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帶燈》研討會 >> 正文

    謝有順發言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6月04日13:32 來源:中國作家網

      謝有順(中山大學文學院教授):

      大家好,我簡單說一點,這個劉校長說到了一個概念。是到了十年,就是賈老師受聘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十年,我覺得恰恰是這十年,是賈老師寫作的黃金十年,貢獻了四部長篇小說。我覺得在50歲之后,還能做成這么多事,給了我們希望。我覺得接下去賈老師的狀態還會寫出很好的作品。我以前在一個場合也說過,賈老師是一個體量特別大的作家。確實在中國當代,有一些作家的體量小一些,精致一些,那么像賈老師這樣的,當然長的并不高,但是體量是大一些,不是大,是非常多。這是我覺得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的一個特點。這令我想起多年前我陪一個作家來參觀咱建科大的賈平凹文學藝術館,參觀完了我就問那個作家,羨慕么?你要想建一個這么大的一個文學館么?那個人給我說,不羨慕。我說為為什么呢?那個人說,就算你給我2000平米的文學館,總共寫了那么十本八本書,也沒有什么書法和繪畫作品,更沒有從老家搬來的盆盆罐罐。就是這個房子你給我了,完全是空洞的。但是據我所知,賈老師有好幾個館呢。里面的東西都放不下,單他書的版本就放了一面至兩面墻,從這里也可以看得出這是一個體量很大的作家。這就讓我想起,我當時舉過一個例子,我老家有以前留下來的石拱橋,當年造小小的石拱橋的人,他當時只核定能走人,能走牛這樣的重量。那現在造的橋就要核定大貨車甚至六十噸,八十噸大貨車的經過,我想這個賈老師的體量就好像現在這個要過大貨車的橋,很多的東西壓到他的身上也沒有事情的。其實剛剛幾位的發言已經用了很多很重的詞,說句實話,這些詞放在別的作家身上,是會把他壓垮,最低也是不合適,不等身的�?墒欠旁谫Z老師的身上,是合適的。這就是我剛剛說的體量的問題。正是因為有這個體量,所以我今天特別想談一談賈老師這十年寫作的野心,我覺得這個野心是一個褒義的詞,我覺得一個作家沒有野心,沒有雄心,那他可能就不會往前走了。我覺得至少兩方面讓我看出了賈老師在寫作上的野心。

