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麥家:作家唯一的虛榮心,就是寫出好作品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7月08日16:06 來源:文學報 傅小平

      當選浙江省作協主席,接受本報專訪———

      麥家:作家唯一的虛榮心,就是寫出好作品

      新當選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麥家顯然還有些不習慣。他不習慣第一次做主持,不習慣讓代表們表決,也不習慣做閉幕致辭。雖然他坦言在房間里已把事先寫好的致辭讀了幾遍,確信短短幾分鐘就能讀完。但臨到進入角色,他讀得不輕松也不順暢,中間有兩三次較長的“打結”,致辭的時間也不是“短短幾分鐘”。

      麥家曾坦承自己有社交恐懼、害怕當眾發言。當選作協主席,用他自己的話說,就像一條小魚上了岸。“岸上的環境,很陌生,不適應。有點欣喜,更多惶恐。”致辭前,他說了句題外話。他說,生命中有很多時間,但有一些時間是特別寶貴的。“五年一次的作協換屆,對浙江文學來說是一個節點,同時也是一個新的起點。”他深知自己今后將肩負怎樣的使命,而且從當選的那一刻起,他顯然已經做好挑起這副重擔的準備了。

      這其中就包含了對如何讓浙江文學重歸輝煌的思考。毋庸諱言,浙江文學曾經輝煌過,涌現了魯迅、茅盾、郁達夫等一大批文壇巨匠,可謂占據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半壁江山。現在依然突出,但不如從前。麥家坦承相比最輝煌的時候,浙江文學最近幾年確實稍顯黯淡。“我覺得浙江文學要回到輝煌中去也只是一步之遙,這就是所有人對我的期待,深感責任重大。”

      在麥家看來,都說作家不能培養,但他覺得可以。“我們就是要創造條件,給作家一個交流、交融和交鋒的平臺,他們也不能閉門造車,也需要互相批判互相點撥。”他信心滿滿地表示,一定不負厚望,在接下來的五年內,讓浙江文學重塑形象,提升其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

      擔任“作協主席”這個職位,也就意味著麥家很難再保持以前那種“一日三分,讀書、寫作、發呆”的簡單的生活。他將分一部分時間精力來應對各種事務,這當然會影響到創作。也因為此,他感到有些“惶恐”。相比當“作協主席”,他更希望當“作家”,如果說由于這個職位而影響了他的寫作,但同時他在這個職位上使浙江文學騰飛了,也很感欣慰。“我是浙江培養出的作家,為浙江文學作出貢獻義不容辭,我今天所有的一切都是文學給的,把它還給文學,換來浙江更多的作家和文學作品在全國乃至世界打響、走紅,同樣也是應該的。”

      麥家明白由他來挑這個擔子,并不表示他就可以放松寫作。在他看來,這恰恰是要求他拿出更好的作品來回饋讀者。“我今年快五十歲了,對于創作來說,這依然是黃金時期。我相信在今后五六年時間里,我依然可以寫出更好的作品。”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創作道路本身,就有著示范意義。1964年出生于浙江富陽的麥家,在成名之前,有過一段長達16年的寂寞的寫作生涯。“在那些年里,我經常被退稿,《解密》被退了17次稿,《暗算》也被退了11次稿。但我堅持了下來,因為文學是我生命宗教的一部分。我確信我的長處只能體現在寫作上,所以對文學一直懷有一份虔誠的心。這也越來越讓我深信,作為一個寫作者,你不要總是指望自己出手不凡、一夜成名。寫作比拼的是一種耐力,走上這條道路,就意味著成名前,你要守得住寂寞。成名后,要守得住名利的誘惑。”

      然而現在文壇普遍都在“提速”,書出得越來越快,三個月,一個月,長篇就寫出來,當然消失得也越來越快。麥家認為,這顯然是一種價值觀上的誤判。在他看來,某種意義上,緩慢才是成功的捷徑。“雖然我花了10年才寫成一部作品,但相對那些10年就推出5部作品,但到最后一部都流傳不下來的人而言,我比他們更接近成功。我通過一兩部作品就在文壇崛起了。這就是緩慢的力量。”

      也因為此,麥家對“作家”這個身份有獨到的理解。他說,如果作家有什么虛榮心,那就是寫出好作品。去年9月30日,他的父親去世,他暫時停下了寫作。“好像父親帶走了我寫作的勁頭。春節,我回富陽過年,大雪封山,我一個人去父親墳前立了一個下午。當天晚上回到家,我坐在被窩里寫了一個通宵。我似乎就這么尋回了寫作狀態,希望一鼓作氣,今年能夠把《風語3》寫完。”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