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出版人訪談 >> 正文

    “書非書”的時代,把“1”變成“10”!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4月22日11:03 來源:中華讀書報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社長  蔡劍峰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社長  蔡劍峰

      必須正視一個問題,我們最熟悉的東西正在發生改變——“書”,已經“非書”。

      “書非書”,幾乎可以肯定,“書”的傳統定義必將被改寫。提起“書”,大家會想到什么?其實除了幾百頁白紙黑字,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圖書本身有了更多的指代,電子書、網絡寫手、手機閱讀,看書的人有了更自如的選擇,書里的故事也有了層出不窮的新載體。

      “書非書”,“書”已經突破了“載體”的意義,更多的附加價值正在被感知。書里有文字、有內容、有思想,可以用來“讀”;但它又被賦予了很強的審美旨趣和收藏意味,可以用來“品”;也許,讀者還會期待見到這本書的作者、與同樣喜歡它的朋友分享所得,可以用來“聊”。《紅樓夢》,厚的薄的、美的丑的、雅的俗的、便宜的貴的,讀者決定買哪一本,一定不只是為了紅樓故事本身。這種人類進步所追求的創意和更高層次的服務需求,都讓“書”的概念遠遠超越了傳統認知。

      正視“書非書”的改變,其實不難。出版業也正圍繞這種改變,做著各種各樣的嘗試。一方面,為了解決圖書形式的多樣化,我們做網絡教材、電子書包、手機閱讀,外研社新上線的“愛洋蔥”雙語閱讀網站正在尋求社交化閱讀的突破,“書”的外延已經得到了盡可能的延展。另一方面,為了增加圖書的附加價值,我們做精美的套裝、個性化定制,并在書的背后搭建增值服務平臺,“書”的內涵被挖掘得更深刻更豐富。

      消費能力在、潛力在、需求也在,我們要解決的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無論“書”怎么變,書業一直在努力,生命力頑強,出版品種年年攀升。然而,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唱衰書業,為什么人們對圖書的消費遠不及品種的增長速度,為什么圖書庫存會成為那么多出版社的心病?事實上,讀者的消費能力在、消費潛力在、消費需求也在,這個文化消費市場最大的問題在于信息的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是一個關于“選擇”的問題。浩如煙海的產品就擺在那里,讀者反倒不知道自己需要的在哪里。海量信息環境下,要想破解“選擇”的難題,需要我們這些服務的提供者,在推薦、社交和咨詢等多重信息領域,做出一些突破,幫助讀者做出選擇,給出一個清晰的消費指導。為此,外研社正在做兩件事:

      第一,把“1”變成“10”,把“10”變成“100”。

      有一個大學生,買了外研社的1本《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我們考慮的是,如何讓他同時擁有外研社的10個產品?首先,我們得知道他可能需要什么。從2011年開始,外研社啟動了“族譜計劃”,將全社的產品和服務體系化、模塊化處理,形成了清晰的“產品地圖”。這張地圖將會顯示,這個學生應該同時配備一套讀物、一本詞典、一張網絡學習卡,參加一次培訓、一場比賽、一個夏令營……這還不夠,我們得讓他知道,這一套全面解決方案正在等著他。就在下個月,讀書日前后,外研社將舉辦“閱讀季”發布儀式,通過密集的、持續性的、以閱讀為切入點的系列推廣活動,能夠在外研社與讀者、在讀者與讀者之間建立緊密有效的互動模式。我們將針對學習者的個人特點,為全年齡段的讀者提供專屬的閱讀規劃、學習方案。

      通過“閱讀季”,希望在這一個大學生與外研社之間,能夠實現從“1”到“10”的過渡。假設最初的一本書是“10塊錢”,那么我們為他打造的包括圖書、網絡、測試、賽事、培訓在內的全面解決方案可能是100塊錢,甚至更多。當這個個性十足的“消費書包”被打開,不那么景氣的圖書消費市場才能被激活。

      第二,做“書業的星巴克”。

      消費,不僅需要產品和消費人群,還需要刺激消費的環境和場所,這才是完整的文化消費產業鏈。不久的將來,大家經過西三環北路,將會看到一處有趣的街景——新的“外研書店”正在籌備當中。

      大家都喝過星巴克,它現在全球分店已經近萬家,并且形成一種星巴克文化,很多后來的咖啡店實施上都是在復制它的文化。星巴克文化包括但不限于咖啡和食品,它是一個行人悠閑休息或學習的小天地。外研社將在北京打造一家綜合的文化消費平臺,打造“書業星巴克”,用我們的口號說,就是北京西部的一個文化地標。

      它包括但不限于圖書室,還有咖啡廳、自習室、放映廳,是一個吸引周邊學生大眾的綜合消費場所;它將是通宵營業的,這一點向誠品書店學習,營造24小時文化生活;外研社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優勢,使得我們還能夠做一系列的“咨詢服務”,教育咨詢、閱讀咨詢,甚至是留學咨詢等,我們所積累的教育服務將以這個平臺為中心輻射出去。

      我們以往的書店,是把書放在那兒,等著大家來消費。而外研社的新模式,是創造更多更好、更符合消費習慣的服務,去喚起消費的愿望。不僅提供閱讀內容,還提供閱讀空間;不僅開辟一個場地,還將塑造一種文化。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