兩年時間。

      對于如何培養人文學科專業素質,張旭東詳細介紹了具有代表性的哥倫比亞大學本科學院課程設置。大一兩學期皆是經典閱讀課程,名師擔任小班教學,年輕的教師或助教參與討論課程,讓閱讀經典能夠完整深入的完成。包括但丁、奧古斯丁、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笛卡爾、盧梭、《圣經》、《古蘭經》等文化經典都入選其中。閱讀經典并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完整的精讀,培養學生識別好書的能力。對此陳思和感慨說,國內的閱讀課程從小學到大學,都是選段片段式,更多的是在應付考試。

      張旭東認為,經典書籍如同柏拉圖所說,“一切偉大的事物都矗立在暴風雨中”,歷經千百年人類的選擇,留下來的是永恒不變的東西。但同時,也有更多書籍加入到經典行列,這個過程需要知識界的廣泛爭鳴篩選。陳思和回應說:“經典閱讀是能夠喚醒人的自覺,知道人何以為人這類問題,能夠擴大心靈的豐富度,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靜下心來與自己對話。”

      講座中有聽眾提問如何選擇閱讀經典。張旭東表示:“經典是有其標準的,作為讀者可以自己選擇,從經典書籍入手,看自己喜歡哪個類型,形成自己的甄別能力,有自己的品味,重要的是拒絕流行和所謂的唯一。”他認為,“好的教育是給純正質樸的內心提供一個封閉空間。不用人云亦云,被外界各種聲音打擾。經典閱讀就是這樣一個有限空間,例如希臘經典是寫給希臘人的,展現了他們的奮斗與困惑,中國的經典也如此。我們看世界經典是了解不同及其原因,有思想的碰撞,而看自己的經典,則是本土認同感與心靈結合在一起的。君子不器,要善于容納,沒有必讀書目,適合自己的最好”。(鄭周明)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