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戲劇屬于青年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5月31日14:51 來源:中國作家網 聞 言

      《人民文學》今年第6期發表了話劇劇本《蔣公的面子》,作者溫方伊是一位南京大學本科在讀學生。在近一年時間里,該劇已在全國上演了60余場并 廣受歡迎。參加演出的并非舞臺名角,清一色都是同一所大學的在讀學生。聯想到近年來活躍在話劇舞臺上的北京至樂匯劇目,筆者深切感受到,中國話劇舞臺上, 追求戲劇夢想的青年正逐漸成為主角,一出出讓人感慨、令人感動、使人唏噓不已的戲劇,折射出當代中國青年對現實、歷史、人生的思考與追問,反映了他們在藝 術探索上取得的成功。

      戲劇屬于青年。當代青年人的戲劇獲得成功,首先得益于他們對人生的執著思考。今天的青年,面臨著許多屬于他們或本不屬于他們的人生困惑與現實難 題。個人的理想與集體的責任,生存的壓力與道義的追求,現實的處境與未來的前景,有融合也有沖突,有相得益彰更有矛盾重重。喜怒哀樂在內心糾纏,希望與迷 惑交叉閃現,靈魂被深刻拷問,情感隨時發生糾葛。當此之時,“戲劇人生”就成了很多青年打量社會、觀照自己的一個重要詞匯。在藝術創作上有能力、有追求的 青年,紛紛用戲劇的形式呈現他們所面對的這一切,變成一出出可以得到呼應、在更大范圍內引起共鳴的戲劇作品。觀他們的戲,觀眾能體會到作者的意圖,更能感 受到內心的對接。掌聲和鮮花都是發自內心的驅動與認同。

      戲劇屬于青年。當代青年人的戲劇獲得成功,也得益于他們對戲劇題材的成熟駕馭。近年來涌現的優秀舞臺劇,青年們巧妙地嫁接歷史,或有歷史的影 子,或借歷史背景做純粹的虛構,都體現出對題材的成熟理解與把握,如《驢得水》和《蔣公的面子》,都是以民國年間的歷史為背景,這是當代青年不曾經歷的歷 史時期,卻被他們化用到若實若虛的地步。這些戲并不用當代流行的熱詞搞語言“穿越”,制造所謂的“笑點”和效果,而是嚴格運用戲劇化的語言,表達他們對歷 史人物與現實人生的看法。難得的是他們在戲劇藝術上的深刻理解與成熟運用,不是靠某一段臺詞博取笑聲與掌聲,而是通過巧妙的戲劇情節與藝術語言直抵觀眾內 心。他們對話劇心存敬畏,成功之作大都非常符合“三一律”等戲劇要求,非常注重舞臺效果,特別留心把握分寸,掌握尺度。

      戲劇屬于青年。當代青年人的戲劇獲得成功,還得益于他們創作目的的純正。他們的創作不是“應邀”而為,而是“有話要說”,不是為“名角”寫腳 本,而是要通過戲劇化的人物故事,表達一代人的精神氣質及其困惑、執著、矛盾、追求。舞臺藝術同樣有“商業運作”的壓力,一些團體和個人為此目標可謂用盡 全力。但我們看到的一些青年人創作的戲劇,反而并不急于求成,沒有放低標準取悅想象中的觀者。他們的創作在題材開掘、主題表達、藝術呈現方面堅持自己的原 則,而且不放棄社會責任,敢擔當,敢表達,同時又努力通過藝術使理解與寬容成為主題中的組成部分,樂觀向上且不失生趣成為戲劇的最后“收束”與展現過程。

      文學藝術的薪火相傳必須依靠青年,青年人的創作也充分體現了他們有實力擔當這個重任,他們對歷史、現實、人生的思考具有難得的成熟,而且體現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話劇藝術如此,其他文學藝術的創作亦如此。這實在是一個令人欣喜的現象。(聞  言)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