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小劇場話劇的以“小”見“大”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6月13日14:58 來源:中國作家網 楊劍龍

      中國小劇場話劇的發展需要擺脫某些困境與矛盾,小劇場話劇的構想與策劃應該注重“以小見大”的演出效率。

      小劇場話劇的創作應以小空間見出大社會、以小制作呈現大格局、以小投入攪動大市場。

      小劇場話劇慣以小空間呈現出其反映生活的快捷,雖然由于“小”的特性,常常反映生活的一枝一葉,但是創作者應該努力通過小空間見出大社會,在對于現代生活的了解與思考中,尋找新的角度、思考新的問題,而不僅僅滿足于構想一些小笑料、拼湊一些小段子,應該在豐厚的生活積累中尋找某些生活的“結”,在具有生活內蘊和質地的“小”中見出大社會,在注重娛樂消遣性中挖掘人性內涵、強調精神追求。例如小劇場話劇《活性炭》,講述的是山西某礦退休廠長董雄山到上海治療心臟病,兒子董米雪向父親隱瞞了與陳子來離婚的事實,董雄山尋找33年前錯誤地劃清了界限的戀人梅映雪,當面表達愧疚與懺悔,使董米雪與陳子來重新思考自己的情感的故事。劇作在兩代人的互相映襯中,有著深邃的歷史蘊涵與情感反省,具有震撼人心的“大”效應,在《帶陌生女人回家》一劇中,失去親情、友情和愛情的女孩小雪假扮大林的女朋友去見身患絕癥的大林父親,在大林一家人的真誠關愛中融化了內心的冷漠,回歸到人性的真誠與溫愛。該劇有著現代人對于樸實情感的追求與期盼,具有“小”中見“大”的真誠。

      小劇場話劇以小制作呈現出其藝術上的追求探索,人們往往將探索性、先鋒性歸于其特性之一。《絕對信號》《母親的歌》《車站》《野人》《戀愛的犀牛》等都成為先鋒劇作的代表作,無論是運用電影“蒙太奇”手法,還是使用時空倒錯的敘事方式,抑或采取角色心理情感外化表述角度,這些作品都突破了話劇傳統的表達方式,呈現出在藝術上的實驗與探索。但在當下商業化大潮的壓力下,一些小劇場話劇弱化了藝術上的實驗與探索,在迎合市場、討好觀眾的策略下,小品式的戲謔、無厘頭的搞笑、夸張式的惡搞等,充斥著小劇場話劇的舞臺,不僅降低了舞臺的品味,也鄙視了觀眾的欣賞水平。

      在小劇場話劇努力贏得市場的過程中,國有院團、民營劇社、戲劇工作室、獨立制作人等紛紛進入小劇場話劇的創作與演出。小劇場話劇要完全可以攪動大市場,首先應該有創作的精品意識,在精心創作劇本、遴選演員、排練劇作過程中,打造寓教于樂的精品力作,以劇作本身的藝術感染力吸引觀眾,如《哥本哈根》在三個靈魂的聚會中,回眸戰爭與歷史、死亡與真實。如《晚安,媽媽》中間歇性癲癇病患者杰西企圖自殺擺脫痛苦,母親用了整整一夜來說服女兒珍惜生命,表現出社會弱者是生存還是死亡的重大主題。這些小劇場話劇都給了小劇場話劇創作以啟迪。在輿論宣傳中,要擴大優秀劇作的影響和聲譽,從而攪動演藝大市場。其次,在推行制作人制基礎上不斷完善小劇場話劇的制作模式和演藝方式,努力提升劇目的藝術質量和經營業績,讓編導與演員全身心投入創作過程。再次,拓展小劇場話劇的演出空間并擴大其影響。由于小劇場話劇演員少、空間小的特點,在舞臺空間方面適應性比較強,除了在設定的演出場所演出之外,小劇場話劇可以下工廠、進學校、到農村,在拓展演出空間中,贏得更大的演出市場。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