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訪談 >> 文學機構訪談 >> 正文
5月18日至20日,澳大利亞新任藝術部部長托尼·伯克在北京進行了為期3天的訪問,與中國文化部部長蔡武及多位文化藝術界人士會見并參觀了北京的一些畫廊、藝術區和劇院。啟程回國前,伯克接受了本報記者采訪。
首次以藝術部長身份訪華
雖然曾17次到訪中國,但這是伯克第一次以藝術部長的身份訪華。“訪問中國是我就任藝術部長后的一項重要工作。”伯克向記者強調。談及澳大利亞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前景,這位今年3月走馬上任的新部長信心十足。
近年來,中澳兩國文化交流十分頻繁,特別是2010年至2012年,中澳兩國成功互辦“文化年”,向對方國家的民眾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文化和藝術發展成就,增進了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
“去年,澳大利亞舉辦了‘中國文化年’活動,我們彼此分享了對方的文化成果和故事,相信接下來能在文化合作上取得更多成果。”據伯克介紹,“文化年”后,兩國文化交流與合作進入了更深、更廣的發展階段。去年12月,兩國又簽署了《中澳政府文化協定20l3—2015年度文化交流執行計劃》,為未來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指明了方向。
澳中兩國之間的官方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民間交往也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一些活動在兩國的作家和畫家間自發進行,有的甚至具備政府活動所未能達到的深度,這給兩國文化發展帶來了巨大活力。”
伯克表示,中澳間的經濟、文化往來密切,他作為藝術部長,希望能推動兩國間的互信再上新臺階,而“推動的最好方式就是告訴大家,中澳人民之間正在積極地相互理解”。
向世界推廣“創意澳大利亞”
今年3月,澳大利亞政府推出名為“創意澳大利亞”的文化新政,以推動澳大利亞文化產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并促進新一代藝術家成長。這是繼1994年時任藝術文化部部長的保羅·基廷提出“創意國家”的理念后,澳大利亞政府首次提出相應的文化政策。
據了解,澳大利亞政府將在今后4年內,投入總額達2.35億澳元的資金發展文化事業,包括推動從事文創工作的藝術家、企業和私人捐贈者之間的合作,支持藝術家培訓工作,吸引國際電影制作,以及發展電子游戲設計、土著藝術及數字制作領域等。
作為藝術部長,伯克除了負責監管澳大利亞藝術理事會、澳大利亞電影局等國家文化機構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負責“創意澳大利亞”政策的具體實施。伯克表示,此次的文化新政特別強調澳大利亞文化的多樣性,希望通過更加先進的數字技術手段傳播澳大利亞形象。
“中國常常通過文化方式在國際上介紹自己,我們也想以文化方式向世界介紹澳大利亞。正因為如此,我覺得中國更能理解我們的這項文化新政,因為文化遠不只是為了讓人們愉悅,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國家身份的表達,是人們更深層次的心理活動,與創造力緊密相關。一個有創造力的國家,其文化和藝術行業絕不會處于社會邊緣,而是深刻影響整個國家的創新能力,能夠促進該國科學、經濟、商業各個方面從業者的發展。我們的文化政策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伯克說。
力促電影領域國際合作
文化新政中,吸引國際電影制作的成果或將率先展示。6月15日舉行的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澳大利亞眾多電影行業專家將參與會議討論,分享澳大利亞在電影后期制作和動畫領域的優秀經驗。
“我對此次澳大利亞電影人的上海之行感到激動,我們剛剛制作完成了3D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伯克說,澳大利亞擁有很多出色的制作人員,“盡管電影講述的不一定是發生在澳大利亞或者中國的故事,但拍攝人員和制作團隊仍然可以合作,創意過程仍可分享。”
伯克還介紹說,澳大利亞對電影制作有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目的是吸引全球的電影拍攝和后期制作團隊。“我們希望進一步深化國際合作。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其他國家的電影制作人,當他們思考在何處制作電影時,希望澳大利亞能成為他們的首選。”
曾擔任過澳大利亞農業部長和環境部長的伯克是個橄欖球迷,熱愛皮劃艇運動。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高大健壯、精力充沛的部長先生還是位吉他愛好者。交談過程中,他表達了對于藝術的熱愛。“我非常喜歡音樂,經常上網下載歌曲。當然,我更喜歡觀看現場演出,那是錄音棚產品無法比擬的。”伯克說,“不管民族音樂、電子音樂還是吉他演奏,現場演出總是能抓住聽眾的心,讓你覺得自己充滿活力。”
此外,伯克也是一位詩歌迷,每天都會閱讀不同的詩作。采訪當天,中國國家圖書館向伯克贈送了中國古代詩人作品集。伯克笑著說:“希望有人能把這些詩翻譯出來,讓它們成為我每天閱讀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