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舞臺人物 >> 正文

    懷念李國修:在另一個舞臺繼續演戲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7月04日14:01 來源:北京晨報
    李國修 李國修

      晨報訊(記者 和璐璐)昨天凌晨3點34分,臺灣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微博]因大腸癌病逝,享年58歲。李國修遺孀王月[微博]也是臺灣著名演員,她曾在《流星花園》中扮演杉菜的母親。通過臺灣媒體報道,昨天上午,王月帶著一對兒女出席記者會時說,“李國修表示,他對這一生感到非常滿足。”

      李國修在2011年12月21日被診斷出患有大腸癌第三期,他在同年12月30日舉辦“李國修暫別舞臺《京戲啟示錄》戶外轉播場”后,專心養病 暫停演出,抗癌后一度病情好轉,但最近發現癌細胞轉移,不幸病逝。李國修為臺灣少有的編導演三棲的劇團負責人,在創辦屏風表演班前,曾在賴聲川[微博]表 演工作坊、金士杰的蘭陵劇坊演出。實際上,李國修為電科畢業,他是在退伍之后加入蘭陵劇坊,才決定終身投入劇場工作,算是非科班出身的劇場人之一。李國修 的座右銘是“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而他從18歲開始的劇場生涯,就在58歲謝幕,他為臺灣文化耕耘的良田如今開滿了美麗的鮮花。王月透 露,李國修從今年6月開始狀況非常不好,他自己很清楚這次住院會出不了院,為了感謝大家,住院的過程中還特別制作了感謝的錄音,對外界的加油和鼓勵,表達 感激之意。李國修說,這一生,他留下了27個戲劇作品,也歡迎大家細細品味。

      李國修家人公布了遺言錄音,李國修說:“我將前往另一個舞臺,在那里我會認真潛心修行我的編、導、演,繼續堅持我的最愛,開門上臺演戲。”

      ■各界反應

      ●蔡康永[微博]:人身危脆須珍惜

      (臺灣節目主持人)

      昨天一早,消息傳開,臺灣著名節目主持人蔡康永通過微博寫道:“四下無人,孑然一身,本當緩步仍然奔行起來,然后就到了盡頭——我出生在衰老的 家庭,雖慶幸是太平年月,但仍然從小就習慣長輩一一過世,信箱常有訃聞的日子——逝者是生者的老師,教導我常常記得,人身危脆,所以值得珍惜——和李國修 老師揮手道別。”

      ●林奕華[微博]:天堂的藝術更精彩

      (香港導演)

      林奕華導演昨天一大早醒來,突然對新戲冒出很多靈感,于是馬上打開電腦開始工作,沒想到看到“李國修去世”的消息,“半夜3點多,那時候我還沒 有睡,冥冥之中今天一早就開始工作得悉,最近在網上知道好多藝術家去世的消息,于是我當時就寫下這樣一句話‘天堂的藝術越來越比人間精彩’。”

      林奕華導演和李國修導演相識20多年,1984年受臺灣云門舞集邀請去演出,林奕華認識了賴聲川、楊德昌、李國修等好多臺灣朋友。“后來李國修 老師邀我們過去和他們合作排戲,結果那部戲票房不好,賠的挺慘。但我們和李國修老師的劇團結下了友誼。”在臺灣,經常會有人將李國修和賴聲川作比較,林奕 華說:“李國修的作品多數都是描寫小市民生活和情感,或者是他的爸爸媽媽來到臺灣,是怎么融入臺灣本土生活的這些內容;賴聲川的戲多數是表現中產階級的, 知識分子的多一些。在李國修的作品里,很多悲喜交加的故事,比如上世紀90年代末的《西出陽關》是寫臺灣老兵生活的,還有《征婚啟示錄》等,可以說李國修 是用戲劇來記錄臺灣歷史變化的。”說到李國修的為人,林奕華導演說:“他是一個非常真摯的人,他不會包裝自己的性格,我在《水滸傳》演出之后,受到很多關 于改編名著的爭議,但李國修老師來看戲,他還特意過來拍拍我的后背說‘這個戲的方向是對的’。這句話讓我非常感動。”

      ●丁乃箏:臺灣劇場大哥走了

      (臺灣表坊演員兼導演)

      因為昨天賴聲川導演正好在回美國的飛機上無法聯絡到,就采訪到“表坊”的丁乃箏,她說:“我的戲劇啟蒙其實就是和賴聲川導演、李國修導演他們這 些老大哥的屁股后面開始的,他們可以說是臺灣第一輩的劇場人,那時候我還糊里糊涂地演過李國修導演的一個戲叫《愚人之愛》。其實李國修導演真是一個特別好 的演員,后來他轉入幕后的工作,我覺得非常可惜,我一直覺得他是一個大師級的喜劇演員,他在舞臺上的能量非常大,節奏感也很強。那時候,他住在一個地下 室,生活窘迫,每次開始工作之前,他都是先喝酒,然后打電玩。一旦工作起來,就會非常認真投入,我們還曾相約說,等到我們都已經六七十歲的時候,再一起做 一個戲,演給那些和我們同齡的老人們看,真可惜不能如愿。”

      ●史航[微博]:天不假年真可惜

      (編劇)

      著名編劇史航曾經和李國修有過接觸,他說:“我很早看過賴聲川導演的《那一夜,誰來說相聲》,后來李立群[微博]跟 我說真可惜,你看到的版本不是最早我和李國修演的那一版。這個戲當時紅遍臺灣,連臺灣出租車里整天都會播放,而李國修也因為這個戲在臺灣成為知名演員。” 史航認識李國修老師是在前年,“李國修非常想來大陸發展,看到賴聲川老師在這邊已經做了這么多年,他也很想有機會能來,當時很有雄心的樣子。還帶來了《哈 姆雷特》和《三人行不行》一大一小兩個戲,沒想到天不假年真可惜,后來聽說李國修病了,自此作罷。印象很深的是,頭一次見面,他從臺灣背來很厚的屏風演出 的合集,那么沉的東西背過來真讓人感動,后來我看了《京戲啟示錄》等,非常好。我覺得李國修對大陸是非常有感情的。”

      ●陳慧琪:他影響了很多人

      (臺北藝術大學學生)

      臺北藝術大學學生陳慧琪說:“李國修老師在《京戲啟示錄》中有一句臺詞是‘一個人,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這句話影響了很多人, 流傳很廣,其中也包括我。這句話也體現了許多臺灣劇場工作人員對劇場工作專注與投入的精神。而李國修老師的戲和他的為人一樣,傳達的是溫暖的情感,他本人 也是很熱情的。”晨報記者 和璐璐

      ■生平簡介

      李國修,臺灣劇作家,集編、導、演及劇團負責人于一身,曾參與蘭陵劇團、表演工作坊的演出,后來開創屏風表演班,現任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也是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本創作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其妻為臺灣知名藝人王月。他于1986年創立屏風表演班,代表作包括《婚前信行為》《沒有我的戲》《三人行不 行》《西出陽關》《京戲啟示錄》《女兒紅》等。李國修素有“臺灣莫里哀”的美名。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