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傅寧軍長篇報告文學《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研討會 >> 正文

    男兒志兮天下事

    ——讀傅寧軍報告文學《大學生從軍報告》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5月28日14:05 來源:中國作家網 李炳銀

      由于有過從軍的經歷,如今,盡管自己已經身在軍營之外,但曾經的軍人經歷和軍人的情愫依然。這樣的情懷在前些年也有過平緩和沉靜,但是,近些年卻突然就變得強烈和急迫起來了。“如果你希望和平,那就準備戰爭吧!”在這樣的時候,我閱讀到傅寧軍的長篇報告文學《大學生從軍報告》(華藝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很使我感到及時和喜悅!

      自從美國提出將自己的軍事戰略東移以來,他就不斷地在中國周邊挑起事端,挑撥慫恿像菲律賓、越南和日本這樣一些對中國有領土侵奪傾向的國家,一再地制造是非爭端,非常的使人厭煩和氣憤。再加上美國在我周邊,不斷地聯絡一些國家搞各種軍事演習,劃道道,設關卡,舞槍弄棒,大亮肌肉,抖威風,咄咄逼人。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身為中國人,我們必須有很強的國防意識,有應對最嚴峻局面的準備。這時,我們是多么地期望自己有更加強大的軍備,有更加英勇善戰軍隊,來保衛我們的國家領土主權。我又想起,早在多年前,報告文學作家大鷹曾經寫過一篇報告文學,題目就叫《2000年,誰來保衛中國》,當時,大鷹是從家長過分溺愛獨生子女這個角度來審視軍隊組成建設這個問題的,十分的引人關注。現在,已經到了2013年,似乎人們的擔心并未成為現實,但其間的不少問題仍然值得警惕!而另外一種全新的現象,大批高素質,高學歷的大學生從軍的情形卻使人欣慰和高興。傅寧軍的《大學生從軍報告》正是真實而充分地透露這個消息的文學載體,因為這個報告的內容,我似乎有了一種釋然和興奮。

      毛澤東主席就曾經說過:一個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如今的國際環境和現代科學狀態及現代化戰爭的形式特點,更加地說明文化的迫切和重要。現代化的戰爭,信息化的對峙較量,都是需要文化的支持。因此,大量地鼓勵和倡導有文化的大學生從軍服役,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建設強大的軍隊用來保衛我們的國家的必須。從傅寧軍的報告可以發現,這樣的工作在相關部門的操作下,已經有了很好的開展。傅寧軍報告文學的選材即已經表明,他對這個報告對象認識的高度和重視,這在報告文學作家應當積極關注什么的方面,就占有很好的位置優勢。可以說,目標明確,選擇銳敏,出招就已經領先。

      但是,對于真實文學地報告社會生活的報告文學作品來說,只是選擇題材對象的成功,還只是最基礎和必要的工作,如何在很生活與個性地真實表達對象的豐富內涵,價值,意義等方面,才是需要作家看重和發揮思辨表達才能的地方。《大學生從軍報告》中涉及很多不同的從軍成才的大學生,他們盡管有相同的崗位和經歷,但實際上每個人的道路還是存在差異。因此,作家通過抉擇、砥礪、跨越、重塑、兵魂這樣五個章節再加上引子和后記,分別對不少大學生從人生選擇,到軍隊接受鍛煉,不斷地跨越重塑自己,最后很多人成為“兵魂”的進程,很好地表達了很多人強烈的從軍報國熱情和自甘經受艱苦磨練及追求新的軍事科學知識的步伐,表現出他們蓬勃的朝氣和在軍隊這個舞臺充分展現自己才能的情形。從軍的大學生中,也曾經有被認為是“傻瓜”,有因為父母經歷艱辛坎坷供給成了大學卻選擇從軍而不被理解,有因為從軍而在愛情婚姻在方面遭受波折等,但是,在經過自己精神使命的追求和堅韌的軍事磨練之后,在并不很長的時間里,已經有人從士兵成長為將校,軍政委,旅長等各級主官,成為優秀帶兵人,崗位技術尖兵,正在軍隊的各級不同崗位上成為骨干“兵魂”,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可以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這些大學生軍人,一定會因為在自己的軍事工作崗位上的出色表現而成為軍隊的中堅,為我們強大的軍隊建設出力成才。

      作者十分看重通過具體真實的個人故事及命運改變情形,來闡述自己對大學生從軍對于國家和個人所發生的積極作用的認識,肯定大學生從軍對于國家和大學生自己都會是一種非常有益的選擇的行為,從而對廣大的年輕人,年輕的大學生們抱有期待,對我們的軍隊抱有信心。這些多樣真實的人物故事的文學呈現,使很多從軍的大學生的青春人生和個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張揚,使他們在軍隊這個也許存在某些封閉的環境中的精彩表現有了很好的展現。在這里,加強國防教育,提供國家的安全保障自覺等內容,已經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口號,不再是一種例行的宣傳,而是被作家注入到具體的人物經歷及人生的表現中有了精神、情感和行動形象的文學宣示,十分地具有啟示和促動的作用。

      如果,將傅寧軍的《大學生從軍報告》這樣的作品,置放到眼前這樣一個很多人只管追求個人的物質享受,追求自身安逸的生活狀態,而不自覺地放棄或排斥自己應當承擔的國家責任和使命,疏遠國防義務,看淡國防意識的現實社會生活環境,就自然能夠分明強烈地感受到她的存在必要性及其意義。“位卑未敢忘憂國”是一種擔當;“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是一種激勵。現今,我們的國家雖然已經變得富足和強盛一些,但是,來自內外的危機并沒有完全消除,有責任的國人,必須承擔起自己對于國家的義務和責任。而對于年輕一代,對于有知識,有才干的大學生,選擇從軍,無疑是報效國家,實現自己人生命運風采的一個很好選擇。傅寧軍在自己的報告文學《大學生從軍報告》里,為人們提供了大量有作為的大學生的真實生動例證,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從中得到鼓舞和影響。曾經聽到很多人說:人生有過當兵的經歷,一輩子都不會后悔,而且受用不盡。我的人生也是自從軍開始,對此頗有同感。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