      第一個是在寫法上他一直有探索的精神,這是特別讓我欽佩的。很多人可能都知道,這些年由于商業的和作家本身的寫作惰性,其實小說的寫法已經變得特別單一了,很多的作家都在講一個好看的故事,一個普通人覺得好看的故事,或者一個好賣的故事,一個適合于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的故事。但是從《秦腔》以后賈老師走上了一條反其道而行之的道路,他專門走了一條不好看的但是一種全新的寫法,這種寫法里面我覺得包含著他很深的用心,的確,就好像剛剛所說的一樣,他的這種寫法里面的主體性甚至可能一些傳統的典型人物都消失掉了�?赡軓摹肚厍弧芬院蟠蠹叶甲⒁獾搅耍膶懛ǚ浅Q鲑嚰毠澅旧淼倪@種推動力,也有人把他概括成為細節的洪流。確實,盡管像《高興》,《帶燈》來講,它的細節變成了大細節�?勺x性要比《秦腔》和《古爐》強一些,但是總體的寫法,我覺得賈老師還是走了這種用細節來推動敘事的路子。這種路子當然是非常冒險的,因為他所謂傳統的結構,情節消失掉了,這對閱讀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但是賈老師正是通過這種非常細密的寫法,用他自己說法就好像踢足球一樣的那種盤帶,然后寫出生活的這種狀態,然后寫出我們每一天過的日子的狀態,很多人說賈老師這種以細節推動敘事的小說是沒有結構的。但是我覺得賈老師借用這種寫法恰恰可能創造了一種結構,我把它稱之為日子的結構。其實他是模仿了一種生活本身,也許我們開會是有程序的,誰發言誰發言都是安排好的,但是我們每一天過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底層的生活,像流水一樣過去的日子它本身是沒有重心的,沒有結構的,也沒有所謂的主題的。其實它就是無數的細節,對話,口氣,語氣所組成的。我覺得他用這種細節的方式,試圖模仿這種日子的方式來描寫,因為他在寫現在的生活,而不是在寫歷史,不是一個長期的故事。他試圖用這樣一種新的敘述方式來觸及到一種真實,一種真實屬于日子本身的真實。我覺得這是一種創造,這是一種寫法上的創造,說起寫法上的創造,很多人自然就會想起《紅樓夢》,前邊所說的以巨大的實來寫巨大的虛,這當然是一個中國傳統小說的寫法。這是很多人注意到的在賈老師身上很傳統的地方,但是我恰恰讀到了賈老師身上很現代的東西。甚至我讀到了很先鋒的東西,其實他的小說常常讓我想起的不是《紅樓夢》而是《尤利西斯》或者《追憶似水年華》這樣的寫作。甚至我會想起�?思{的寫作,《喧嘩與騷動》,他的翻譯者說道,他的開頭是雜亂無章的,但是讀到最后會有種超感官的,印象鮮明的感覺。其實很多賈老師很多給我一種開頭很繁復,進場很慢,但是當你讀下去之后,你會得到一種很清晰的,超感官的印象。我覺得賈老師的細節很清晰,大局又是很混沌的,很模糊,但是背后的格局是非常大的。在這里面包括著他寫的一個中國是很清楚很堅定的。他非常的清楚自己要書寫和呈現的是哪一種現實,是哪一個中國。所以以前我很早說過,賈老師身上有這種傳統和現代奇怪的悖論式的統一,但是現在過分的強調賈老師寫作的現代的方面我覺得就恰恰忽略了他身上的這樣一種現代性。包括我剛剛講的這樣一種日子的結構,包括他的這種小處清晰大處渾然的結合,甚至我有一次在《秦腔》研討會上提到了,賈老師對于時間的處理是充滿現代感的。中國你要找一個能寫百年家族史或者跨度很大的作品的人很多,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賈老師對于小說當中的時間的處理是非常奇特的。他可能三四十萬字的小說處理的時間可能就是一個星期,或者一兩個月。要在這種非常龐大的寫作和非常狹窄的時間里進行寫作,這是非常難得,需要很大的技巧和體量。中國幾乎沒有像賈老師這樣能用四十萬字的篇幅寫一個月的事情,你能找出第二個人來么?這種寫法當然是來自于《尤利西斯》這樣的小說對他的影響和啟發。我這就說賈老師身上所具有的所謂的現代性,所以他這種細節的洪流,用細節來推動敘事,包括對日子進行結構性的模仿,我覺得這是他寫作野心的第一個方面。就是寫法上他是一種探索的。這種探索當然是要冒險的,賈老師本可以講故事,并且很會講故事的作者。有一個朋友很不喜歡賈老師的小說,有一次坦誠的和我說,你必須承認我們的賈平凹先生是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但是他放棄自己所長,探索一種新的寫法,這恰恰是一個作家身上最可貴的一種品質。而這種探索在當下是很少的,我剛才講了,大家都愿意講故事,而他每一部長篇小說都在想一個新的寫法。這樣的一種精神是很可貴的。有個研究者在研究�?思{的寫作時說,有兩種寫作,一種是浮出水面的讓你看到,讓你看到河流。還有一種寫作時不斷的催眠,讓你沉靜在河流里面的。其實它的細節和對日子的描寫就是讓讀者不斷的沉浸在這個河流里面,他并沒有特別的讓你探出頭來讓你看一看整個河流是什么樣子的。我覺得這個寫法最低是全新的,而且是這樣一個這么年齡的,這么一種閱歷的作家來進行探索,坦率地講。我覺得很多年輕的作家是很慚愧的。這是我關于賈老師在寫作野心的第一點。關于寫法的探索。

