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作家訪談 >> 正文

    葉延濱:搭建平臺讓更多鄉土詩人突圍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5月02日16:43 來源:中國甘肅網-西部商報

      中國甘肅網5月2日訊 據西部商報報道 (記者 馬霞 實習生 王鵬威)四月的春風喚醒了隴東熱土上黃燦燦的油菜花,山峁一片郁郁蔥蔥,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原《詩刊》主編葉延濱應邀來到慶陽參加“中國夢,黃土情”著名作家看慶陽暨高凱詩歌創作30周年作品研討會活動。

      作為中國當代詩人、著名散文家與批評家,他的個人專輯至今出版了40余部,自1980年以來,他的作品被收入了國內外150余種選集以及大學、中學課本;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法、德、日、意文字。先后獲得十月文學獎、四川文學獎、北京文學獎、郭沫若文學獎等40余種全國及省以上的文學藝術獎。

      活動間隙,葉延濱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稱,甘肅的詩歌創作群體很豐富,應提供更多的平臺,讓更多的人認識甘肅的鄉土詩人。

      甘肅詩歌創作不只是一種色彩

      記者:您眼中的隴東熱土是怎樣的?

      葉:我已經是第三次來甘肅了,之前去過蘭州也到過慶陽,在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在陜西距離甘肅最近的富縣總后軍馬場當牧工,對甘肅這片熱土的文化自然環境還是很熟悉的。此次到慶陽,我總結了四句話: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傳統深厚,貢獻巨大。這里的周祖文化是我們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長久以來農耕文化的發源地,在古代,黃土高原實際上是文化政治經濟的中心。

      記者:此番您來參加我省著名詩人高凱詩歌創作30周年作品研討會,如何評價高凱的詩歌及作品?

      葉:高凱有明確的故鄉背景,他的身上有幾個別的詩人無法取代的特色。第一就是高凱在詩歌創作30年來,不斷圍繞著同一個主題——“家鄉”。高凱從出道一直到現在有了一定的成就,三十多年來雖然不斷獲得了各種各樣的榮譽,但卻始終堅持對隴東熱土的描繪。另外,高凱的詩歌創作始終保持著對父老鄉親深切的關心,是一種真實的對家鄉人民的感情與內心寫照。在現今的中國詩壇,有各種各樣的寫作手法,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衡量詩歌寫作好壞的尺度和辦法。但對于高凱幾十年的詩歌創作來說,衡量他的詩歌的唯一尺度就是他是在用心寫作,是他真實內心的寫照,沒有任何一篇功利性的寫作。

      記者:在我們甘肅有一批如高凱一樣執著堅守的詩人,您如何評價他們的堅持,又如何評價甘肅詩歌的現狀?

      葉:去年我曾經為“甘肅詩歌八駿”寫過評價文章,作為甘肅文學院的名譽院長,和甘肅詩歌界一直很有淵源并且熟悉,甘肅這批中年的詩人,創作實力很雄厚,高凱是他們中間的代表,甘肅的詩歌創作群體很豐富,不只是一種色彩,比如說女性詩歌代表娜夜,作為先鋒詩人、前衛小說家的葉舟,在他們的圈子里有他們的影響,眾多詩人的創作都有各自的意義和地位。

      應讓更多人認識甘肅鄉土詩人

      記者:時下甘肅文學界一直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比如小說八駿,詩歌八駿,兒童文學八駿,您認為在文學創作中,該如何樹立自己的品牌,這條道路該如何走下去?

      葉:打造自己的品牌,“甘肅小說八駿”“甘肅詩歌八駿”“甘肅兒童文學八駿”這樣做很有意義,從新世紀以來,甘肅文學界在全國文學界中作了很多貢獻,就詩歌來說,目前詩歌創作受到各方面的影響,比如思潮影響,在現代派流行的時候,在追求現代化中,先鋒詩人更加受到認可和追捧。就如咱們的詩歌八駿來說,可能有的詩人具有先鋒性色彩,有前衛意識,就比較容易得到認可,像葉舟和娜夜在全國就比較受認可,但是相對的甘肅眾多鄉土詩人,他們的作品在藝術上很有自己個性特色,但是他們在某一時期容易受到遮蔽。

      甘肅這些詩人的藝術水準和藝術追求審美情趣都很高,他們被遮蔽是因為鄉土文化,在今天被強大的時尚文化、商業文化沖擊到邊緣了。扶持這樣的文化需要大力宣傳,甘肅應該借助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機會,提供更多的平臺,讓更多的人認識甘肅的鄉土詩人,對于傳承繼承民族文明傳統有更現實的作用。

      詩歌是延續人類精神的鏈條

      記者:在快餐文化充斥的現在,很多人說中國詩歌正在邊緣化,甚至有人說,詩歌正在消亡,您如何看待?

      葉:詩歌是一種文學藝術中,關乎人的內心世界,關乎個人價值,承認詩歌的獨特性在于每個人有自己的獨特情感方式、個人價值。在流行文化中,就是要達成一種集團化生產的大眾口味的文化產品,它是一種符號化的統一審美趣味,我們這個社會都完全時尚化了,統一化了,格式化了,這個社會將缺少生氣和創造力,中國從有文化以來就有詩歌,詩歌從來沒有成為全民消費的文化,詩歌的生命力在于,它雖然不是處于今天消費文化的中心,但它是延續人類精神的鏈條,詩歌消滅了,我們的精神情感也就中斷了。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詩歌是弱勢,要進行調整,要倡導對詩歌的尊重,倡導對詩歌的敬畏之心,然后讓下一代受到更好的詩歌教育。

      記者:面對如今泛濫的“口水詩”,您如何看待?

      葉:用白話口水寫作有一個背景,原來的詩歌是文人的事情,現在的詩歌可以上網,有微博或者空間來發展,詩歌如同從音樂廳進入KTV,誰都可以去吼幾嗓子,有唱得悅耳的,也有唱得五音不全的,但誰都不能剝奪人演唱的權力。但是我們不能把眾多KTV難聽的作品集合在一起,說這就是如今中國音樂的發展水平。雖然口水詩的寫作比較隨意一些,但是它依舊是民眾在用這種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對于眾多口水詩我們要寬容對待,不要當做詩歌創作的主流。

      創作要有自己的生活語言源泉

      記者:很多人認為寫詩歌是需要在激情的狀態時,您在創作時也是如此嗎?您認為一首詩歌給讀者怎樣的感觸,才可以稱之為一首好的詩歌?

      葉:詩歌創作有的時候是被誤讀的,詩人只有在寫作時,才是詩人,除了寫作之外他就是社會成員。很多人想要創造一個詩歌共同的標準,什么樣的詩是好詩?不同的批評家在不同的雜志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標準,鄉土詩人在先鋒詩歌雜志里就沒有地位,不能用一個標準衡量,但我們要大致分出不同類型,傳統的本土詩歌,西方現代詩歌……在做詩歌時就按照這類型的標準來衡量。詩歌應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向美的、向善的引導方向。

      記者:在近年的文學作品中,一些作家是跟隨都市化的步伐,進行的欲望敘事和符號化寫作,另一些作家則是回歸到自己熟悉的故鄉、家園。您怎么看待作家的生活基地在寫作中的意義?

      葉:創作必須有自己的生活語言源泉,每個人都必須要有自己熟悉的創作背景,比如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孩子,他們受到的文化,他們從事寫作時,就會更傾向于現代派的藝術。詩人的生活基地就是都市里彰顯出來的,他們的源泉就是現代。而對于一些鄉土詩人,如高凱,就像一株鄉下的莊稼移植到城市,他們詩歌中的親情鄉土氣息是無法取代的。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