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中國作家網>> 訪談 >> 出版人訪談 >> 正文

    市場化深入的出版業

    http://www.donkey-robot.com 2013年04月22日11:00 來源:中華讀書報
    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總支書記 黃旭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總支書記 黃旭

     

     

     

     

     

     

        讀書報:出版業全面市場化不斷深入,出版集團上市已經4年多,全行業完成企業化也已經2年,您覺得隨著市場化的深入出現了哪些積極和消極的變化?這些對您所在的出版企業有何影響? 

        黃旭:轉企改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決出版的動力問題,促進出版生產力的解放,進而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應該說,出版社改制后作為企業,可以作為一個市場主體名正言順地參與市場競爭,在保證社會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經濟效益,極大地調動了生產一線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消極的,或者說不利的,主要是轉企后,企業直面市場,各種壓力陡然加大,但大至企業的運作模式的轉變、小至具體選題的研發思維,包括各種制度建設、人的觀念的轉變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客觀地說,出版行業剛由事業轉為企業,對競爭的激烈、市場環境的惡劣,應該說,是思想上有認識,但認識不夠深刻,機制上有所轉變,但轉變不夠徹底,而市場就是市場,它不會因為你沒準備好而對你網開一面,同時受囿于目前市場大環境整個機制的某些缺陷,例如市場競爭法則有待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中小型出版社的發展應該說是面臨較大的挑戰。特別是近一兩年來,大型出版集團因其先天優勢占據了更多的資源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更多的話語權,甚至是規則制定權,這一點對中小出版社是比較不利的。

        讀書報:今年管理部門進行了機構調整,您覺得這會給出版業帶來什么新的變化? 

        黃旭:此次調整正如中央編辦的解釋,“有利于減少職責交叉,提高管理效率”。我個人體會是,就出版業而言,隨著出版業的發展和新技術的更新,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除了傳統的紙質書之外,與書配套的電子書、音像材料等將越來越多,傳統的出版在某種意義上與廣電系出現了相互交叉、融合的趨勢。我個人覺得,此次機構調整對減少職責交叉、提高管理效率、促進新媒體發展將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由于出版業與廣電業雖有交叉,但又均是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行業,希望管理部門機構的調整能在書、刊、劇、網等多平臺資源的統籌、協調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讀書報:您認為中國出版業利潤依賴教材教輔的情況近年來是否有所變化?您怎樣評價大眾圖書市場的變化? 

        黃旭:就我個人的觀察,短期來看出版業利潤主要還是在教材教輔領域。大眾圖書市場現在是霧里看花。特別是當前傳統主渠道新華書店系統對進銷貨模式因應市場做了調整,一般圖書鋪發貨、銷售模式均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大眾閱讀越來越碎片化,淺閱讀大行其道,總的感覺一般圖書越來越不好做——印多了,極有可能發不動。在這一點上,我們現在提出“向3000冊要效益”,我們呼吁、要求一般圖書的編輯,負起經濟責任,不要讓庫存侵占全盤利潤格局,不要讓積壓變成未來的負擔。從精細化管理入手,在選題研發、編輯校對、圖書宣傳、鋪發銷售等環節加強管理,提升一般圖書的“雙效”。當然,講到一般圖書,我想再談一下暢銷書,近來市場涌現了一批暢銷書,我們也在爭取“做”暢銷書。但暢銷書主要有幾個問題,一個是因為品牌效應,好的選題不一定會落到你手里,特別是對于大多數中小出版社而言更是如此。第二個是,好的選題難尋,因為市場變化快,熱點切換頻繁,暢銷書選題往往是可遇不可求。還有一個問題是,在暢銷書光鮮亮麗的銷售碼洋背后往后伴隨著高額的投入,有的暢銷書甚至是賠錢賺吆喝。因此,我們在一般圖書的研發上,總的思路是,打造重點書和常銷書,追求暢銷書,提高選題有效性和出版效率。

        讀書報:隨著移動終端的迅猛發展,圖書閱讀日益向手機、平板電腦等轉移,您如何評價這一情況?您會帶領企業向移動互聯挺進嗎?

        黃旭:當前紙質圖書還是占據統治地位,但我想數字出版,有如紙張的發明之于書籍的發展,它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同時我也不贊同那種“紙質書最終將走向消亡”的觀點。因為書籍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它要滿足不同層次人的文化需求,可以這么說,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紙質書還將擔負重要的歷史使命。不過,在當下“E”時代,在數字出版、電子出版發展大潮中,作為出版人,我們自是要順勢而為,未雨綢繆,做好數字出版資源庫等數字出版基礎工作,甚至要積極介入數字出版,引領閱讀新風尚。其中移動互聯更是重中之重。前不久,百道網上有篇報道,標題是“移動終端已經占數字內容消費1/3的天下”,文中提到目前37%的數字媒體消費時間屬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在移動互聯時代,我們一是要堅守內容提供商的定位,就教育出版而言,做好基礎工作,為電子書包、教輔APP等移動數字產品提供高質量的數字內容。另一個則是要積極探索教育出版新型商業模式,向教育服務提供商轉型。

        讀書報:想借書博會和世界讀書日這個機會請您談談如何推進全民閱讀?如何刺激消費者的購書需求?

        黃旭:當前,社會上總有一種感覺,讀書的人越來來越少了,即使讀書,更多的是快餐式的淺閱讀,我覺得出版機構要有意識地推動國民由“淺閱讀”向“深閱讀”轉變。一個是要堅持三貼近原則,緊緊圍繞大眾需求打造文化精品。二是要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打造文化精品,身為出版人自是責無旁貸,這里我想強調的是“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以前,推動閱讀,似乎更多的是書店在運作,在使勁。我想今后出版機構除了出好書之外,應該更多地由幕后走到臺前,多舉辦一些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活動。例如我們社3月30日在上海古籍書店舉辦“葉靈鳳與上海——暨《書淫艷異錄》新書分享會”為上海地區讀者帶來精彩的講演,這個活動吸引了上海新聞晨報、東方早報、文匯讀書周報等8家媒體的注意,騰訊網讀書頻道也頭版頭條進行了專題報道,這樣一方面對推動書的銷售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同時,我想更重要的是,出版機構通過這類文化活動,有效地把人們的眼球吸引到閱讀上來。

        讀書報:能否請您結合自己所在的出版企業實際,談談今年有哪些亮點書或者創刊舉措。

        黃旭:作為一家地方教育出版社,2013年我們在圖書生產上重點之一便是鞏固教師專業成長用書板塊在全國的影響,整合資源,打造“夢山書系”品牌,開拓青少年閱讀圖書市場,做好青少年“鹿鳴書系”等品種的開發,確立選題建設的大格局。同時,做好幾套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等重大選題。3月份出版 “道德八書——最為緊迫的時代呼喚”叢書(該書入選了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出版工程”),力爭在9月份前出齊十二五規劃項目《嚴復全集》,力爭在年底前完成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歷代美容美發美飾辭典》。此外,2013年我們還要重點打造期刊《新教師》。《新教師》創刊于2012年3月份,這份刊物凝聚了我們閩教人不少心血,我們期望全力打造一個教育雜志時尚新品牌,一改教育期刊傳統風格。2013年,在做好出版主業工作的同時,我們也在重點考慮出版的“創新”與“轉型”問題,計劃啟動“夢山27文化創意谷”建設,力求打造一個基于“中小學教育版權”核心內容的孵化、創作、開發而建立的讀者、編者與作者的交流、體驗、互動的開放式“文化核心服務平臺”。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