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傅寧軍長篇報告文學《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研討會 >> 正文

    人生價值與國家使命

    ——讀《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5月28日14:17 來源:南報網 李炳銀

      這個世界并不太平,每一個中國人,都必須具有很強的國防意識,有應對嚴峻挑戰的準備。由于我有過從軍的經歷,每逢“八一”建軍節來臨,總會有軍旅記憶浮現。去年“八一”前后,我很高興在《中國作家》第七期上讀到了作家傅寧軍的有份量的新作《大學生從軍報告》,這是他繼《大學生村官》后的又一次關注大學生群體。如今,這部長篇報告文學經修訂充實,以《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為題出版單行本,又一次喚起了我的親切回憶和軍人情愫。

      自從美國提出將軍事戰略重點東移以來,菲律賓、越南、日本等國一再在中國周邊挑起事端。同時,美國在我周邊不斷搞聯合軍演,更是大亮肌肉,咄咄逼人。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身為中國人,必須具有很強的國防意識,有應對嚴峻局面的準備。我們更期望我國有更強大的軍備力量、有更英勇善戰的軍隊來維護國家主權。記得多年前,曾經有過一部報告文學,名為《2000年,誰來保衛中國》,是從我國家長過分溺愛獨生子女而憂患未來中國軍隊的組建構成等嚴峻問題的,這個提醒十分引人矚目。現在,似乎那些擔心并未成為現實,但其間涉及的不少問題值得警醒。傅寧軍的《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即從我國目前大批高素質、高學歷的大學生從軍現象,辨析與呈現我國軍隊生態及現狀,也讓我們對這一代年輕人的精神風貌了更多的關注。

      毛澤東曾經說:一個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如今,現代化戰爭、信息化戰爭,其對峙與較量,更需要科學文化的強大支持。因此,鼓勵和倡導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知識背景的大學生從軍服役,是我國現代化軍事建設的需要。傅寧軍紀實作品正是表現這一主題的。

      《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中涉及很多從軍成才的大學生。作者通過“抉擇”、“砥礪”、“跨越”、“重塑”、“兵魂”等五個章節,分別呈現了我國當代大學生進行人生選擇、接受部隊鍛煉、艱難超越自我、重塑當代兵魂的不同進程,表達了當代大學生強烈的報國熱情、經受磨煉的堅強意志、追求軍事科學知識的求知精神。這些大學生在不長的時間里,已有人從士兵成長為將校、軍政委、旅長等中堅力量,更多的大學生正在部隊各級崗位上成為骨干“兵魂”。可以說,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一定會因自己的出色表現而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這些真實的故事,張揚了從軍大學生的青春個性,也為當代青年的人生選擇提供了樣本。

      如果將《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放置到當代人的張揚自我、追求物欲、及時行樂、不求擔當的“即時生態”中進行考量,我們會發現,現在的確有人只追求個人的物質享受,只追求自身生活的安逸,放棄了應當承擔的國家責任和使命,看淡國防意識,缺乏危機意識……該書以大量的真實例證,提示了“大學生從軍承擔國家使命”的要點,具有重要性和啟示性。

      “位卑未敢忘憂國”是一種擔當;“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是一種勵志。現在,我國雖然正在變得富足和強盛,但國人也必須承擔起對于國家的義務和責任。年輕一代,尤其是有知識、有才干的大學生選擇從軍,無疑是報效國家、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一個好選擇。一部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應該密切關注時代的風云變化,應該善于捕捉刻畫新生事物的源起與發展,《大學生從軍報告》毫無疑問就屬于這樣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有份量的佳作。

      《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由華藝出版社出版,南京市文聯參與前期策劃。本文作者李炳銀,系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