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浙江日報訊 本報《佳友民情快車幫兒童圓夢》系列報道見報后,引起了兒童文學泰斗蔣風先生的關注。
蔣風曾任浙江師范大學校長,是國際格林獎評委、亞洲兒童文學學會共同會長、全國師范院校兒童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榮獲國際格林獎的首位國人。就目前兒童文學缺少精品的問題,他接受了本報佳友民情工作站記者的專訪。
兒童文學缺乏活力
自1943年以來,蔣風撰寫并出版了40多本兒童文學研究作品。88歲高齡的他,仍沒有停止創作,目前有《新編兒童文學教程》、《幼兒文學作品選讀》、《浙江剪紙藝術研究》3部作品即將問世。
除了寫書,蔣老嗜好買書,他擁有與兒童文學相關的藏書兩萬余冊,并一直身體力行“私人藏書公益化”。
2006年,浙江師范大學將校內的紅樓打造成了蔣老心目中的國際兒童文學館。2012年,他和浙江師范大學志愿者總隊合作,正式開啟“蔣風兒童文學家庭文庫流通站”活動,并在金華各學校設點。
蔣老的設想得到了初步實現,但他說,私人藏書公益化的道路還很長,同時,我國的兒童文學缺乏活力。“除了讓更多孩子閱讀到好作品之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國際兒童文學館能承載起兒童文學愛好者研究交流的功能。畢竟,如果沒有充實和積淀,兒童文學很難進步。”
“快餐式”讀物讓人憂
當下的兒童文學,令蔣老擔憂:日漸嚴重的“快餐式”兒童文學現象,恐怕對孩子們有害無益。
蔣老說,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兒童文學發展很快,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但也面臨著市場化的問題。對于出版機構來說,他們要生存,就得靠銷量來創造利潤,這就導致了市面上兒童讀物良莠不齊的現象。
蔣老認為,從培養孩子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需要有渠道來告訴孩子和家長,哪些作品是好的兒童文學作品。
離休后的這些年,蔣老一直致力于中國兒童文學研究,免費招收非學歷兒童文學研究生。“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一批以傳播正確的兒童文學理念為己任、真正以創作為目的的兒童文學創作者和研究人員。”
蔣風堅信,將有越來越多的人,會為了兒童文學的正向發展而不斷努力,不斷彌補眼下文化界存在的缺憾。“大家會越來越意識到,孩子們的基礎培養是最重要的。認識到這一點,兒童文學也就會重歸純真。”
當代兒歌呼喚經典
蔣風發現,現在的孩子們傳唱的兒歌依然是幾十年前的老經典,兒歌創作缺少創新。“而且,新涌現的兒歌普遍存在太過教條的問題。”
“兒歌創作,重在純真,兒童文學也一樣,只有真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創作,重童真、童趣、童味,才能創作出新的經典。”蔣風說,比如,陳伯吹寫的《搖籃曲》,意境和音韻都很美,又很淺顯,母親輕聲細語、娓娓道來,給孩子帶來的是愛的享受。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蔣老特地為小朋友們創作了一首新兒歌《小蝸牛》,“兒童節到了,希望自己的星星之火,能給孩子們帶去些許樂趣。”
別說我小,我能背著房子到處跑!
別說我慢,我花三天時間能走一米三!
別看我不起眼,我跟兔子賽跑榮獲冠軍吶!
請你猜猜看,伊索爺爺為什么要給我發獎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