      下面我來談第二點。他的價值觀是反思的,盡管有很多人留意到了賈老師主題上的,比如說光陰逝去,懷念,包括這種消失,包括回憶的,破敗,土地的消失,道德的潰敗,自然的失去,包括情感的這種沙漠化。這是我們大家都看得到的。賈老師在這幾部作品當中試圖要反思的一些問題,包括《帶燈》也還是在這個大的主題里面,但是我覺得他的這個反思背后是有一個內核的。這個內核一方面是和當代的中國現實聯系在一起,其實我覺得我在無形之中反思了我們在五四以來價值背后一些沖突的東西。而且用文學的方式把它重現出來,當然我們很容易從他的小說當中找到傳統和現代,鄉村和城市的沖突。這種沖突時很外面的,還不足以形成文學的主題,我的講的賈老師價值反思很重要的一點是把這個沖突和價值理解成了硬和軟之間的沖突,或者說是一種陽剛和陰柔之間的沖突。我覺得這個是很有意思的,也就是五四以來,各自符號,理念,意識形態一旦和現實結合之后,整個社會是非常崇尚英雄,革命和陽剛這個東西的。我們總是在談奮斗,談革命,談成才等等。其實這個意識形態和現實結合之后產生的所謂的比較硬的價值觀,也就像賈老師在《帶燈》里面所講到的現代城鎮這樣的一種價值觀,其實是粉碎,摧毀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陰柔的,軟的這一面的價值。包括《紅樓夢》代表的這種極致的陰柔的文化價值,其實五四以來,一直有兩套話語系統,一套當然是以魯迅,毛澤東所代表的,所以他的語氣當中充滿了鏗鏘的,硬的語調。這種都是代表硬的話語。但是由于我們意識形態的一個作用,其實有另外一種話語,比如周作人,林語堂和梁實秋這種人所代表的柔軟的,文藝式的話語是被壓抑的。這種價值觀反映在文學上就現代的價值觀,或者現代城鎮的價值觀包括政治倫理的對所謂的情感的,人性的價值是有一種損毀包括遮蔽的。賈老師其實從《秦腔》到《帶燈》都表現出一種在硬和軟,陽剛和陰柔兩者之間,迷茫的,甚至他自己都無所適從的一種狀態,它的確寫出了這種狀態。包含的這種價值反思不是一地或者一個時段的,而是整個20世紀以來的我們這種硬的,向外的,擴張的,包括這種所謂的革命的,陽剛的之外,那種陰柔的。《帶燈》就是這樣的一點點的微光的,柔軟的和純真的的,試圖保存下來的價值。這是一種反思,也是有力度有跨度的。我能理解為什么元天亮沒有出現,因為元天亮就是一個符號,一個傾訴的對象。如果元天亮出現了,那這篇小說就垮了,就好像網友見面一樣,見光死了,這是神來之筆。其代表的是陰柔的,柔軟的,看起來很脆弱但又很柔韌的。寫出了這樣一種非常可貴的東西。她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個美麗的物化,正是有那微弱的亮光存在,讓我們見到了絕望中的希望,兇狠中的柔美。這樣的價值沖突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盡管帶燈不是盡善盡美的,這從賈老師所寫的意味深長的細節當中可以看出,比如,原來帶燈是不喜歡虱子的,可是后來也接受了。好像慢慢接受了這樣的生活的影響,但其是不可能被同化的,也不能被消滅的存在。這就是在她身上有這樣一種亮光的存在。是這樣的一種價值,雖然他微弱,但是他被強調,被強化。這樣和一種現代的,陽剛的價值形成了平衡,也是一種對照。這是寫法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反思,我覺得賈老師這樣一種體量龐大的作家,這是寫作的野心,是一股勁,讓他每一篇都有新意,推陳出新,從這點上,我是佩服賈老師的。我要說的說完了,謝謝大家。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娑擃厼娴楁担婊冨礂闁插秷铔嬮梹鍨窙鐠侯垯瀵屾0姗€鍣版搴㈡た閸旓拷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 娴滅儤鐨弬鍥ь劅
    • <鐠囨鍨�
    • 濮樻垶妫岄弬鍥ь劅
    • 娑擃厼娴楁担婊冾啀
    • 鐏忓繗顕╅柅澶婂灁
    • 闂€璺ㄧ槖鐏忓繗顕╅柅澶婂灁
    • 娴f粌顔嶉弬鍥ㄦ喅閹讹拷
    • 娑擃厼娴楅弽鈥虫疮閺傚洤顒�
    • 娴f粌顔嶉崙铏瑰缁€锟�
    • 娴f粌顔嶉柅姘愁唵

    博 客

    缁儳鍍甸崡姘瀮

    網絡工作室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